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喜歡吉他嗎?”12月4日,一個晴朗的週六上午,江蘇省江陰市祝塘中心小學音樂教師李愷背著他的吉他,走進了學校附近社區開設的“彩虹課堂”。教室裏爆發出了一陣歡呼聲,很快,在李愷的伴奏下,孩子們聲情並茂地唱起了《送別》。
每個雙休日,像李愷這樣放棄休息,奔波于江陰各鄉鎮“彩虹課堂”的教師,在當地還有很多很多。“企業難免加班加點,家長雙休日沒法陪伴孩子,作為教育部門,我們有責任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2013年,江陰市總工會聯合市教育局,在城郊各鄉鎮授牌成立21個‘彩虹課堂’,通過精準服務重點解決企業雙職工家庭週末孩子看護問題。8年來,‘彩虹課堂’越來越多,志願者教師隊伍越來越龐大,共服務學生327585人次,成千上萬個企業職工家庭因此受益。”江陰市教育局局長徐前鋒説。
精準服務有效減負解憂
江陰位於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市內各類企業聚集,外來人口大量涌入,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企業雙職工家庭孩子的日常看護問題。
“我們要求各校雙休日至少提供半天看護服務,寒暑假不少於15天。”江陰市教育工會副主席陳國勝向記者介紹,一開始,“彩虹課堂”主要以企業為陣地,招募企業附近學校的教師作為志願者開展服務。後來,社區主動加入進來,提供有效資源支持“彩虹課堂”運行。
據了解,原先的“彩虹課堂”以作業輔導為主,隨著“雙減”政策的推進,學校找到了新的靈感。“我們重新調整了課程結構,將美術、音樂、體育等內容全部引入‘彩虹課堂’,讓每個參與其中的孩子都過得充實而有收穫。”祝塘中心小學工會主席沈敏説。
目前江陰全市共有17個鎮(街),13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參與到“彩虹課堂”的建設中,提供的課程涵蓋科普教育、文化輔導、國學講座、興趣技能培訓等多個方面。依託這一公益平臺,學生們可以尋訪徐霞客故里,感受當地悠遠的人文歷史;親手製作“發祿袋”,體驗傳統的江南吳韻文化;學習水墨畫,用紙筆勾勒出現代濱江小城的別樣意境……多元的課程,讓雙職工子女的教育“空白區”變成了體驗生活、感受世界的“新視窗”。
走出校門充分施展才幹
每一個“彩虹課堂”的學生少則數名,多則數十名、上百名,對於教師志願者來説,這是一片全新的教學實踐場域。從設計、申報課程到走上講臺授課,教師志願者們細細研磨課程內容,了解學生學習和發展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準。
仲艷是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的一名語文教師。結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姓氏歌》,仲艷在這學期的“彩虹課堂”特別開設了“中國姓氏”課程,作為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我設計了幾個有趣的課堂環節,比方説猜字、欣賞圖騰、了解族譜,因為和自己的姓氏緊密相關,學生們也産生了強烈的興趣”。
據統計,同仲艷一樣的志願者,現在江陰共有12551名,約佔全市教師總數的80%,並且在不斷壯大。作為“彩虹課堂”的服務主體,各校主動對接鎮教辦、社區、企業等機構和部門,了解雙職工家庭的實際需求,力求精準服務。各鎮(街)在經費和政策方面給予了充分支持,確保所有課程完全免費。市文明辦與教育局、財政局、關工委聯合出臺了教師志願者以獎代補文件,對優秀教師志願者進行表彰和獎勵。“我們還組織了一系列評比活動,對積極開展‘彩虹課堂’的學校、社區等進行獎勵,用於服務點環境升級改造及教學設備的更新。”該市教育工會主席吳潔説。
多方協作共築“幸福課堂”
徐麗是江陰貝德服裝集團一名普通職工,本學期,孩子參加了集團與學校共同開辦的“彩虹課堂”,這讓徐麗倍感溫暖。“現在孩子在上四年級,我們希望他能多學一些東西,但是那些五花八門的校外培訓班對我們而言,花費太貴了。”如今,每週六上午,徐麗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司,孩子上課,她上班,到了中午,她再把孩子接回去。
“彩虹課堂”的順利開展,也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自“彩虹課堂”創辦以來,一批批以企業命名的彩虹課堂,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其中,以雲蝠集團、貝德服裝、法爾勝集團等為代表的26家本土知名企業,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在企業內部開闢教學空間,精準服務於更多的雙職工家庭子女。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5月,江陰市文明辦、教育局、財政局、關工委聯合出臺文件,通過“財政安排一點,鎮(街道)和有條件的社區(村)籌措一點,有關部門支援一點,企業、社會贊助一點”的方式完善“彩虹課堂”的經費保障機制,並明確鎮(街道)每年可安排10萬—15萬元用於“彩虹課堂”建設。
江陰市教育局局長徐前鋒告訴記者,未來,該市在不斷豐富“彩虹課堂”服務內容的同時,將進一步精準對接服務對象,如圍繞《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開設針對父母的“家長彩虹課堂”,加強對雙職工子女雙休日和假期學習生活的指導等。“在後疫情時代,我們也將繼續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服務的時間和空間,使義教服務惠及更多孩子,讓愛心更暖心”。(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聖華 趙建春 潘玉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