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動川渝全方位合作 攜手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2022-06-08 09:47:59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胡曉萌

  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重慶市將深入推動川渝全方位合作,攜手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重慶奮力書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篇章,成效如何?下一步將如何推動成渝地區加快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更好地服務全國發展大局?6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市級部門、部分區縣和川渝互派幹部。

  緊扣“兩中心兩地”定位

  打造高水準區域協作樣板

  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建立常態化長效性合作機制,一批重要規劃方案編制出臺,成渝中線高鐵等標誌性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成渝金融法院獲批設立,推出“川渝通辦”事項311項,各領域簽署實施合作協議305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未來五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將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準明顯提高,區域特色進一步彰顯,支撐全國高品質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米本家表示,下一步,重慶將緊扣“兩中心兩地”定位,打造高水準區域協作樣板。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重慶將從四個方面著力。著力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構建互聯互通、管理協同、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著力培育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産業體系,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級産業,聯手培育汽車、電子、裝備製造業、特色消費品等萬億級産業集群;著力發展富有巴蜀特色的多元消費業態,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著力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強化金融資源要素集聚,優化金融産品和服務,深化金融開放合作。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慶將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發揮科教人才和特色産業優勢,推動創新環境優化,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和四川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共同佈局戰略科技力量、推進科創平臺建設、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重慶將共建統一的市場規則和互聯互通的市場基礎設施,積極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環節;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擴大全方位高水準開放,形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共建“一帶一路”對外交往中心。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重慶將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持續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共服務水準和品質;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大幅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包容和諧、美麗宜居、充滿魅力的高品質城市群。

  米本家表示,今後,重慶將更加深入推動與四川全方位合作,進一步做強“雙核”,不斷提升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的發展能級;進一步聯動“雙圈”,強化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動;進一步融入“雙循環”,共促産業融合、共推集成性改革、共研惠企惠民政策、共建一體化市場,努力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為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

  攜手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需要相關區縣協同發力。

  “這幾年,川渝互動越來越親,合作越來越密。”萬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萬州區著力推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創建,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截至目前,萬達開三地已開展多層級互訪對接交流150余次,簽訂合作協議120余份。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萬州區將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高品質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

  要做強萬州經開區,增強産業引領力,充分發揮萬州經開區工業主戰場作用,壯大發展綠色照明、智慧裝備等重點産業集群,加快建設新田臨港經濟區、新材料産業園,著力打造川渝東出智慧物流港等“六大功能載體”,推動産業發展協同協作。

  要用活萬州綜合保稅區,增強開放帶動力。統籌抓好萬州綜合保稅區建設、招商、運營,大力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加快建設成達萬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積極構建開放大通道,更好輻射帶動渝東北、川東北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區域開放共促共進。

  要建好渝東新區,增強城市承載力。高標準開發建設高鐵片區、江灣新城,加快三峽公共衛生應急醫院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進一步發揮渝東新區引領萬開雲、服務渝東北的示範帶動作用。

  位於成渝發展主軸上的永川區,下一步發展則將聚焦加快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現代製造業基地和西部職教基地。

  永川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鄧正軍介紹,永川要著力打造區域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和區域性創新中心、消費中心、金融中心、醫療中心、應急救援中心,加快打造成渝發展主軸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著力構建“5+3”現代産業體系,發展壯大汽摩、電子信息等5大支柱産業,創新培育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3大新興産業,同時以重慶雲谷·永川大數據産業園為依託,打造西部數字經濟産業基地;深化與瀘州、江津等地的合作,積極籌建重慶技術大學,著力打造“成就工程師的城市”。

  勇做探索者實踐者

  以釘釘子精神把工作落實落細

  紮實抓好雙城經濟圈建設各項重點工作,強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工作協調,都需要具體的人來落實。川渝互派幹部成為了上接頂層設計、下接“地氣”的探索者和實踐者。

  “能夠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我深感責任重大,一定要爭分奪秒,把工作幹好。”兩江新區自貿辦(中新辦)幹部王博坤正在四川天府新區國際合作局挂職,工作內容涉及努力推進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互學互鑒,推進兩地“海外電子居民”互聯互通,共同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等。

  談及下一步,王博坤説,他將立足實際,深入思考謀劃雙方工作的結合點、契合點,聚焦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力爭推動兩大新區進一步合作協同、聯動發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把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全力推進川渝合作。”重慶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處副處長張穎峰正在四川省商務廳政策研究和規劃處挂職,從去年9月至今,他參與了川渝兩地多個合作方案的編制,對深入推動川渝合作有了更切實的理解,深感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意義重大,大有可為。

  他表示,下一步要以更充足的信心和更飽滿的熱情投身挂職工作,落實好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為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和川渝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貢獻力量。(重慶日報記者 申曉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