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當數字化遇見“幸福裏”

2025-05-22 10:59:04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馬媛

  永仁縣,作為雲南省楚雄州內人口最少、國土面積較小,但少數民族佔比最大的縣,漢族、彝族、傣族、回族、傈僳族等23個民族在此共生共榮。5月21日,“互聯中國公益行動”行進式學習團一行人走進永仁縣,探訪“一老一小”民生服務在“幸福裏”品牌托舉下的具體實踐。

  數字賦能“夕陽紅”:智慧養老讓晚年生活有“醫”靠

  “奶奶,近來感覺怎麼樣啊?”蓮池鄉蓮池村村委會衛生室村醫袁瑞,帶著血壓、血糖測量設備及智慧醫療一體機一走進院子,李秀蓮奶奶便迎了上去。這位78歲的老人動作利落地挽起袖口伸出手臂,與村醫早有默契。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當數字化遇見“幸福裏”_fororder_3

  袁瑞利用智慧醫療一體機為李奶奶做常規檢查

  多年前,為了離城裏務工的子女近一些,李奶奶從中和鎮搬到了蓮池村。“住在這裡很方便,定期會有人來幫忙打掃衛生、理髮、換洗床單被套等,醫生也常上門服務,有人關心,我很幸福。”面對詢問,李奶奶有些靦腆,但眉眼間滿是笑意。話音剛落,李奶奶轉身走進裏屋,再出來時,佈滿老年斑的雙手捧著滿盤沉甸甸的乾果。這是不善言辭的老人對“遠來客人”的心意,同時也是其幸福的見證。

  “高血壓、糖尿病是比較常見的慢性病。除了每月上門服務,針對慢性病患者,我們每季度還會開展集中診療。”袁瑞一邊説,一邊將老人用藥劑量、測量數據等錄入智慧醫療一體機並上傳。她除了用藥指導,還會對老人進行慢性病防治宣傳和醫學知識科普。這樣一次上門服務,費用為9元錢。對此,袁瑞並不介意。在她看來,陪老人聊天解悶,充當“心理醫生”,老人舒心,她便開心。“同為醫學工作者,我深知在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工作中基層工作的重要性。作為基層醫生,不僅需要持續跟蹤監測患者數據,還要糾正老百姓對慢性病的認知誤區,引導其配合治療,樹立健康意識,工作最為繁瑣。互聯網科普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基層醫生的工作負擔,但要讓老年人真正重視健康管理,任重而道遠。”面對袁瑞的真誠與醫者仁心,醫學科普作者、網絡名人張之瀛感同身受。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當數字化遇見“幸福裏”_fororder_4

  張之瀛與袁瑞交流慢性病在基層的防治宣傳

  老有所“醫”是晚年生活的“健康盾牌”,更是衡量民生溫度的重要尺規。在永仁縣,這一理念被具象化為觸手可及的醫療守護,讓老年人底氣十足擁抱生活。

  數字編織“幸福網”:智慧協同讓民生答卷有“溫度”

  永仁縣的每位老人都像李秀蓮奶奶一樣在“幸福”裏麼?在“幸福裏·夕陽社區”,我們得到了確定的答案。

  據了解,永仁縣有常住人口10.42萬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077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9.95%。2024年以來,永仁縣主動思變、謀變、求變,探索創新,著力破解農村老年人生活缺助、安全缺護、健康缺管、精神缺失等痛點難點,用心、用情、用力答好養老必答題,推出農村居家養老“幸福裏”模式,採用紅、黃、綠三色分級管理,對老人實施差異化動態服務;推行“十助服務清單”,為老人提供助急、助行、助樂等無償服務以及助醫、助潔、助浴等低償服務;配備養老管家、鄰裡互助員、家庭醫生等,集結多方力量,協同參與,袁瑞便是這其中一員。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當數字化遇見“幸福裏”_fororder_5

  “幸福裏·夕陽社區”信息服務平臺

  而“幸福裏·夕陽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更是為幸福養老插上數字化翅膀。服務中心裏,“幸福裏·夕陽社區”信息服務平臺偌大的顯示螢幕引人注目。螢幕上,老人概況、助老服務完成情況等信息一應俱全,李秀蓮奶奶剛剛的血壓、血糖等數據已上傳成功,並同步至幸福裏健康管理中心、接入醫院系統,為老人以後就醫提供參考依據。通過該信息服務平臺,永仁全縣20779名老人擁有了專屬“數字檔案”,一個個跳動的數字,如同靈動的音符,奏響智慧養老的動人樂章。

  數字有界,關懷無垠。“為不斷豐富完善‘幸福裏·夕陽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我們為老人專門配置了‘養老三件套’,針對邊遠山區及失能、獨居空巢老人,我們在其臥室門上安裝了紅外雷達。雖不會隨時監控老人出入,但如果超過8小時沒有活動軌跡,平臺便會收到報警提示,鄰裡互助員的手機也會收到短信提示,可以及時上門查看老人情況。”永仁縣民政和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林紅梅如是説。針對大多數老人不會使用智慧手機問題,“養老三件套”還包含一鍵呼叫器和監控設備,將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進行實時監護、有效預警。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當數字化遇見“幸福裏”_fororder_6

  居家養老服務用品展示區

  “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聽起來仿佛在雲端一樣遙不可及,‘一老一小’的議題更是宏大。如今,互聯網卻化作毛細血管,滲透到民生建設的方方面面,讓數字接地氣,讓老年人接受時代最溫暖的饋贈。”“司馬平邦説”作者、網絡名人段偉表示。

  數字重塑“新生態”:智慧勞務讓“家門口就業”有奔頭

  據了解,“幸福裏”品牌除“夕陽社區”外,還包括聚焦未成年人管護的“朝陽社區”,致力打造“1145”永仁模式的“全民健康管理中心”,以及“就業服務社區”。“就業服務社區”著力推動就地就近就業,宗旨是“把媽媽留在家,背上背娃、手裏繡花”,改變傳統勞務外派模式,召回青壯年建設家鄉。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當數字化遇見“幸福裏”_fororder_1

  查利麼“幸福裏”社區

  永仁縣盤活閒置校舍、辦公樓等低效國有、集體資産,建設查利麼、雲龍、永定、猛虎、蓮池等5個“幸福裏”社區,配套建設相關設施,可容納3000名産業工人。查利麼“幸福裏”社區便是由查利麼招銀希望小學舊址改造設立的。“工人們只要來,拎包即可入住,吃住行全免。”查利麼“幸福裏”社區辦公室主任熊興華表示。社區配備了可視化數據中心,可直觀展示社區就業服務運營情況,便於工作人員掌握各村、鄉鎮就業人員數據,並實時跟蹤就業動態。當企業有用工需求時,市場人員還可通過該平臺對接各階段用工人數及技術工種要求,減少線下鄉鎮推廣成本。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當數字化遇見“幸福裏”_fororder_7

  可視化數據中心

  據悉,社區現有800余名員工中,53%來自永仁縣本地,47%來自周邊縣市。社區就業可兼顧家庭照料需求,員工離家最遠車程3小時,最近僅10分鐘,可及時接送孩子放學、照料生病老人等,實現“打工掙錢與照顧家庭兩不誤”,截至目前已累計帶動30多萬人次就業。

  借助“幸福裏”品牌,永仁縣用數字化技術編織出民生幸福網,讓“每一個夕陽”都能溫暖綻放,“每一顆朝陽”都能絢爛升起,數字之光正在普照永仁的千家萬戶。(文/圖 甄鏡媛)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