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銀平):5月18日,由中國中檢主辦、中國品質認證中心承辦的供應鏈可持續發展與創新大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中檢正式發佈了供應鏈企業可持續價值評價體系(Ecovess),並聯合20家機構啟動我國首個面向供應鏈可持續領域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中國可持續供應鏈服務平臺(CSSCP)。
供應鏈企業可持續價值評價體系(Ecovess)發佈
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面臨可持續發展壓力。擁有自主可控的供應鏈可持續評價標準體系和服務平臺,對於保障我國供應鏈與産業安全、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供應鏈企業可持續價值評價體系(Ecovess)由中國品質認證中心研發,聚焦供應鏈企業可持續管理表現,設置了環境與生態保護、勞工權益保護、可持續採購、可持續治理、服務發展、負責任産品服務等核心指標,以可量化、可執行、可評估的要求和標準,為供應鏈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現已陸續啟動試點評估。
主旨發言環節,與會的專家學家圍繞可持續評價體系賦能供應鏈高品質發展、中國供應鏈可持續評價體系構建的路徑、金融助力可持續供應鏈構建等議題進行了分享與深入探討。
中國品質認證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劉鋼在接受國際在線採訪時將供應鏈企業可持續價值評價體系比作一把“尺子”,這把“尺子”能幫助企業衡量自己在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做得怎麼樣,聚焦相關方需求,快速找到短板、改進管理、提升競爭力。
他認為,這套體系既與國際接軌又有中國特色。一方面吸收國際先進經驗,推動國際合作認可;另一方面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和供應鏈結構複雜性,設置“通用+行業”特色的指標體系,並引導企業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比如設置服務發展、保障民生等指標。他表示:“這套設計既保障了體系的通用性,又增強了企業的實際可操作性,是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解決方案。”
中國可持續供應鏈服務平臺(CSSCP)正式上線
在此次大會上啟動的中國可持續供應鏈服務平臺(CSSCP),集“標準研發、評價認證、數據共享、金融賦能”四大功能于一體,開創了國內供應鏈可持續發展領域綜合性樞紐平臺先河。平臺將通過構建“標準共同體”、搭建“服務生態圈”、打造“數字新基建”,推動標準協同、賦能企業實踐,服務我國企業應對監管要求、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增強協同效能、塑造品牌價值,對於我國供應鏈高品質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平臺的發佈,標誌著我國在供應鏈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系統性、平臺化的重要一步。”中國中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孫玉友在接受國際在線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平臺的建設發展,“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增強中國企業應對風險和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為國家戰略提供支撐”。
孫玉友進一步指出,可持續供應鏈服務平臺通過標準統一、數據聯通、整合服務,能夠幫助企業更好識別和管控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風險,提升可持續管理與發展能力;同時,能夠推動上下游協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韌性。這為我國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增強供應鏈韌性,實現提質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ISO/PC 343標準工作組聘書頒發儀式
此外,大會還啟動ISO/PC343標準國內工作組並向專家頒發聘書,啟動了《國有企業可持續供應鏈建設應用研究》《供應商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價規範》等由中國品質認證中心聯合行業協會、企業在可持續供應鏈建設領域開展的創新項目,並邀請多家企業對實踐供應鏈、供應商可持續評價的優秀案例與經驗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