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萬家渝企上“雲”實現提質增效
2021-10-11 09:31:46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8.7萬家渝企上“雲”實現提質增效 生産效率平均提升54.3%,生産成本平均降低兩成

  10月10日,市經信委公佈重慶2021年企業“上雲”服務目錄,共17家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推出的61個雲産品入選,包括必擇工業互聯網雲服務平臺、公魚互聯網雲平臺等,將在全市企業進行推廣應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引導8.7萬家企業“上雲”,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54.3%,生産成本平均降低21.9%。通過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邁上“雲端”實現提質增效,為重慶工業高品質發展插上了“數字經濟翅膀”。

  添智慧

  實施智慧化改造提升生産效率

  走進位於重慶高新區的重慶金橋機器製造公司,多條生産線正在忙碌作業,每條生産線上方的大螢幕上都顯示著實時生産數據——生産線通過精益數字化系統實現了自動排産、生産報工。

  “以前的生産場景可不是這麼井然有序。”金橋公司負責人説,企業曾在生産中注入信息化工藝並添置自動化設備,但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方案,各個信息系統形成“信息孤島”,不少自動化設備在啟用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去年4月,重慶金橋與入駐高新區的施耐德電氣合作,由後者圍繞工廠及時化管理、設備綜合效率提升等需求,“量身定制”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結合工業互聯網雲平臺實現數據實時採集、生産計劃自動排産,生産效率提升42%,生産週期縮短87%。

  不只是製造業,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已經延伸到全市多個行業領域,在優化企業生産效率的同時,同步提升了運營品質和産品性能。

  混凝土廠區內,一台滿載原料的貨車駛入,通過“電子眼”過磅稱重、品質檢測,全程自動化。在重慶建工建材物流公司,運用“公魚互聯網雲平臺”讓混凝土生産、配送等信息實現産業鏈各環節共享,帶動産品生産效率提升20%,運輸成本降低5%以上。

  在大唐重慶分公司雲平臺集控中心,13個水電、火電發電站的運營數據一目了然。“通過運用工業互聯網,就像給設備佩戴上健康腕錶,一旦發生故障,可提前預警及時處置。”大唐重慶分公司負責人説。

  “聚焦33條産業鏈,建立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二級節點,推廣一批雲平臺産品,正是此次公佈企業上雲目錄的目的所在。”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包括實施基礎網絡設施升級、標識解析建設應用等多個專項行動,推動更多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是接下來全市工業互聯網産業發展的“重頭戲”。

  搭平臺

  拓展應用場景提供升級方案

  如果説單個企業的智慧化改造是“點”,那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系統性引入和培育則是“面”。

  近年來,重慶通過“點”“面”結合,引入並培育了一大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設備、生産線、工廠、供應商等産業鏈供應鏈各個環節有機連接融合。

  比如,在今年智博會上,Geega吉利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發佈,涉及工廠數字化、數字化運營、C2M柔性定制、智慧出行、雙碳管理等五類解決方案。

  同樣是在今年智博會上,由羅克佳華科技集團搭建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臺發佈上線,這是國內首個以“碳達峰、碳中和”和生態環境數據為主的標識解析體系。

  在一大批雲平臺帶動下,重慶千行百業競相“上雲、用數、賦智”。

  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運營中心主任李琦琦表示,標識解析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目前該頂級節點的標識註冊量突破40億,每日解析量達到1400萬次,而去年註冊和解析量分別僅為3800萬和14.6萬次。短短一年,渝企應用工業互聯網的“加速度”可見一斑。

  目前,15個國內頂級跨行業跨領域“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有11家在渝佈局區域性總部,重慶集聚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達到197家,本地研發人員有5000多人。

  出政策

  培育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

  企業智慧改造如火如荼,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加速聚集,在這背後,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政策引導支持。

  近年來,重慶通過聚焦平臺培育、引導企業“上雲上平臺”,先後制定出臺《重慶市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等一攬子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舉措,靶向定點支持了近400個工業互聯網項目,包括兩江新區車聯網先導區獲批創建,長安汽車智慧柔性生産等45個項目列入國家試點示範等。

  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對於工業互聯網産業,重慶既支持企業和平臺發展,也重視構築良好産業生態,一方面從供給側引進培育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另一方面從需求側激發工業企業建平臺、用平臺的活力,同時加強供需對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和氛圍。

  目前,隨著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獲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重慶)接入了7個西部省份19個二級節點、接入企業1400余家,標識註冊總量超40億、解析總量超10億次,重慶正在培育形成工業互聯網産業高地。

  按照今年8月出臺的《重慶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重慶將建成為國內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高地,全市“上雲”企業將累計達到13萬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