7月18日—19日,2025中國聯通合作夥伴大會以“向實同行,共創融合新生態”為主題召開,由聯通智網科技主辦的車聯網創新成果發佈會舉辦。本次發佈會發佈中國聯通汽車出海智慧服務平臺、中國聯通汽車工廠無人駁運系統兩項車聯網創新成果,邀請汽車企業、科研院所、海外運營商等夥伴齊聚一堂,分享從“智慧製造”到“智慧出行”的融合創新實踐案例。
聯通智網科技總經理張然懋為本次發佈會致辭。他表示,汽車産業以網聯化、智慧化為引擎,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融合發展,從生産製造到後市場運營,汽車産業全鏈條展開數智化變革。為助推産業持續釋放活力,聯通智網科技聚焦三個融合方向,一是技術融合,著力推動5G通信、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的交叉滲透,以創新應用突破行業邊界;二是産業融合,重點推進垂直産業鏈的橫向耦合發展,形成“製造-服務-運營-出海”的良性循環生態;三是要素融合,強化數據、算力、演算法等新型生産資料的價值釋放,通過新要素協同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賦能産業價值鏈升級。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鄔學斌在演講中提到,中國汽車出口進入戰略轉型期,産業鏈全鏈路在全球市場緊密合作,推動汽車企業海外本土化發展。截至目前,奇瑞汽車全球的智駕里程達到45億公里,智慧車聯雲服務平臺覆蓋全球1700萬車主。同時,奇瑞汽車與聯通智網科技、辛巴科技聯合構建了統一化CMP平臺,集合了通信、算力、支付、用戶服務、CP/SP等功能,支撐為全球客戶提供卓越和優質的服務。
挪威電信中國區總經理潘亞強發表主題分享表示,挪威電信與聯通智網科技保持密切合作,在多個前沿技術領域開展深度協同,共同幫助中國車企實現全球高效調配,助力中國汽車快速落地海外市場,推動産業實現更高水準的全球化發展。
在成果發佈環節,聯通智網科技副總經理許文敬介紹了中國聯通汽車出海智慧服務平臺。他表示,中國聯通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全球一體化佈局覆蓋68個國家,面向國際市場需求形成了5大産品系列和13個解決方案,涵蓋通信、雲網、平臺、合規、座艙等不同領域,聯合夥伴打造中國聯通汽車出海智慧服務平臺,至今服務22個汽車品牌,實現“一點對接,跨境互聯,本地服務”,構建中國汽車全球化“信息之路”。
基於中國聯通汽車出海智慧服務平臺,聯通智網科技持續加強産業鏈協同,攜手華為、挪威電信、中汽信科、新加坡電信等夥伴共同打造面向中國汽車出海新階段的生態産品與服務。
華為無線産品線5G-A車聯網領域總裁王飛分享了攜手中國聯通推進車聯網産業進程的新成果,包括共建聯通-華為5G-A車聯網聯合創新孵化基地,共同打造車路雲一體化解決方案,在5G-A車聯網新特性、車規級5G輕量化産業推進、融合感知創新等領域開展合作與技術驗證。他表示,車路雲一體化賦能智駕,車路協同是目標,車雲協同路徑更短,車雲協同是當前技術發展的新方向,催生了營運車遠控駕駛、泊車遠控、雲端訓練輔助單車智駕、雲端推理輔助單車智駕等新應用。
蔚來汽車系統架構與工程團隊負責人尹菲圍繞智慧製造、智慧應用、智慧網聯三大場景分享創新成果:通過車-路-雲協同,實現工廠自動下線;以車-站協同打造了換電站自動泊車、自動換電的創新場景,利用5G+Wi-Fi保障穩定性;通過車-路-雲協同實現全路段全自動蜂窩網絡切換,為車主提供優異的汽車網聯體驗。
聯通智網科技車輛智慧網聯研究院院長、中國聯通數智應用科學家周光濤詳細介紹了中國聯通汽車工廠無人駕駛駁運系統方案。他提到,汽車生産正向無人化、智慧化邁進,從總裝車間到停車場的車輛運輸場景是數字化轉型的洼地,聯通智網科技深入分析工廠新車駁運場景,以“5G+AI+雲控駕駛”技術融合為核心,研發智慧高效的汽車工廠無人駕駛駁運系統。該系統已在多個汽車工廠的實地場景進行驗證,預計提升10%的物流效率,降低20%以上的駁運成本。
未來,通過與一汽研發總院、清華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中車智馭、中汽中心工程院、博世、國汽智控、華為等車企客戶以及産業技術合作夥伴協同創新,該系統有望進一步推廣至港口、停車場和換電站等半封閉、全開放場景,助力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升級。
本次發佈會不僅展現了中國聯通與生態夥伴在車聯網領域的前沿突破,更勾勒出從聯接全棧化到技術全球化的産業圖景。聯通智網科技正以融合創新為紐帶,與合作夥伴以“向實同行”的姿態,共創車聯網産業生態的無限可能,助力中國汽車産業出海“走深走實”,實現創新驅動、價值驅動、效率驅動的新變革。(資料來源:中國聯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