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高校“專創融合”關鍵在抓牢“創新”
2022-03-07 11:16:22來源: 中國教育報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賦予了創新創業教育新的內涵,同時也對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在課程體系、實踐活動、組織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脫離于專業教育的現實困境。在強調自主創新的新發展格局下,亟須進一步明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發展現狀,找準二者融合的切入點。

  “專創融合”難,問題出在哪兒

  當前,一些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還是實踐活動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與專業教育相脫離的狀況。

  一是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存在“兩張皮”現象。在相關部門政策引領下,已有相當一部分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類課程,並將其納入學分管理。但部分課程依然是在維持原有專業課程基礎上的小修小補,通常表現為以選修課或必修課的形式在專業課程之外增加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和內容,而在專業課程中並未真正體現出創新創業的理念與精神。

  二是高校創新創業教學方式未能引發專業教學方式的實質性變革。由於不少高校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認識存在局限性,導致創新創業教學方式未能引發並帶動專業教學方式的變革。具體表現為專業課教師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傳授過程中,忽視既有學科知識與創新創業思維之間的聯繫,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

  三是許多高校創新創業實踐中存在以“項目”替代“教育”的現象。無論是在師生層面還是社會層面,人們對創新創業教育都存在著較強的、片面追求創業實際結果的功利化傾向。比如部分高校以“創新創業項目實踐”替代“創新創業教育”,這種做法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極簡化處理,忽視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育人”本真功能的發揮。

  “專創融合”的基礎在於“創新”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以大學為依託,不同於社會一般意義上的創業教育或創業培訓。大學不僅是傳授高等知識、研究高深學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社會組織,同時也是知識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組織,這種組織對新知識和新技術要素的依賴大大超過對其他生産要素的依賴。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培養的人重在“創新”,即實現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為了創業而創業”。

  從本質上講,高校專業教育中的“創新”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創新”作為大學知識屬性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前者強調知識的科學屬性,後者則更加注重知識的應用屬性。但科學研究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解決現實問題的層面,即便是最基礎的理論研究也蘊含著向應用轉化的可能。由此可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創新”從根本上説需要更多地來源於專業教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係,在功能上具有同質性。這種緊密聯繫也正是兩者能夠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形成合力的基石,可以説,專業教育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昇華和進一步深化。如果片面割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係,將會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無法凸顯其價值。唯有將“創新”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指向,切實在專業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方能從根本上改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脫離于專業教育的現實困境。

  “專創融合”應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只有貫穿于專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才能實現二者有效融合。具體來説,應從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首先,厚植積極進取的高校創新創業文化。高校創新創業文化是伴隨創新創業活動在學校場域的拓展而不斷衍生出的奮發向上、尋求突破的校園文化,它肩負著創造新事物、引領新思想的重要使命。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的塑造亟須把敢於冒險、容忍失敗、質疑權威、自己動手的精神作為符合高校組織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並以此為基礎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與此同時,高校還需在價值認同、態度取向、利益觀念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以應用研究、學術成果轉化、市場化生存等方式不斷強化高校創新創業意識,激活高校創新創業基因與創新創業動力,全方位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效益。

  其次,創設靈活多樣的高校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在課程建設上,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知識發展的內在邏輯、相關學科的銜接、市場的跟進需要、教學對象的需求等多重因素,基於不同專業的特點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專業課程基礎上融入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意識、創業精神等要素。在教學方式上,高校可以綜合採用包括講授創業案例、傳授創新方法、開展企業家講座等在內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靈感。在實踐活動層面,高校一方面可以依據學院特點與專長,鼓勵各院係、研究中心等打造符合自身專業特色的創客空間;另一方面可以加大高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改革,通過積極開展依託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鼓勵各教學單位組織多種形式的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踐活動。

  再其次,搭建健全完備的高校創新創業支持保障體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離不開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與作為工作依託的組織機構的支持。針對當前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中面臨的師資嚴重不足、教師專業勝任力不強、師資培訓體系不完備等現實問題,打造以校本師資培訓為主、政府師資培訓為輔、社會第三方培訓機構共同參與的培訓體系將成為未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高校創新創業組織機構治理能力,高校應在宏觀指導層面健全黨政工作領導與規章制度頂層設計,在中觀層面推進創新創業組織與政府、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的資源對接,在微觀層面加強創新創業組織自身資源獲取能力、專業服務能力等建設,理順“高校—政府—企業”三者權責邊界,實現高校創新創業組織的良性發展。 (劉文傑 張彥通 劉文傑係杭州師範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講師,張彥通係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本文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數字時代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機制研究”[21ASH008]成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