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留學新動態
2025-11-27 09:36:42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盧家傲

觀眾在新西蘭展位諮詢。

受訪者供圖

俄羅斯展區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展臺人來人往。

楊哲銘攝

  近日,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2025中國國際教育展在北京舉辦。來自新西蘭、英國、美國等3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所海內外院校與機構參展,與學生、家長面對面交流。

  STEM學科是亮點

  教育展上,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總稱)是全場關注的亮點。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展位,不少學生、家長以及教育從業者向校方代表諮詢。“今年計算機相關專業很熱門。”南洋理工大學校方代表透露,學校已和多所中國高校共建“3+1”項目,交換合作正不斷延伸到更多領域,“我們希望未來能在課程、科研、人才培養上形成更立體的互動。”

  德國展區同樣人氣滿滿。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諮詢者大多想了解德國院校的工業類專業。“不少家庭是奔著德國紮實的工程教育來的,不過願意嘗試商業方向的學生也在增加。德國高校看重‘教育的延續性’,許多學生會在原有專業基礎上繼續深造,而非輕易轉方向。”工作人員説。

  本次中國國際教育展,新西蘭擔任主賓國。15所各具特色的院校,涵蓋綜合型大學、理工學院、高等私立院校以及特色專業學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選擇。其中,新西蘭8所公立大學受到中國學生青睞。

  據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學生在科研與未來導向學科方面表現活躍,數量在STEM領域持續增長。新西蘭政府擬加大STEM和AI的教育投入,計劃建立研究技術研究院,佈局AI、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並籌備設立AI專項研究平臺。“我們希望學生不僅成為機器的使用者,更希望他們能理解AI、研究AI,未來成為推動AI的力量。”

  規劃中小學留學

  在現場,家長肖女士手裏拿了許多資料,她説:“我們考慮讓孩子中學出國讀書。不同國家的教育體系、課程設置、學生管理方式都有差異,今天來,主要希望多方了解信息,在綜合比較之後,看看哪個更符合孩子的性格和發展方向。”

  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從小提升語言能力,培養獨立思維,選擇中小學留學。陳女士説:“目前我們傾向於選擇英國。英國中小學的課程除了學術課程外,還有藝術、體育等課外活動,有助於孩子全面發展。而且A-Level課程(英國高中課程)全球認可,完成課程後既可以申請英國大學,也可以申請其他國家院校。”

  隨著前往新西蘭就讀中小學的人數增多,為保障留學生安全,新西蘭發佈了《對國際學生指導與照顧之行業規則》。新西蘭官方在學生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學校的聯繫,確保學生在當地留學期間獲得充分的照顧。

  據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西蘭高中教育主要針對9至13年級的青少年,提供豐富的課程選擇、支持個性化發展的特色學習路徑。在高中前兩年(9-10年級),學生通常學習英語、數學、科學、健康和體育、社會科學等必修科目,並可從藝術和技術等一系列選項中選擇選修科目,如語言、經濟學和紡織學等,以此明確興趣與擅長方向。到了高年級,學生專注在適配于興趣、能力以及職業規劃的專項科目裏,為即將到來的大學專業學習生涯做知識儲備與實踐準備。

  留學性價比受關注

  今年,俄羅斯院校數量有所增加。俄羅斯展團匯聚不少名校,包括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遠東聯邦大學、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伊爾庫茨克國立理工大學等,為學生和家長提供關於優勢專業如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國際關係、工程、語言學等申請流程、獎學金政策及校園生活的資訊。

  一名俄羅斯院校工作人員提道:“工程和技術類專業是我們被問得最多的方向,很多家庭關注專業課程設置。”

  “留學俄羅斯相對於歐美花費較小,這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在北京讀大學的孔清説,“此外,中俄兩國關係友好,在經貿、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有大量合作,這為留學生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此外,東南亞留學憑藉其較高性價比受到關注。以泰國為例,今年泰國展團包括綜合研究型大學朱拉隆功大學、瑪希隆大學、清邁大學等。泰國高校有在多個領域獲得國際認證的優質課程。例如,來自8所大學的14個泰國工程項目在2025年獲得了ABET(工程技術認證委員會)認證。泰國與中國接壤,再加上通往許多國家的便捷直航,使得出行非常方便。

  據悉,此次展會是第26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年會期間還集中發佈了25項重磅成果,包括《中外合作辦學重點國別對策研究報告》《中英合作辦學發展報告》《高等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品質認證指標體系(試行版)》等權威報告,並簽署27項合作協議。這些成果深度聚焦中外合作辦學、來華留學、職業教育和數字教育等重點領域,為推進教育對外開放提供專業參考和實踐指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