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青睞重慶的N個理由
2021-05-14 09:46:39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創新創業團隊涌入這片熱土——創新人才青睞重慶的N個理由

  近日,來自重慶市委組織部的一組人才數據,頗為引人關注——今年1月至4月,重慶新招收博士後人員238人。他們當中,超過八成是在國(境)外、市外取得博士學位的博士後;博士後出站78人,出站留渝比例超過八成。

  在2020年,重慶實現博士後招收人數、設站數量、國家重點資助項目三個“倍增”。

  不僅僅是博士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創新創業團隊涌入重慶這片熱土,在這裡茁壯成長。

  創新人才為何選擇重慶、願意紮根重慶?日前,重慶日報記者與部分創新人才代表交流,深切感受到他們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

  這座城市愛才惜才情真意切,事業發展空間廣闊,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活舒適便利幸福感強……他們説,愛上重慶,有很多理由;深愛重慶,不需要理由。

  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國機集團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金屬部的高級專家吳保安的妻子和女兒從100多公里外來到他身邊工作、上學。他回趟家的時間,從原來坐車3個多小時縮短到現在的步行15分鐘——

  好的人才政策,總是想方設法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

  5月11日早上7點40分,北碚區蔡家組團。國機集團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金屬部部長吳保安將妻子和女兒送出家門,自己步行去上班。大約15分鐘後,吳保安來到公司,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過去,吳保安真正意義上的“家”,遠在豐都縣,距離公司約4個小時車程。現在的便捷,讓一家人有滿滿的幸福感。

  吳保安的老家在河南,妻子是重慶人。2010年,他從外地來到重慶發展。吳保安在北碚上班,妻子在豐都教書,夫婦倆將家安在豐都縣城,女兒留在縣城讀書。

  直到2019年夏天,吳保安依然是隻身一人在中心城區奮鬥。其間,他和所在的貴金屬材料及製品創新創業團隊,不斷攻克貴金屬材料領域低邊界成本共性技術難題,加快相關領域核心功能材料自主化進程:在國際上率先將彌散強化技術用於熱電功能材料的開發應用;在國際上首次將第一性原理技術應用於銀合金導電材料的成分優化設計;研製出多項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功能材料及器件……

  面對成就,吳保安有喜悅也有隱痛——兩地分居,家中大小事務以及兩個孩子的照顧,全靠妻子。任務不太重的時候,吳保安一週回家一次;任務緊的時候,一個月回一趟家。

  起初幾年,公司在北碚老城區,吳保安週五下班後回家,要先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到朝天門,排隊買汽車票回豐都。“一般只能趕上末班車,到家已是深夜。星期天吃過午飯,又要急著往回趕。”後來,動車開通,重慶到豐都可以節約一個多小時。但時空的距離感,讓他仍覺得家很遙遠。

  2019年,吳保安入選首批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受到市委組織部,北碚區委、區政府的重點關注。

  很快,吳保安的家庭實際情況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在市委組織部的統籌協調下,北碚、豐都兩地的組織部、教委多次協調,在2019年9月開學前,將他的妻子調到北碚朝陽小學任教,將其大女兒轉到朝陽小學讀書。現在,吳保安的新家,坐車到朝陽小學和走路到公司,時間相當。“每天下班回到家,看到家人,輕鬆許多。”他説。

  吳保安認為,現在重慶的人才政策,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更加注重人才的實際成果,努力為科研人員排憂解難,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車間廠房旁,栽種了100多棵小葉榕。吳保安初到這裡時,它們還只是一棵棵柔弱的小樹苗。如今,這些榕樹已經枝繁葉茂,長到10多米高。“沐浴陽光雨露,小樹苗也能茁壯成長。”吳保安若有所思,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長。

  【相關背景】

  重慶出臺實施重慶英才服務管理辦法,建成市、區縣兩級“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分層分類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醫療保健、旅遊、配偶(子女)就業等17項優質服務。

  2021年4月,重慶完善出臺“塔基”“塔尖”政策,圍繞安家資助、項目支持、崗位津貼、科研經費、金融扶持、成果激勵等方式集成獎補,對高層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大支持力度。

  前不久,重醫附一院的李琦副教授在國內腦出血研究領域取得新的進展,通過在超早期內強化降壓治療,改善腦出血治療效果、提升預測後果的準確率——

  好的人才平臺,能為人才提供施展拳腳的大舞臺

  前不久,新聞媒體公佈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國科研人員在腦出血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在超早期內強化降壓治療,可以提高腦出血治療效果、提升預測後果的準確率。這為腦出血臨床治療和科研帶來新方向。

  這項研究成果是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李琦領銜開展研究取得的。

  事實上,在腦血管疾病研究領域,李琦已展露頭角。2017年,國際上第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臨床腦血管疾病徵象——李琦島徵,便是源自他的研究成果。

  “重慶這座城市激發了我內心的創造熱情。”重慶為李琦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説起自己的成長經歷,他這樣説。

  李琦是重慶人,在孩童時期翻到父親的人體解剖書,由此對醫學産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和興趣,立志長大後當一名醫生。

  2010-2011年,李琦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附屬皇家墨爾本醫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主攻腦血管疾病。

  一次,在墨爾本舉行的國際會議上,李琦作為受邀發言人講述了中國的腦血管疾病研究成果。但是,當他回到座位上時,卻聽到有人竊竊私語,説中國的臨床研究不行,很多研究是給別人“打工”。

  李琦聽到後心中五味雜陳。“我不相信,中國的腦血管疾病臨床研究就出不了成績。”結束澳大利亞的學習後,李琦立即回到國內,來到重醫附一院潛心研究腦血管疾病。

  一天,李琦帶著家人在朝天門遊玩。望著眼前兩江交匯的美妙景觀,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眼前這兩股河水翻滾交融的景象不正與腦出血病人的CT片子相似嗎?

