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萬里歸途》:凡人挺身而出,只因價值觀的力挺
2022-10-14 09:28:0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武若曦

  國慶檔熱映的電影《萬里歸途》根據真實撤僑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外交官為保護海外同胞的安全,在異國險境裏,用勇氣與智慧打開一條生命通道,從危險的戰爭地區撤回同胞的故事。

  《戰狼2》中,中國撤僑的主心骨是一名解放軍前特種兵;《紅海行動》中,深入戰亂國家解救同胞的,是一隊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員;《萬里歸途》中,主人公則成了手無寸鐵的外交官。這意味著,《萬里歸途》不會有精彩的動作戲,也不會有真刀真槍的正邪對決,而是著力於文鬥和智取。這樣,影片的情緒氛圍反而更令人揪心,觀眾會好奇,一群平日穿西裝、習慣了在電腦上處理工作的文職人員,該如何去應對那種驚心動魄的局面。

  《萬里歸途》中的外交官宗大偉,冷靜幹練,有過臨危不懼、堅定果敢的表現,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而初出茅廬的成朗,則顯得稚嫩、懵懂,説話做事都不夠老練。這説明,影片深入領會了經典編劇法對“人物參差感”的內在要求。影片的兩位主要人物,在人生閱歷、性格、價值觀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或者衝突,從而為後續情節的發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更為人物關係的改善、人物的成長軌跡鋪設了饒有興味的懸念。

  不過,《萬里歸途》最成功的地方,並不是對經典編劇法的積極實踐,而是它對“英雄”的塑造,體現了一種平民化、凡俗化的策略。人物的所有壯舉,都不是源於他是一位“天選之子”,而是基於特定情境下的自然選擇,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有可能抵達的人格高度。這無疑使人物和劇情更容易引起觀眾的認同與共鳴。

  宗大偉決定去幫助被困在邊境的中國同胞,這不是他的主動請纓,而是他的好友章寧犧牲之後,大使館再也派不出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通過不屈不撓的溝通與努力,打動了簽證官,完成了撤僑任務之後,他本可以回國,但他略作猶豫就再赴險境,因為章寧的妻子白婳還處於失聯狀態。作為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的一等秘書,尤其作為章寧的朋友,他無法輕鬆自如地抽身離去。此後,宗大偉的幾次義舉大都源於職責和情義。

  宗大偉不是義無反顧的英雄,也不是頂天立地的鬥士,更不是沒有生理感覺和情感牽掛的“神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有自己的身心疲憊和職業倦怠、有自己的顧慮和打算、有真實的恐懼和絕望的普通人。但,宗大偉又終究是一位英雄。在所有的兩難情境中,他遵從了內心情感的召喚,坦然地直面良知的拷問。他身上沒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光環,更沒有超能力加持,他因身份和使命,以及眾人求助、信賴的眼神,被動地做了“領導”,並強作鎮定,假裝一切都胸有成竹;他能依憑的,不是與生俱來的勇氣或過人的戰鬥力,而是在生死一線間從心底激發的勇氣、智慧和良知。宗大偉甚至還向成朗暗示,自己之所以如此奮不顧身地救助戰爭孤兒法提瑪,可能還有一己私心。曾經,他無法去救一個小女孩,這個心結似乎變成了科學難以解釋的詛咒,與他的妻子後來流産聯繫在一起。這次,他的妻子又懷孕了,他擔心如果對險境中的孤兒見死不救,上天會再次奪去他的孩子。正是在這些帶有人間煙火氣的心理活動中,人物變得親切可感,又令人肅然起敬。

  《萬里歸途》採用的是經典的戲劇式結構,即人物為了達成某個目標,一路披荊斬棘,最後大功告成。這種情節設置方式,對觀眾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人物在遇到層層加碼的障礙時,如何攻無不克。《萬里歸途》不想將這個過程處理成如闖關遊戲般的“爽劇”,而是儘量對主人公進行“祛魅”處理,刻畫他們的凡人本色,進而高歌良知、勇氣、正義、堅持的力量。“祛魅”處理後的人物顯然是不完美的,不僅使得人物更加豐滿、生動,更進一步凸顯出人物所承載的內在情感與主流價值的動人心魄。

  在一處廢墟中,宗大偉撿到了一本燒焦的《一千零一夜》,他把書送給了法提瑪。在宗大偉帶領中國人穿過危險和殺戮之地,完成步步驚心的歸國之旅時,法提瑪用畫外音的方式讀著書中的《辛巴達航海記》故事。影片試圖將宗大偉類比于辛巴達,認為他們都是歷經困厄,生死置之度外的冒險家和英雄人物。其實,這是一種誤讀。辛巴達與宗大偉、成朗之間有著形似而質異的內在區別。辛巴達能夠逃出生天,大部分時候靠的是運氣和別人的善良,而且他的航海動機主要是為了獲取巨量的財富。宗大偉和成朗則一路“厄運不斷”,他們之所以能夠經歷奇跡和冒險,不是依靠上天的眷顧,或者他人的慷慨,而是憑藉著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強烈的責任擔當,以及他們身後有強大的祖國作為堅實的後盾。

  影片中虛構的努米亞共和國,政府官員腐敗無能,叛軍瘋狂、暴虐、虛偽、極端,雙方對國家建設無所用心,沒有高遠的目標,更沒有對人民福祉的顧念。而中國大使館對中國人的救助不計成本,工作人員不顧安危,隻身赴險。這種對比,無疑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宗大偉回國後,元宵佳節的北京城寧靜而溫馨,萬家燈火為團圓而閃亮。宗大偉上樓時,遇到鄰裡間的爭執,一戶人家裝修擾民,引起鄰居的不滿。對於經歷過大場面的宗大偉來説,這種爭執他連多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這甚至反襯了中國人生活的安寧、富足。在影片的彩蛋部分,宗大偉更是把成朗拍攝的視頻資料關閉,勸成朗的父親別看,並指了指眼前的碧海金沙、遊人悠閒的生活狀態,説:“看這個多好。”確實,在戰亂國家經歷的炮火、混亂、離喪、命如草芥不堪回首,他因而無比珍惜眼前的幸福、祥和。

  《萬里歸途》並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它在人物的一路險途中,還是過多地使用了“巧合”,這和影片紀實性的影像風格産生了一定的牴牾。而且,相對於大量出現的不規則構圖和動態構圖,以及粗顆粒的新聞攝影畫面,影片的人物設置策略和情節編排思路,偶爾也顯得過於精巧,缺少一種粗糲質樸之感。

  但是,《萬里歸途》仍然是一部有誠意、有高度的作品,我們在影片中不僅看到了兩位平民英雄所創造的不凡故事,更看到了影片對國家形象的塑造。它依託真實撤僑事件,“再現了在海外堅決保護本國公民的中國態度,也在國際背景的故事架構中體現出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姿態”。(龔金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