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漫步成都車展 領略車市新潮
2025-09-03 09:30:04來源:中國汽車報責編:韓東林

  8月29日,備受矚目的第二十八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以下簡稱“成都車展”)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啟幕。作為下半年首場A級車展,成都車展依託“金九銀十”黃金檔期,戰略地位早已超越單純的展會範疇。它猶如全國車市的年中“體檢中心”,在這裡,各大車企將交出上半年的成績單,併發佈下半年的戰略規劃。同時,它也是中西部地區連結全球産業鏈、推動消費升級的核心樞紐,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本屆車展以“領潮而立,向新而行”為主題,匯聚了近120個品牌,覆蓋了22萬平方米的廣闊空間。走進場館,不僅能感受到中國汽車産業在技術革命與市場變革中的突圍路徑,更能探尋到全球汽車格局重構的關鍵密碼。

  爭奪産業話語權

  自主品牌此次以“專館集結”的強勁姿態亮相,仿佛向世界宣告其從追隨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身份蛻變。在奇瑞集團展區,五大品牌齊發,現場人潮涌動。捷途汽車全新豪華越野序列G700車型的驚艷亮相和威麟品牌的煥新升級,直擊西南越野與智慧皮卡細分市場。工作人員熱情地向過往觀眾介紹不同車型的獨特之處,觀眾們則興致勃勃地圍在車旁,細緻地觀察車輛的外觀和內飾,並向工作人員提出各種問題。顯而易見,車企應對車展的策略已不再單純以數量取勝,而是基於區域消費特徵的精準戰略佈局。

  比亞迪展區更是熱鬧非凡。“全矩陣+技術專區”的強大組合令人眼前一亮。“天神之眼”的動態演示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並紛紛拿出手機記錄;“兆瓦閃充”技術的落地展示,刷新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充電速度的認知。展示與互動相結合的新模式打破了車展以往僅以靜態展示的傳統局限,讓觀眾親身體驗到科技的魅力。

  鴻蒙智行展區同樣備受矚目。“五界”齊聚與尚界首秀,標誌著生態造車邁入新階段。當汽車融入鴻蒙系統,意味著其不再僅是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智慧終端,自主品牌的競爭維度已從硬體比拼升級為生態構建。長城汽車4000平方米的展區氣勢磅薄,佔據了單個展館面積的一半,涵蓋Hi4智慧混動技術、Coffee OS車機系統、全動力體系,以及五大品牌全陣營産品的亮相,令人目不暇接。猛士M817“智慧越野”的定位吸引了眾多越野愛好者的目光。小米SU7 Ultra紐北限量版的首秀無疑成為眾多媒體和觀眾關注的焦點。這些自主品牌展現出了對細分市場的全品類覆蓋能力,從高端豪華到硬核越野,從智慧通勤到家庭出行,中國品牌已構建起無死角的産品矩陣。這種轉變的本質,是技術自信催生的市場話語權覺醒。

  外資與合資品牌的“雙軌戰略”,實則是全球化品牌在本土市場的“適應性進化”。梅賽德斯-奔馳的展區,純電CLA與AMG CLE 53並行展示,吸引了不同需求的觀眾。工作人員在一旁耐心地解答觀眾的疑問,詳細介紹車輛的性能和特點。寶馬則主打情懷,BMW M3 E46 GTR復刻涂裝喚起了許多車迷的美好回憶,大家紛紛圍在車旁,重溫曾經的經典時刻。這折射出國際品牌的兩難境地:既要押注電動化未來,又需維繫燃油時代積累的品牌溢價。一汽奧迪的展區,PPE純電平臺與PPC燃油平臺同步首秀,更明確地表明瞭“轉型不能一刀切”的現實考量。在中國新能源滲透率快速提升但燃油車仍有市場的背景下,“兩條腿走路”依然是現階段的理性選擇。

  傳統高端品牌缺席

  與自主品牌包館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勞斯萊斯、瑪莎拉蒂、英菲尼迪、捷尼賽思等一眾傳統高端品牌的缺席,清晰地揭示了當前高端車市場的結構調整。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高端車細分市場銷量約為160萬輛。其中,傳統高端車銷量下滑了5%~7%,進口車更是下跌了32%。30萬元以上車型佔比13%,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35%,特別是50萬~80萬元區間的電動車型銷量同比激增89%。鴻蒙智行6月銷量達到5.27萬輛,均價45萬元,碾壓奔馳、寶馬等傳統高端品牌。在造車新勢力不斷通過智慧化、電動化提升高端車駕乘體驗的同時,傳統高端品牌依靠機械動力、舒適性等傳統機械性能構建的品牌影響力受到持續衝擊。

  更為關鍵的是,智慧新能源高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的體驗呈現出越級態勢,30萬元能買到百萬元級智駕,50萬元能體驗私人飛機級舒適,80萬元能擁有私人定制的超高端座駕,這種越級體驗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極為罕見。智慧新能源汽車正以顛覆性的實際體驗重塑高端車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高端車市場的結構在今年發生了顯著變化。”銷量數據變化的同時,終端市場的表現更為明顯,傳統高端品牌集體缺席本屆車展便是集中體現。

  與此相似,東風本田、東風標致、悅達起亞等合資車企也缺席了本屆成都車展,這與傳統合資車企銷量下降、市場份額縮水密切相關。今年前7個月,合資品牌的市佔率降至29.9%,而自主品牌市佔率則提升至68.6%,增長了6.1%。這正是本屆成都車展上自主品牌大手筆包館,而一些傳統合資品牌卻缺席的原因之一。在銷量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一些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不得不放緩新産品的開發速度,甚至放棄新産品開發,仍依賴傳統車型征戰市場。缺乏新産品、新技術展示,銷量節節敗退,自然失去了參加車展的意義。

