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電(記者趙珊)近日,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文化和旅遊部首批11個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行。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冬妍介紹,為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文化和旅遊部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2023年,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技術創新中心聚焦我國文旅領域新質生産力與核心競爭力,為各類企業提供由研發到中試再到産品的服務,打通産業化的“最後一公里”,為文化和旅遊行業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首批建成的技術創新中心,在地域上覆蓋了北京、遼寧、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等8個省市。研發領域主要面向五大文旅行業的典型應用場景,包括演藝裝備、遊樂設施、智慧旅遊與景區建設、藝術顯示與交互體驗、文化數字化與智慧化等,涉及的具體領域有旅遊數據、遊客服務、舞臺系統、演出聲學、顯示裝備、智慧光影、主題樂園、虛擬現實、視覺交互、音像資源以及大型遊藝設備等。
技術創新中心以數字化和智慧化為切入點,面向文旅經營者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景區交易數據要素化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與6300多家景區合作,打通了30多萬家商戶,每年成交門票量達到3億多張,近期為揚州瘦西湖、茶卡鹽湖、瀋陽故宮提供數字化諮詢服務或特定人群免證便捷入園的解決方案。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承擔24個省、260多個市縣和近300個景區的智慧旅遊平臺建設,在泰山、龍門石窟、黃山等景區為遊客提供完善的行前、行中、行後服務。
技術創新中心以科技賦能來提升文化感知和旅遊體驗,營造新場景、新空間,形成新産品、新體驗,催生新業態、新消費。智慧光影應用技術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借助光影技術優勢,近年來打造了北京亮馬河、武漢黃鶴樓、貴州黃果樹、甘肅七彩丹霞、佛山裏水花月夜、淄博夜話聊齋等夜遊體驗項目。視覺融合場景體驗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依託全球90多個國家、3800多個旅遊相關展陳、體驗項目,研發時空伴遊、AR呈現、智慧內容生成等應用,在青城山都江堰、三亞南山等地實施;同時用數字化手段復原杭州德壽宮遺址,讓遺址展示“見人、見物、見生活”。
據悉,第二批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遴選工作已經啟動。劉冬妍表示,將圍繞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行業急需的關鍵領域、市場成熟的熱點領域及戰略性前沿領域,填補目前技術創新中心體系中的空白場景,統籌完善技術創新中心的領域佈局和地域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