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伴隨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揚帆起航”,9月22日,畫好“同心圓”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走進重慶高新區。來自全國近60家的媒體記者一同探索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之道。
西部(重慶)科學城一角 供圖 高新區管委會
據介紹,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著力建平臺、興産業、聚人才、優環境、提品質。
建平臺
據了解,重慶高新區今年將打造一批高水準科技研究創新中心,圍繞高校、院所、企業建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等研發創新平臺,進一步增強重慶高新區的原始創新能力。
目前,已經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的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在人工智能、智慧製造、5G通信等領域已有廣泛場景應用及前沿創新;華潤微電子(重慶)有限公司功率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正打造高性能計算與倣真設計平臺,建設國內領先的技術團隊……一系列前沿科技項目落地,為科學城不斷增添“高”“新”要素,讓科技創新落地生根。
青研理工科技園 供圖 高新區管委會
今年3月,重慶市建立科學城校地聯席會議制度,創新校地合作引聚新動能。截至目前,中國自然人群資源庫重慶中心、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IVD)研究院等首批校地合作項目已正式落地。
興産業
據了解,今年1月-8月,重慶高新區新簽約中國電子等項目59個、投資額735.6億元,其中科創項目佔比超80%,百億級項目2個、十億級項目15個。
科技城落戶企業展示區 供圖 高新區管委會
2020年以來,重慶高新區瞄準5G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細分領域,引進一系列科技含量高、投資金額大、帶動效應強的重大項目,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平安大健康産業園、中國電子·重慶軟體産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科學城;總投資200億元的光大人工智能産業基地正式動工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重慶)科學城緊緊圍繞主導産業築巢引鳳,成效初顯。今年1月—7月,工業投資增長31.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數字經濟增加值、積體電路産值分別增長14.7%、37%,實現進出口總額增長11.8%、絕對額佔全市比重47.8%。
聚人才
西部(重慶)科學城堅持聚集高素質人才隊伍,加大培育引進高層次人才力度,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
重慶高新區通過建立健全人才機制,完善人才政策,用好重慶英才計劃、海智工作站等平臺載體聚集創新人才;推進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等規劃建設,吸引更多國際化企業、人才安家落戶;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出臺“金鳳凰”創新政策,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
同時,在重慶高新區直管園範圍內,已建立13個博士後工作站,實施了“重慶高新區博士、博士後創新青年人才計劃”“博士、博士後國際學術交流計劃”“博士後國際培養交流計劃”,不斷提升博士後研究人員科技創新能力、學術技術水準,拓寬國際視野。
據介紹,科學城聚焦“塔尖”“塔基”出臺的人才政策,旨在加快聚集一批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城市建設等領域人才,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優環境
今年以來,科學城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施成渝兩地高新區“證照異地互辦互發互認”,推出“一網、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辦理,政務服務套餐總服務時限由1049個工作日壓縮至148個工作日,辦事效率提升85.89%。
科學城科學大道規劃圖 供圖 高新區管委會
同時,科學城打造重慶市首部覆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將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打通群眾“最後一公里”,實現一站式全鏈條政務服務。
此外,重慶高新區通過強化創新服務,推出創業擔保貸“升級版”;開通“綠色通道”,提前兌付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凝聚創新智慧,成立重慶高新區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打造環大學創新生態圈,構建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等措施,不斷健全創新服務體系,厚植創新文化。
未來,科學城將充分運用“互聯網+”改善政務服務模式,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滿足企業和群眾多樣化辦事需求,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高品質發展助力。
提品質
科學城面向未來發展“築城”,就是要著眼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堅持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手抓,優化生産、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歷史人文、自然生態功能,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現代化新城。
西部(重慶)科學城全面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已新建擴建10所公辦中小學、新辦7所以上幼兒園、開建3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規劃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綠地公園開建、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
通過建設“海綿城市”,科學城將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並推進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高效的城市大腦。(文 肖紅光 劉憶 編輯 胡明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