  結構調整還將深化

  成都車展作為我國西部最大的車展,面對“金九銀十”這一車市黃金期,一直是車企下半年重要的行銷盛事。然而,隨著市場結構的不斷調整,車展的“冷”、“熱”變化也將持續進行。今年或許僅是一個開端,未來隨著中國車市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化,車企對車展的安排也將更為審慎。

  以歷年成都車展上的明星品牌保時捷為例,今年前7個月中國銷量僅為21302輛,同比大幅下滑28%;瑪莎拉蒂2024年的銷量更是低至1209輛,下滑幅度高達58%。銷量的大幅下跌,使得車企對成都車展等大型車展的參展熱情自然隨之減退。林肯、捷尼賽思、英菲尼迪等二三線高端品牌,深陷銷量下降與渠道收縮的困境。即便是傳統的高端品牌奔馳、寶馬、奧迪,參加本屆車展的熱情也在逐漸消退。

  一直以來,成都車展的主力軍是當地經銷商,大部分車企只是輔助當地經銷商站臺,參加車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經銷商促銷。成都車展甚至曾陷入“開展第一天即陷入賣車大戰”的尷尬局面。在銷量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那些銷量慘淡的企業自然會缺席本屆車展,尤其是那些面臨經營壓力的合資品牌經銷商,不僅財力有限,參展熱情也大不如前。同時,一些品牌也將資源轉向電動化研發和直營渠道,減少了對大型車展的投入。

  本屆成都車展“冷”“熱”兩極分化的背後,反映的是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此消彼長。正如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所言,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的核心驅動力,而自主品牌正憑藉領先的技術和創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向上突破。這種突破不僅體現在銷量的增長,更是品牌價值的提升。在高端車市場,仰望、理想、尊界、蔚來、猛士等品牌的銷量正穩步提升,通過電動化與智慧化持續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對車展的熱情自然也更高。以成都車展為風向標,中國汽車市場的結構變化正在加速推進,隨著這種調整的深入,終端市場還將迎來更多變革。

  重構汽車産業底層邏輯

  本屆車展聚焦未來出行,實質上是一場技術路線之爭的公開演繹。小鵬AI機器人Iron化身“智”願者,在展區內靈活穿梭,與觀眾互動交流,將具身智慧從概念轉化為現實,預示著汽車與機器人産業的跨界融合指日可待。當汽車演變為“移動的智慧空間”,其定義將超越傳統交通工具,拓展至生活服務、場景交互等多元領域。

  寧德時代的技術發佈區吸引了眾多觀眾。“鈉新”鈉離子電池在-40℃一鍵啟動的演示令人驚嘆,這不僅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低溫痛點,更減少了對鋰資源的依賴,為電池産業提供了“多元技術路線”的可行性。驍遙雙核電池的安全架構創新展示,精準回應了消費者對電池安全的關切。工作人員詳細講解電池技術原理和優勢,觀眾們認真聆聽,不時提問。這些技術的集中亮相,明確傳遞出信號:中國在新能源核心技術領域已從跟隨者轉變為引領者,而車展正成為技術成果轉化為市場信心的關鍵橋梁。

  車展期間,主辦方還發起“汽車先鋒思享薈”,共同探討“智問下半場”的議題,將技術討論提升至産業戰略層面。這場會議不僅探討智慧化轉型路徑,更聚焦中國汽車在全球競爭中如何構建技術壁壘。從産品展示到思想碰撞的升級,使成都車展成為洞察産業趨勢的“瞭望塔”。

  今年前7個月,乘用車零售增長10.1%、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57.1%的數據,彰顯了中國車市量穩質升的轉型成效。車展現場,價格競爭降溫與價值競爭升溫的趨勢明顯。乘用車均價穩步提升,搭載輔助駕駛、快充技術的車型更受青睞。觀眾選車時,不再僅關注價格,而是更重視性能和配置。這種轉變促使車企從成本競爭轉向技術創新,成都車展展示的技術成果正是這場轉型的有力佐證。

  自主品牌生態出海與國際品牌本土化深耕的雙向互動,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産業格局。奇瑞在東南亞建廠、比亞迪在歐洲建設充電網絡、長城在南美佈局全生命週期服務,中國汽車輸出的不僅是産品,更是“技術標準+生態模式”。國際品牌的本土化調整,本質上是對中國市場“技術話語權”的認可。這種雙向流動,使中國從“最大市場”逐步成長為“全球産業創新中心”。

  從比亞迪“兆瓦閃充”的技術突破,到鴻蒙智行的生態構建;從國際品牌的本土化轉型,到區域消費的精準激活,這場展會勾勒出中國汽車産業的新坐標係:在技術維度,從單點創新邁向系統突破;在市場維度,從本土主導走向全球佈局;在消費維度,從功能消費升級為價值體驗。22萬平方米規模、120個品牌集結的背後,凸顯了成都作為“西部車市引擎”的戰略地位。2024年四川汽車製造業增長9.5%、私家車年增78萬輛的數據,證實了西部是未來5年車市增長的核心區域。成都車展“規模最大”的背後,是對區域消費潛力的精準激活。2024年車展58億元成交額、1:9的會展經濟帶動比,印證了其“消費引擎”的價值。

  “技術前沿”、“場景融合”、“政策給力”的特質,使成都車展成為區域産業升級的催化劑。新能源汽車與智慧科技的集中展示,加速了西部市場對新能源的認知滲透。觀眾在體驗新能源汽車的智慧科技後,紛紛表示對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跨界場景體驗讓智慧汽車從概念變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政策紅利則降低了消費門檻,形成“技術展示-消費認知-購買轉化”的完整閉環。對車企而言,成都車展不僅是賣車平臺,更是洞察西部市場需求、調整區域戰略的重要依據。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