  之後,李琦進行大量的臨床觀察和CT隨訪,進一步提出了“黑洞徵”和“李琦島徵”預測早期腦出血血腫擴大CT平掃徵象,其中“李琦島徵”是第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腦血管疾病徵象。

  據了解,這幾個徵象的發現為腦出血患者治療尋得了先機,被國際專家組寫入國際腦出血CT影像標準,作為II級證據B級推薦寫入多部指南,用於指導臨床診療。“混合徵”被列入美國醫生測試題及醫學院教學資料,被加拿大、美國、歐洲神經外科醫生組建的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網作為國外神經外科臨床培訓資料。

  2018年,他入選第四批重慶市醫學高端人才,在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繼續深造。

  李琦入選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在重慶市委組織部的研究經費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研究,腦出血診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2020年,李琦提出“腦出血超早期治療時間窗”的概念,通過臨床驗證發現在2小時“超早期治療時間窗”內給予強化降壓治療可以明顯減少血腫擴大並顯著改善患者預後,實現了內科手段控制血腫擴大,率先在國際上證明了強化降壓治療腦出血的有效性,突破了內科治療腦出血的瓶頸。

  “重慶出臺了一系列科研創新政策,打破了‘按資排輩’壁壘,為我們青年一代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李琦説,作為一名臨床醫生,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以臨床問題為出發點,通過研究服務並應用於臨床,救治更多的患者。他希望通過不斷創新,探索出具有指導性的診療方案,減輕患者的痛苦,幫助更多的人。

  【相關背景】

  目前,重慶持續深化優質人才發展平臺建設,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與國內眾多知名高校共建合作平臺,加快建設大科學裝置,培育戰略科技平臺等,大力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我市還實行重點科研項目“揭榜挂帥”等改革,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大健康等領域,組織推進基礎科學研究、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

  大家反映食堂的環境和飯菜味道不太好,園區於是裝修了一個很時尚的食堂,並請來烹調技術好的廚師。重慶吉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員李婷與夥伴們不再為“一日三餐”犯愁了——

  好的人才環境,總是把人才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

  5月11日下午6點,沙坪壩區微電園。區創新生産力促進中心一樓,幾名工人正在室內加緊裝修。

  房間大約有200平方米,充滿現代感的吊頂設計、數十盞淺黃色的吊燈、黃色和綠色相搭配的座椅,配上吧臺、卡座,活脫脫一個時尚餐廳。

  園區吸引了很多科技公司入駐,是創新人才的聚集地。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園區專門裝修了這個食堂。現場負責人説,5月17日,員工們就可以在這裡用餐了。

  對這件事,食堂附近的重慶吉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們紛紛點讚,研究員李婷便是其中之一。

  建這個食堂,源於園區的廣大員工前不久反映“現有的食堂在地下,環境不好,飯菜也不大合口味”。

  “沒想到,園區把這個問題當成了一件大事,立即行動,精心裝修了一個餐廳。據説還要請很好的廚師來掌勺呢。”李婷十分感慨,“黨委、政府對人才如此關愛,讓我們有一種受寵的感覺。”

  事實上,沙坪壩區黨委、政府和園區經常上門徵求意見、開展節日慰問、為公司協調辦公場地、改善工作條件,已給李婷留下良好印象。

  李婷是個重慶妹子,80後,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畢業以來,李婷一直在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公司從事積體電路設計工作。她所在的吉芯公司,是整合中國電科相關技術資源成立的高科技企業。

  “國家從上到下,都大力支持人才、支持科技創新,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幹。”李婷説,近年來,重慶的人才環境越來越好,重慶英才計劃項目支持人才自選課題研究,給了科技人員非常大的自由度——選題不設限、經費使用不設限,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選課題研究,創新的氛圍特別濃厚。重慶還有基金項目、重點項目等多種項目申報和支持渠道,為人才成長提供了更多通道,讓年輕人有了更多出彩的機會。

  李婷是公司的高級專家。她説,在相關領域,由於我們底子較薄,瞄準發達國家,大家正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努力追趕。為了早日攻克技術壁壘,大家常常夜以繼日地鑽研,反復做設計、驗證及測試。“一旦進入攻關狀態,那就像是打仗,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這些年,在公司的培養下,李婷帶領團隊承擔了多個國家及省部級項目,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取得多項國際先進水準的技術成果,獲得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全國巾幗文明崗”等一系列榮譽。2019年,李婷入選首批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目前,李婷團隊在開展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攻關任務的同時,對已有成果實施轉化,努力將設計原型轉化為産品,解決産品工程化過程的技術問題。

  【相關背景】

  近年來,重慶“近悅遠來”生態日趨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良,如設立以市委、市政府名義表彰的“重慶市傑出英才獎”;落實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制度,市領導帶隊走訪慰問院士專家,定期開展休假、療養、學術交流、國情研修等活動;出臺“1+10”人才分類評價改革方案,暢通特殊人才職稱評定“綠色通道”;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分配改革試點,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獎勵最低比例提升至70%;在全國率先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出臺人才安居實施意見,累計提供人才公寓3萬套,定向配租住房6萬套;開展“重慶英才服務卡”A卡與“天府英才卡A卡”互認共享等。

  (重慶日報記者 陳國棟 匡麗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