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工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多項核心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汽車總體産銷量、內需市場及出口規模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出口更是在2024年高基數基礎上實現兩位數增長。”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中汽協與《中國經營報》聯合策劃的採訪間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數據顯示,2025年1—6月,汽車國內銷量1257萬輛,同比增長11.7%;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陳士華表示:“這個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國家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加快落實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品質發展若干舉措,以及國家對我們汽車産業的關心、支持是有直接關係的。”
展望下半年,陳士華指出,“兩新”政策將繼續有序實施,新能源免購置稅優惠面臨退坡,疊加企業新品供給持續豐富,有助於拉動汽車消費增長。
産銷兩旺:政策、供給與消費齊發力
2025年1—6月,汽車國內銷量1257萬輛,同比增長11.7%。新能源市場表現好于傳統燃油車。其中,傳統汽車國內銷量669.3萬輛,同比下降3.2%;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587.8萬輛,同比增長35.5%。
1—6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552.4萬輛,同比增長34.3%;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佔乘用車國內銷量比例為50.4%。
按級別來看,1—6月,新能源乘用車中,各級別銷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長,目前銷量主要集中在A級和B級車,累計銷量分別為192.8萬輛和17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3%和14.2%。C級新能源乘用車同比顯著增長。
按價位來看,1—6月,新能源乘用車中,30萬—40萬元價格區間銷量同比下降,其他價格區間銷量均呈正增長。目前,銷量仍主要集中在15萬—20萬元價格區間,累計銷量151萬輛,同比增長16.8%。
對於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表現,陳士華從消費端、供給端和政策端三個維度分析了這一增長背後的原因。
“從消費端來看,汽車市場表現與宏觀經濟環境及居民購買力呈現顯著正相關。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提升,這為汽車消費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陳士華分析説。
供給端的創新升級對市場拉動作用也十分顯著。陳士華補充道:“上半年車企密集推出多款新車型,特別是在4月上海國際車展集中亮相的新産品,性能、品質、價格都非常有吸引力。”
從政策端來看,今年汽車産業也享受多重利好。陳士華重點分析了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兩新”政策延續實施且出臺時間提前(1月初落地執行),為市場提供了明確的政策預期;二是地方政府快速響應,及時配套出臺實施細則,形成政策合力;三是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全免、有些城市號牌資源傾斜等組合政策持續發力,有效降低了消費者的綜合購車成本。這些政策紅利的疊加釋放,顯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吸引力,成為推動上半年銷量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新能源汽車出口勢頭強勁
2025年上半年,出口市場的突破是另一大亮點。在2024年高基數基礎上,上半年汽車出口仍實現10.4%的同比增長,達到308.3萬輛。
雖然傳統燃油車出口占比較高,但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遠高於傳統燃油車。1—6月,傳統燃油車出口202.3萬輛,同比下降7.5%;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同比增長75.2%。
新能源出口中,插混汽車增速亮眼。1—6月,純電動汽車出口67萬輛,同比增長40.2%;插混汽車出口39萬輛,同比增長2.1倍。
陳士華在分析新能源汽車出口表現時指出,行業已實現跨越式發展。“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月均出口量約10萬輛,全年累計出口128萬輛。但令人振奮的是,今年上半年月均出口量接近20萬輛,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他進一步闡釋了我國汽車出口的結構性特徵:“從出口結構來看,目前傳統燃油車仍佔主要份額,特別是在南美、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保持顯著競爭優勢。這種優勢不是偶然建立的,是長期深耕的結果。”
“我國汽車産業正在形成‘燃油車穩基盤、新能源拓增量’的國際化發展新格局。”陳士華分享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取得了領先優勢,這個優勢不僅體現在國內市場,還體現在國際市場。過去,燃油車進不去的市場——歐洲市場、東南亞市場。現在,由於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節能優勢、性能優勢,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逐漸提高,在歐洲、東南亞市場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他強調:“國家‘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的戰略定位,為産業國際化發展指明瞭方向。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這既源於技術創新積累形成的産品優勢,也得益於對全球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隨著海外佈局持續深化,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還將進一步提升。”
四季度可能會出現購車高峰
展望下半年,陳士華認為,汽車市場將呈現增速回落的態勢,但仍有結構性機會。中汽協預測,2025年全年汽車銷量增速約4.7%。
“超過10%的增速將難以持續。”陳士華稱,“今年年初出臺的‘兩新’政策較去年更具針對性,實施效果顯著。考慮到去年同期較高的基數效應,預計下半年市場將呈現增速合理回調的態勢。這種增速回落是市場發展的正常調整,並不意味著增長停滯。”
陳士華進一步解釋道:“政策延續性為市場提供了穩定預期,但增長曲線的平滑化反映出行業正進入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我們應當理性看待這種增速調整,它實際上是市場健康發展的表現。”
陳士華特別提醒,行業關注購置稅政策調整帶來的市場波動:“當前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全免政策將於年底到期,2026—2027年將減半徵收。按往年政策切換的規律來看,今年四季度可能會出現一波購車高峰,對今年銷量增長起到拉動作用,但對2026年來説是一個壓力。”
市場競爭的加劇同樣值得警惕。陳士華直言:“上半年某些時段的競爭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國家和行業層面已採取措施遏制惡性競爭。”陳士華呼籲全行業保持理性:“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良好態勢,需要我們共同珍惜和維護。不忘初心,才能行而致遠。”(中經記者 陳茂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