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中通等快遞企業加速佈局無人配送賽道。中國經營報資料室/圖
在科技浪潮的驅動下,2025年的無人配送市場熱潮奔涌。那些曾屬於科幻電影的景象,無須人類駕駛員操控方向盤,在複雜路況中識別並避讓障礙物的無人配送車正加速駛入現實。
巨頭們相繼入場。在第十七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中,京東物流首次發佈自研無人輕卡産品“京東物流VAN”,該産品具備最高400公里滿載續航能力及L4級別公開道路自動駕駛跑行能力。
不僅京東物流在積極佈局,順豐、中通等快遞巨頭們早已競相佈局,車輛規模不斷攀升。此外,新石器、白犀牛也相繼崛起,並獲得資本青睞。
招商證券測算顯示,以全國快遞物流網點數量為基礎,無人配送車的市場空間大約為4680億元。物流巨頭及多家初創公司正加速佈局、擴産,競逐這一千億元級市場。
談及2025年無人配送車市場發展迅猛,眾多企業加碼佈局的現象,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汽車行業資深顧問梅松林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道,無人駕駛技術正處在爆發期的前夜,無人駕駛和無人配送兩大賽道爭先落地。相對而言,無人駕駛在安全性和速度方面的要求遠比無人配送更為複雜。無人配送有直接的兩大落地場景,即外賣和快遞的最後幾公里。“近幾年,無人機配送大展身手,在眾多場景中得到廣泛使用,空地無人配送的競爭也促進了無人配送車的加快落地。”
無人配送賽道激戰正酣
當快遞巨頭在無人配送領域加速跑馬圈地時,新石器、白犀牛等初創企業也快速卡位。
當“最後一公里”配送陷入人力荒與運力波動的雙重困局,無人配送車的批量落地正成為破局的關鍵鑰匙。今年4月,中通快遞和新石器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會在無人配送、城市服務等末端配送場景展開全方位合作,將數字化觸角延伸至收轉運派的各個環節。
記者注意到,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中通快遞在無人車領域已經進行了深度佈局。2019年10月,中通快遞獲得“智慧網聯汽車開放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成為首批獲得無人物流車商用牌照的快遞企業;2021年,中通快遞推出車櫃一體社區無人化項目,同時推出自動駕駛輕客;2023年,中通快遞攜手新石器,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配送領域的規模化落地應用。
中通快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通無人車已在全國多地初步實現規模化應用,可服務距網點15公里範圍內的小區,提供快件短駁中轉等服務,每台日均派件500—800單。
針對當下無人車投入運營的情況,上述負責人提供的數據顯示,中通快遞全網已有超250個網點約1000輛無人車投入運營,覆蓋全國180多個城市,累計行駛里程超1000萬公里。
實際上,當快遞巨頭在無人配送領域加速跑馬圈地時,新石器、白犀牛等初創企業也快速卡位。盤古智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記者,2025年,無人配送賽道進入爆發期的原因不僅在於市場需求的增長,技術成熟度的顯著提升也是一個關鍵因素。隨著人工智能、感測器技術和自動駕駛演算法的進步,無人配送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政策環境的變化也對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各國政府相繼出臺支持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政策法規,為無人配送車提供了合法運營的基礎條件。”江瀚進一步告訴記者,“物流行業內部結構調整也是促使這一賽道爆發的重要原因。傳統物流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和效率瓶頸,而無人配送車通過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成為優化物流結構的有效手段。”
對於今年無人配送賽道的高熱度,白犀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在無人配送賽道深耕6年的企業,白犀牛深刻感受到,2025年以來行業的爆髮式增長,是技術迭代、市場需求與政策引導等多重積極因素共振的結果,這背後更離不開國家對新興産業的戰略支持。”
以無人配送的市場需求為例,上述白犀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需求的剛性增長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以物流為例,隨著快遞年業務量持續攀升,末端配送的降本增效需求日益迫切,而無人配送在重復性、高頻次場景中能有效優化成本結構。“根據武漢某客戶的實際反饋,通過白犀牛無人車的協同配送,單票快遞的配送成本可減少0.1元。一年節省至少1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配送行業企業的融資規模顯著擴大。今年以來,新石器完成10億元C+輪融資;白犀牛也完成了2億元的B輪融資。
上述白犀牛相關負責人稱:“資本與産業的協同加速了規模化進程。順豐、鑫源汽車等産業方的支持,不僅為白犀牛帶來資金保障,更實現場景資源與供應鏈能力的深度整合。”
前景廣闊痛點仍存
無人配送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安全與合規始終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雖然無人配送車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在落地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像合規性、路權等問題較為突出。新石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對於無人配送車的路權劃分正在逐步探索與完善中,各地政策略有差異,無人配送車的路權主要參照當地政策執行。
“新石器始終將規範經營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所有車輛測試和上路運營行為,均在與政府主管部門充分溝通的前提下開展,嚴格遵循相關要求執行。”上述新石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説道。
“無人配送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安全與合規始終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公眾對安全性和上路合法性的關注,體現了行業規範化的必要性,這與國家推動無人配送標準化發展的政策導向高度一致,白犀牛也始終將‘安全第一、合規先行’作為運營的核心準則。”對於安全和合規的行業問題,上述白犀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白犀牛高度重視運營的合規化和安全性。
針對安全性問題,上述中通快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通智駕無人車運營管理平臺在2024年4月上線運營,成為快遞行業首個無人車數字化管理平臺,依託中通快遞的網絡優勢和規模優勢,讓全國各地運營的無人車整體實現實時數字化監測和管理,提高不同路段無人車運輸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中通智駕無人車運營管理平臺以地理信息數據中心為核心基礎,輔以路權分配平臺、運營監管平臺和業務操控平臺,已完成建設並推廣至中通快遞全國各地網點。”
江瀚稱,除了合規性和路權等法律問題外,技術上的挑戰也不容忽視。例如,如何在複雜的天氣條件下保證車輛的穩定運行,以及如何提高車輛的自主決策能力等問題都需要解決。
對於技術迭代,上述白犀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多年實踐,無人車的自動駕駛演算法、高可靠性的硬體已能適配複雜城市場景。“白犀牛始終將技術打磨作為核心競爭力,在安全冗余、續航能力、智慧調度等方面不斷突破,讓産品既能滿足場景需求,也能適配政策規範。”
談及未來無人配送車的大規模商用,梅松林告訴記者,無人配送車是一類新的交通主體要素,需要明確這個全新主體要素的責任和權利,定義這個全新的主體要素同已有的主體要素之間的關係,哪些場景可以接受這個新的主體要素,很多規範和標準需要從零開始創建,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好在我們的總體大方向是積極鼓勵支持無人配送車的落地,可以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大膽嘗試,積極尋找最適合的落地場景,快速迭代,建立成功樣板。”
“依託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體系,我們也始終持續與物流、零售、本地生活等各領域的企業展開深度合作。”上述白犀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白犀牛已經實現了在快遞物流、商超零售、生鮮配送、安防巡邏等9大應用場景的落地。白犀牛注重在滿足不同場景基礎需求的同時,持續拓展技術應用的邊界,讓無人配送的價值在豐富的場景中逐步顯現。”
對於不同場景的差異化特點,上述白犀牛相關負責人稱,在保持核心安全與效率標準的前提下,白犀牛對場景特性進行了精準化的功能優化,既確保服務的穩定性,也讓技術應用更貼合實際場景的運行邏輯。“我們通過構建一體化的運營管理體系,實現不同場景下資源的高效協同與統籌調度,這既提升了技術落地的適配效率,也為更多場景的拓展奠定了可復用的基礎。”(中經記者夏治斌 石英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