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川渝合作 共奏一首“協奏曲”
渝鄰快速通道二期工程正加緊施工。本組圖片均由記者 羅斌 攝
穗通科技公司是農業機械領域的“小巨人”,産品暢銷國內外。
瑞創科技為長安設計的新車,可以像螃蟹一樣橫著停。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向縱深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按下快進鍵。位於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的川渝合作高灘園區,與重慶兩江新區僅一山一橋之隔,被稱為雙城經濟圈建設“樣本”。兩地互聯互通、互促互進的發展故事,成為西部大開發中的一個經典案例。
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新征程上,重慶與兄弟省區市攜手共進,奮力開創西部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原先到對面鎮上趕場,13公里,要走1個多小時。不是走路喲,是坐車。”
“到對面園區上班,三四十公里,坐車起碼兩個多小時。不像城頭喲,我們這裡並不堵車。”
説起以往那些折騰,不管是在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生活的居民,還是在兩江新區、高灘園區上班的員工,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但如今,“到對面”趕場、上班的人們,少了一些抱怨、多了一份期待:在川渝兩地共同努力下,兩地之間的交通正越來越方便,折騰越來越少。
交通互聯
兩地交通兩年“三變”
讓人們減少折騰的,首先是川渝首條跨省農村客運直達班車。
渝北區茨竹鎮與鄰水縣高灘鎮之間,相距僅13公里。但由於行政區劃不同,過去兩地間沒有開通直達客運班車。在抵達川渝交界的方家溝橋後,客車就各自折返,乘客下車、等車、換乘,到對面鎮上,要1個多小時。這給兩地居民“到對面”帶來諸多不便。
去年3月,重慶交運集團與鄰水銀烽運輸公司聯合開通了茨竹鎮至高灘鎮的跨省農村客運直達班車,車程縮短至半個多小時,惠及沿線7萬餘人。
同年5月,相距38公里的高灘園區與渝北空港工業園舉人壩輕軌站之間開行了直通車,車程由以前的2小時以上縮短至50分鐘左右。
如今,大家又有了一個新期待:川渝兩地正協同共建一條渝鄰快速通道(又稱“南北大道”)。
3月24日,渝鄰快速通道二期工程起點處,一批築路工人和施工機械在春天的陽光下忙碌。遠處,高架橋已立起幾座橋墩。
渝鄰快速通道建設分三期:一期工程從渝北空港工業園通往興隆鎮,已完工通車;二期工程從興隆鎮通往與高灘園區接壤的茨竹鎮,今年國慶有望通車;三期工程從茨竹鎮通往高灘園區,川渝兩地協同推進,有望于2022年同步建成。
屆時,兩江新區與高灘園區之間的車程僅半小時。
“渝鄰快速通道不僅連通兩個開發區,能增強重慶主城産業集群的輻射能力,也是廣安南下重慶、重慶北上輻射川陜的重要通道,被稱為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推進川渝合作的一項關鍵工程、標誌工程。”渝北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説。
“渝鄰快速通道對大型物流的好處特別明顯。”鄰水縣交運局總工程師賈春林説。
兩地之間,山巒橫亙。車子跑這段210國道,要爬盤山公路。坡陡、路長不説,最大的問題是彎多且急,物流車輛又寬又長、載重又大,根本跑不起來,有的彎轉起來不僅困難,還很危險。
而新建的渝鄰快速通道按一級公路設計建設,雙向6車道,物流車輛跑起來就輕鬆多了。
“我們大部分産品,不管是送往長安等重慶大企業,還是通過寸灘、果園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或西部陸海新通道走出去,都要經過兩江新區”,川渝合作高灘園區管委會主任張永亮説,“一旦破除了物流‘瓶頸’,我們就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産業融合
高灘園區有個“駐渝辦”
有人説,高灘園區這個距重慶主城最近的四川省級經開區,産業佈局是為重慶産業“定制”的——
80%的企業由重慶老闆投資興建,80%的産品為重慶企業配套;90%的企業“錨住”汽車這一重慶支柱産業,高灘園區生産1000余種汽車零部件,可為重慶汽車産業鏈提供較完整的配套供應鏈;它距兩江新區木耳國際物流分撥中心15公里、江北國際機場38公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55公里……
“廣渝合作看鄰水,鄰渝合作看高灘。渝鄰快速通道全線貫通後,高灘園區融入‘重慶半小時經濟圈’,水到渠成。”鄰水縣區域合作辦主任李川説。
“園區專門設了個‘駐渝辦’,每天的工作就是收集、研究重慶的政策動向、産業佈局和企業動態。”張永亮認為,研究得透,雙方的步調才會一致協調。舉幾個例子——
從2月3日起,高灘園區幾十家企業就在採取嚴格防控措施前提下開始分批有序復工了,“因為長安等一批重慶大企業從2月中旬起陸續有序復工復産,我們作為配套商,要打提前量。如果供應鏈沒跟上,就會拖它們的後腿。”
疫情期間,重慶海康威視科技公司承擔了支援湖北防控物資生産任務。重慶市經信委去函與四川省經信廳協調,海康威視的配套商——四川勁德興汽車配件公司獲准提前復工,2-3月提供了430多萬件配套零部件産品;
重慶中小企業高灘産業園是高灘園區內重慶率先啟動建設的“園中園”,由重慶中小企業服務協會牽頭、高灘園區進行配套設施建設,現已有9家重慶企業入駐;
兩江新區配套園、保稅港區加工園、渝廣科技示範園、川渝共建裝備製造園等項目也在有序推進。
“在汽車、數字經濟等領域,我們正與廣安等周邊地市加強産業鏈分工協作,共同提高雙城經濟圈支柱産業集群的綜合競爭力。”兩江新區産業促進局副局長向悅文説。
“雙城記”
“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在重慶的公司叫‘騰通’,在四川的公司叫‘瑞創’。同事有60%以上來自重慶。”四川瑞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安方萍説。
在該公司對外開放的展廳裏,一款概念車挑戰了在場所有人的想像力:車內像個休憩間,沒有方向盤,全智慧操控;智慧感知乘客情緒,從而自動調節車內氛圍;車門打開方式最神奇,車門、引擎蓋、前臉等整體前移……
還有一款加長禮賓車,一款威風凜凜的防彈SUV,一款輪胎可360度旋轉、可以像螃蟹一樣“橫行”停車的新能源車……
“這些車都是為長安設計的。重慶車企是我們最大的客戶,也成就我們成為西南地區最好的汽車設計研發機構之一。”安方萍説。
像這樣在川渝各有名字,在品牌、管理、技術、人才等各方面又互聯互通的企業,高灘園區裏比比皆是。
園區一排新廠房的大門口,並排挂著兩塊牌子:一塊是“重慶優幫科技有限公司鄰水分公司”,一塊是“四川穗通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在重慶的公司叫‘優幫’,在四川的公司叫‘穗通’。從巴南到高灘,是為了擴産。”穗通科技總經理趙薊瑜説,“訂單做不贏啊!儘管受到疫情影響,4月份的訂單量仍將創下新高。”
這家企業是農業機械領域裏的“小巨人”,可年産10萬套微耕機,其産品銷往川渝黔等多山地區,並出口越南、印度、中東及白俄羅斯等地。
重慶海關工作人員介紹,穗通科技的農業機械出口,經常走重慶寸灘港口岸。重慶海關通過建立協調員制、優化徵稅模式、7×24小時預約通關等多種手段,確保其出口貨物及時通關。
“新廠房將很快釋放出新産能,預計今年公司産值將比去年增長30%”,趙薊瑜説,“我們都是西部大開發的受益者,如今更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持’,對未來,我們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