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數智賦能讓博物館的文物“可觸摸、能呼吸”

2025-05-21 09:40:0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馬媛

  初夏時節,松茸、松露、雞樅等野生菌的清香逐漸衝破泥土,瀰漫林間;哀牢山麓、恐龍河畔,不時掠過綠孔雀飛翔的身影。“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擁有多重迷人身份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正以多元文化底蘊為筆、數智化技術為墨,續寫互聯網時代嶄新篇章。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數智賦能 讓博物館的文物“可觸摸、能呼吸”_fororder_2

文物查詢體驗交互系統(“魔墻”)

  “大家請看,這是‘魔墻’,多用戶可同時在長幅全高清觸控大屏上體驗觀看展品圖片、展品信息查閱、3D影像互動、知識問答、展品拼圖、點讚展品等互動。”5月20日下午,“互聯中國公益行動”行進式學習團一行人走進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以下簡稱:楚雄州博物館),跟隨講解員普曉雪的步伐,領略萬家壩古墓群、大墩子遺址、元謀人化石等遺跡,見證這片土地上人類活動的早期印記;了解彝族十月太陽曆、青銅器、陶器以及彝族服裝服飾,在時光的褶皺裏觸摸文明跳動的脈搏。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數智賦能 讓博物館的文物“可觸摸、能呼吸”_fororder_3

元謀劍齒象

  在古生物廳,結合楚雄地區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博物館設立恐龍骨架復原互動屏、地層變化演示模型與“化石挖掘”模擬區,戴上VR設備,便可穿越回億萬年前的恐龍時代;在數字廳,墻面環幕投影與地面投影聯動打造沉浸式空間體驗,觀眾可通過全息影像和互動觸摸屏,了解綠孔雀、滇金絲猴等珍稀物種的生態故事;在歷史文物廳,通過中心展櫃的銅鼓展示互動系統,即可聆聽世界上最古老的銅鼓——萬家壩型銅鼓的聲音,並了解其發現過程、製作工藝、紋飾圖案、場景應用……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數智賦能 讓博物館的文物“可觸摸、能呼吸”_fororder_5

數字廳沉浸式空間體驗

  據了解,近三年來,在楚雄州委、州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博物館不斷探索“科技+文化”的融合路徑,共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加大智慧化博物館建設力度,以“數字賦能文物,讓文物活起來”為目標,讓觀眾在走近彝族歷史中感知未來科技,在互動體驗中厚植文化自信。

  “博物館自全面開展數字化建設以來,反響非常好,尤其體現在青少年群體。2024年,我們共接待遊客40萬人,其中,青少年達15萬人。”在普曉雪的講述中,楚雄州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打破了展品與觀眾之間的“玻璃墻”,更立足本地文化特色,以數智技術加持,緊貼青少年成長需求,拉近了青少年與歷史文化之間的距離。

  為打破物理空間限制,楚雄州博物館同步建設“雲上博物館”平臺,通過5G傳輸與VR影像技術,偏遠鄉村學校的學生也能“身臨其境”遊覽館內展區,體驗高品質教育資源。“我們每週都會有流動展,將展品打造成展板,帶到公園、社區、偏遠鄉村,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文化特色;同時,會有不定期的交流展,與上海、福州、延邊等地進行展品互換和文化交流。”普曉雪表示,博物館未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數智賦能 讓博物館的文物“可觸摸、能呼吸”_fororder_1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

  自2024年起,楚雄州博物館大力開展社教活動,旨在通過文物活化,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博物館是最能讓我們感知到人類來時路的一個地方,對於孩子們來説,更能開拓視野,了解世界。”此次來到雲南調研的醫學科普作者、網絡名人張之瀛對此有感而發。今年,恰逢元謀人發現60週年,楚雄州博物館在“五一”假期期間精心打造系列社教活動,少年兒童化身小小講解員,活躍在各個展廳,用童聲講述歷史,為遊客帶來別具趣味的文化體驗。據悉,“五一”假期期間,博物館單日客流量最高達2275人次。

  在這片充滿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的土地上,楚雄州博物館就像一位神奇的“造夢師”,為青少年編織出想像力與探索力。站在科技與文化的交匯點上,相信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將在觸摸歷史與探索自然中汲取成長的力量,走向更加廣闊的未來。(文/圖  甄鏡媛)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