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座無虛席
撒上香菜,再澆上濃鮮熱湯,一碗香氣四溢的羊肉粉就上桌了
熱氣騰騰的湯鍋粉
20余種香料組合,既祛除了羊肉的腥膻,又激發出層次豐富的鮮香
“六馬”跑友購買袋裝羊肉粉
貴州老翁記食品有限公司標準化生産線
從街邊小吃到“明星”美食
早上8:00不到,位於徳塢的向佳羊肉粉(總店)已座無虛席,老闆向東站在收銀臺前招呼著食客們,顯得從容不迫且又喜上眉梢。
“隨著避暑遊旺季的到來,近段時間店裏每天要賣2000多碗羊肉粉。”他笑著説。
在六盤水,羊肉粉的味道是這座城市最綿長的味覺記憶。無論是繁華大街,還是市井巷陌,羊肉粉店遍地開花。“老字號”門庭若市,“其貌不揚”的小店也一天到晚不乏食客。
近年來,隨著“中國涼都”城市品牌的打造,“水城羊肉粉”隨之火爆“出圈”。外地遊客慕名前來打卡,本地人用它招待朋友,羊肉粉已成為六盤水最接地氣、最有人情味的社交名片。
“6月中旬以來,店裏客流量就持續攀升,這段時間,每天都要接待約3000人,其中40%是避暑遊客。”德塢老張記全羊湯鍋(以下簡稱“老張記”)負責人張夢秋忙得腳不沾地,他身後,灶臺上的鐵鍋咕嘟冒著泡,翻滾著最地道的六盤水風味。
“老張記”是六盤水羊湯鍋和湯鍋粉的絕對代表,其門店隱藏于德塢老街蜿蜒的巷子深處,店面裝潢極其簡單,卻用地道的特色風味和市井煙火氣,吸引了天南地北的食客慕名而來。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背後,是數十年如一日熬好一鍋湯、煮好一碗粉的經營理念,和街坊熟客“吃了十幾年,就認這口兒”的默契宣傳,以及南來北往的遊客嘗過之後的真心推薦。
“老張記”的故事,也是“水城羊肉粉”的故事。
從巷弄深處到全國餐桌
“看似簡單卻暗藏匠心,獨具特色又格外包容。”談起水城羊肉粉的“破圈”之道,六盤水市鍾山區羊肉行業協會會長郝武這樣總結。
在郝武看來,是代代相傳的庖廚智慧和精益求精的匠心堅守,賦予了這碗粉獨特的魅力和包容性,讓天南海北、口味各異的食客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麻辣鮮香”。
如今,“水城羊肉粉”已悄然掙脫了街角一隅的局限。從業者們正努力將這碗“小”滋味融入現代産業發展,實現從“街頭巷尾”到“産業流水線”的轉型升級。
貴州老翁記食品有限公司優化改擴建生産線,每天可生産60000袋羊肉粉,代加工模式更讓30余家不同招牌的“水城羊肉粉”共享生産線,抱團生長;“怡滿香”“老張記”“嘗回頭”等將加盟店、連鎖店開到全國多個省市,並組建加工廠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産……
從作坊到廠房、從街頭叫賣到直播間火熱搶購、從巷弄深處飛向全國餐桌,這背後,是標準化生産、品牌化塑造與規模化經營形成的合力。
郝武認為,水城羊肉粉的從業者們已從“開好一個店”的樸素目標,邁向“做好一個品牌”的更高追求。
一碗羊肉粉,蘊藏生機無限。六盤水人珍視這份樸素的味道,用匠心澆灌,以創新耕耘,期待著闖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百吃不厭的美味“密碼”
一碗誘人的羊肉粉,有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羊肉鮮嫩、湯汁濃郁、辣油紅艷。
羊是主題。優選山裏的“運動健將”——黑山羊。六盤水山多坡陡,黑山羊整天爬山溜達,食青草樹葉,飲山泉溪流,因此肉質緊實鮮嫩、膻味小,佐以香料調味,小火慢燉,飽吸湯汁的同時,保持恰到好處的嚼勁。切成薄片鋪於粉上,入口便是醇厚的肉香,奠定了一碗羊肉粉深厚而乾淨的底味。
湯是靈魂。黑山羊骨入鍋,加入20余種香料藥材,文火慢燉七八個小時,讓羊骨中的膠原與骨髓緩慢釋放、與水交融乳化,成就一鍋濃白如乳的湯底。這湯濃郁醇厚卻不油膩,包裹著每一根爽滑的米粉,化作涼都清晨最踏實的慰藉。
辣是點睛之筆。精選數種貴州本地辣椒,手工舂碎。香料投入燒滾優質菜籽油,炸幹後撈出,待油溫稍降,加入辣椒和蒜瓣,小火慢炸,眼見辣椒在油裏舒展翻滾,香氣蓬勃而出。這熬成的辣椒潑入碗中,霎時紅亮誘人,味道層次分明——入口先是濃郁的糊香,繼而化作醇厚油潤,最後才是那不燥不嗆的辣意,巧妙地平衡了羊湯的濃厚與羊肉的鮮美,成就了水城羊肉粉“香而不辣”的獨特風味。(全媒體記者 黃蜀錦 鐘維 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