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VCTC”)位於合肥的全新批次測試車間正式投入使用,整體核心擴建工程全面收官。這一里程碑式的節點,標誌著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已構建起完整的端到端研發體系,實現從軟體研發、硬體測試到整車驗證的全鏈條高效整合。全新測試車間的啟用,不僅大幅提升了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研發能力,也為研發決策鏈路的高效運轉、本土需求的精準響應,以及新一代創新技術的快速落地注入強勁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新一批測試車間的全面落成,VCTC已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總部之外最大的綜合性研發中心。這標誌著集團首次在海外市場實現全新整車平臺從研發早期起,即可同步推進開發和驗證的能力。測試車間共佔地約10萬平方米,配備逾百間先進實驗室,覆蓋軟硬體集成、電池與動力總成測試,以及整車級驗證等關鍵能力,構建起端到端的完整研發閉環。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集團‘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正持續提速、勢頭強勁!在位於中國合肥的研發中心,我們已全面建成支撐新一代智慧網聯汽車研發、測試及本土化生産的全鏈條保障體系。這一里程碑式成就,將確保我們的本土研發速度愈發敏捷、市場響應更加高效,更加深度地契合中國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憑藉這一核心優勢,大眾汽車集團將進一步鞏固自身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堅定不移地朝向‘全球汽車科技引領者’的戰略目標快速邁進!”
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中國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汽車市場,本地客戶對創新速度和品質都有著極高要求。這正是我們持續強化‘在中國,為中國’研發能力的原因。通過拓展在合肥的研發佈局,我們正穩步提升本地化技術開發能力,以更快速度回應中國消費者需求。此舉不僅體現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也確保集團未來的産品從一開始就能契合中國客戶的偏好和期待。”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核心支柱,VCTC不僅是集團在德國總部外最大的綜合性研發中心,更是集團唯一專注于電動化與智慧網聯汽車開發的創新引擎。VCTC正持續整合本地車型與技術項目的核心研發模組和決策流程,並與各合資企業的研發團隊保持緊密協同。通過深度融入中國本土技術生態,VCTC能夠提前佈局並主動響應高度數字化、自動駕駛等中國市場的決定性發展趨勢,從而助力大眾汽車集團充分把握並釋放中國市場的創新活力與增長動能。
以中國速度交付CEA架構
在VCTC合肥的軟硬體測試車間,VCTC與CARIAD中國正以18個月的研發週期推進集團首個針對中國市場的中央計算與區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CEA的第一代交付。依託全新的軟體定義汽車(SDV)開發流程,整車開發週期將縮短約30%。通過在車型與技術的概念研發階段推動本地化自主開發與供應商協同,部分重點項目的新車型成本最高可降低 50%。同時,CEA架構也將確保智慧座艙功能、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實現順暢、可靠的軟硬體集成,併為新一代車型提供整車級OTA服務的能力。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技術官、VCTC首席執行官吳博銳表示:“全新的測試車間為工程團隊帶來了全新升級的集成能力。我們的研發團隊能夠同步開展軟硬體和整車驗證工作,在縮短研發決策鏈路的同時,將驗證可靠的創新成果快速交付實車。我們將以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加速推進集團在中國新一代智慧網聯車型的研發與交付。”
源自大眾的工程基因 在中國持續進化
安全、耐用與可靠始終是大眾精湛工程基因的核心基石。全新測試車間的啟用,為核心車輛系統在早期完成更全面的驗證提供了新的可能。這不僅展現了集團在華長期深耕的承諾,也為面向東盟、中東等出口至海外市場的産品與技術提供重要支持。
在電池及動力系統集成測試中心,VCTC的工程師每年可對多達500套電池系統進行測試,覆蓋電池的性能、壽命、安全性與環境適應性,並延伸至電驅系統、熱管理系統及電芯等關鍵部件。
平臺與模組測試中心也秉持同樣的理念。前沿的電磁相容(EMC)實驗室將全方位確保車輛電子設備的可靠性,而整車耐久性試驗臺架則可在室內模擬全球多種道路工況。
結合同樣坐落在VCTC的城市測試跑道,大眾汽車集團已在合肥構建起從設計、開發到測試與驗證的完整閉環,並實現與全球研發網絡的緊密協同。
後續核心能力 蓄勢待發
大眾汽車集團正穩步擴展並強化VCTC的研發實力版圖。作為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僅有的兩座同類實驗室之一,具備模擬複雜極端環境能力的功能集成測試(FIT)實驗室將於 2026 年中在新車間投入使用。這些後續研發能力在全新測試車間的佈局與落實,將為集團在智慧網聯出行領域的下一階段奠定穩固的發展基礎。(資料來源: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