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生巡訪,密織山區群眾“健康網”——“奉節縣平安鄉全覆蓋走訪特別報道”之二
尋訪醫生騎著摩托車奔波在山路上。記者 彭瑜 攝
核心提示
奉節縣平安鄉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全鄉有貧困戶830戶,其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達361戶454人。
一人患大病,全家受拖累。為趕走脫貧攻堅路上的“攔路虎”,平安鄉廣泛開展醫生巡訪活動,醫務工作者進村入戶全覆蓋為群眾進行健康體檢、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宣講健康教育知識及相關政策等,還與貧困群眾結成對子簽約“家庭醫生”。
平安鄉衛生院院長張新平介紹,從開展醫生巡訪活動以來,他們已走訪1600余戶群眾,為山區群眾織起了一張“健康網”。
遍訪老百姓 農家迎來白衣天使
3月29日下午3點過,奉節縣平安鄉正下著大雨。此時,咏梧村二組65歲的劉光祿肚子一陣隱痛,他的慢性胰腺炎又犯了。
“快!給醫院打電話。”前不久,平安鄉衛生院的醫生剛走訪了劉光祿一家,臨走時在墻上張貼了一張《“家庭簽約醫生”入戶對接公示牌》。劉光祿的女婿李定兵遲疑了一會兒,撥通了上面的電話,“這麼大的雨,不信真的能來!”
沒想到10多分鐘後,平安鄉衛生院公共衛生科長謝山堂就與同事冉淵品、李遠洪、劉雲騎著兩輛摩托車趕了過來。
把脈、測血壓、量體溫……經過醫生的處置,劉光祿感覺好了很多。
“沒想到真管用!”李定兵摸了摸墻上的公示牌,將家庭醫生的電話號碼存到了手機上,“以後我們就放心了。”
李定兵家從外表來看小日子過得不錯。紅的桃花、白的李花競相盛開,掩映著李定兵家的小院。10多只山羊在山坡追逐、豬圈裏10頭肥豬仍在酣睡、10頭牛兒正在附近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草……
“如果沒有疾病,我們家也應該過得有滋有味。”除了岳父,李定兵的老婆劉前珍身體也不好,他只好留在家裏,一邊照顧病人,一邊搞起點種養業,“去年掙了10多萬元,全部用來治病了,還欠了一屁股債。”
在平安鄉,像李定兵家這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達361戶,全鄉10503名常住人口中,就有933名高血壓患者、114名糖尿病患者。平安鄉黨委負責人介紹,這些貧困群眾,有的沒有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以致疾病纏身;有的是小病不治拖成了大病;有的患了重病,不熟悉醫療保險救助政策,缺錢不敢入院治療。沉重的醫藥費和病痛,從身體、精神、經濟各方面壓垮了貧困戶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該負責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開展醫生巡訪活動,將黨和政府的醫療政策、疾病預防技能、健康生活知識送到群眾家裏,很有必要。
目前,平安鄉衛生院醫護人員只有19人,為保證醫生巡訪活動落到實處,沙坪壩中醫院,奉節縣中醫院,奉節縣紅土、吐祥、羊市等鄉鎮衛生院各級醫療機構共抽調9名醫護人員前往平安鄉支持工作,組建起“市縣鄉村”四級醫護人員巡訪隊伍,分為三組,以家庭為單位,到戶到人簽約走訪。
5年前,向子村75歲的張和亮摔跤導致股骨頸骨骨折,長年臥床不起。沙坪壩中醫院外科醫生嚴偉來到張和亮家中,查看了老人的病情後稱,其實老人只需安裝一個國産髖關節就好了。但因為缺乏運動,老人的心肺功能已出現衰減,他拉著嚴偉的手説,“你們為啥不早些來啊?”
嚴偉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在貧困地區,像張大爺這樣貽誤病情的情況很多,有因糖尿病演變成雙目失明的、也有患骨結核只用紗布包紮的……嚴偉説,如果早一點有醫生指導就醫治療,他們病情不會拖得那麼嚴重、也不會遭受那麼多痛苦。
從3月6日到達平安鄉後,嚴偉就與當地醫生一道,每天早上7點騎上摩托出發下村巡訪病人,晚上7點過才趕回鄉衛生院,中午就吃點速食麵,有時也在老百姓家吃一頓便飯。
陽春三月,身著白大褂的巡訪醫生們跋涉在平安的山山水水之間,走進一個個高山農家小院,成了貧困鄉鎮健康扶貧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