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歡迎來到麥樂村》展開中國援外醫療動人長卷
2023-11-28 09:17:17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正在東方衛視等多家平臺熱播。劇中,以馬嘉、江大喬、武梅等為代表的中國援外醫療隊遠赴非洲,在那片土地上,他們救死扶傷、“造血式”援助、與當地人民建立友誼,也經歷著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交流。

  60年間近3億人次——這是中國自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派出首支醫療隊來,一甲子時光在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診治患者的數量,持續時間之久、覆蓋範圍之廣,堪當“了不起”三個字。但致敬一項了不起的事業、鋪展中國援外醫療的時光長卷,講故事的人選擇“別樣”的視角和風景。

  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正在東方衛視等多家平臺熱播,由鄭曉龍擔任藝術總監,梁振華任總編劇、總製片人,金曄執導,胡雅婷、張顯編劇,靳東、祖峰、張雨綺、劉冠麟領銜主演。劇中,以馬嘉、江大喬、武梅等為代表的中國援外醫療隊遠赴非洲,在那片土地上,他們救死扶傷、“造血式”援助、與當地人民建立友誼,也經歷著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交流。

  稱其視角“別樣”,因為故事的主角突破了傳統印象裏對大愛無疆醫者們乃至“時代楷模”的塑造模式。播出十多集來,主人公馬嘉心目中關於“為什麼援外”的答案仍在不斷修正、豐滿。而藉由他及隊友們的腳步、見聞、所思所想,一幅全球視野下、具有歷史縱深感的中國援外醫療圖景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

  放平主角視角,讓宏大敘事落地

  作為一部由國家衛健委指導、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列為重點項目的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有著頗為大格局的創作背景。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週年,也是中國—坦桑尼亞建交60週年。今年10月,中央宣傳部還授予了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代表“時代楷模”稱號。

  主旋律框架內,主創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怎樣把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中非友誼、文明交流互鑒等宏大敘事的名詞落地,讓“人民健康守護者”“中外友誼傳遞者”“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等高概念化作具體的人的細節。難得的是,劇集一開篇就用人之常情,把主角視角與觀眾視角拉到同一水準線。

  主角馬嘉是遠近聞名的江大一院“一把刀”,妥妥的“技術自負型人才”。外人眼裏他志得意滿,可職場瓶頸説來就來,院內晉陞路為支邊歸來的師兄江大喬讓了道,跨院跳槽路因對接人不靠譜落了空。面子受損、進退維谷之際,一則援外醫療隊招募海報讓他動了心。旁人問馬嘉為什麼援外,他打個哈哈,不是話説不出口,而是的確沒想明白。于馬嘉,回避現實、換種活法、去看看遙遠神秘的非洲大地、甚至暫離婚姻中的倦怠等,都可能是觸發他做決定的動因。他對職業晉陞、婚姻情感、人際交往的種種問號也都讓觀眾心有慼慼焉,有網友説“馬嘉身上看到了我輩打工人的真實職場、中年人的真實心境”。

  事實上,即便已踏上非洲土地,馬嘉也沒“一鍵切換”。他固然是位醫者仁心的優秀胸外科大夫,始終視救死扶傷為職業信仰:面對胸口中刀情勢危急的患者,他罔顧規則也要與死神搶時間;手術臺上的患者是個艾滋病人,他冒著職業暴露風險挺身在前。可偷用駐地儲備水洗澡的是他,對當地醫院規章制度不以為意的是他,偶爾耍性子和隊長鬧彆扭的也是他——馬嘉是專業的、敬業的、率真但也不無幼稚的,可要成長為援外醫療事業的優秀一分子,仍需尋找真正的心之所向、實現精神上的躍遷。

  劇中有句臺詞,“中國的故事裏從來沒有超級英雄,只有努力拼搏的普通人”。在“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中國醫療隊的精神光環下,60年間前赴後繼的3萬多名中國醫護其實都是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普通人。編劇正是從人們能感同身受的角度破題,經由馬嘉們親身經歷去求解為什麼援外、援外的意義。

  拓展醫療劇寬度,深遠時空下再讀中非情誼

  馬嘉、江大喬、武梅、彭偉……性格迥異的隊員要在非洲駐紮兩年,救死扶傷、與當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誼當然是敘事主流,他們相處磨合的過程亦免不了碰撞交鋒。而隨著坎戈、瑪麗安等為代表的非洲本土醫生,石竹子、齊丹為代表的華人華商和無國界醫生漸次登場,中國援外醫療隊隊員在非洲的煙火日常,中外醫生並肩作戰的緊張時刻,不同膚色、文化背景的人從試探到相互成就、合作共贏的點滴,都將一一呈現。

  主演靳東已是第七次飾演醫生了。他坦言,最初製片人梁振華和導演金曄找到他時,他是抗拒的,因為不想重復自己。但讀完劇本,他為成長的馬嘉心動,更為中國援外醫療史、中非友誼的源遠流長心生敬畏。在演員看來,假如通過醫療案例觀察人間世相已是醫療劇的常規操作,那麼一個醫生在中國援外醫療隊精神感召下的蛻變與成長,是他接下角色的最大原動力。

  劇中有兩個角色,在中非兩地與馬嘉相交。其一是非洲青年蘇萊曼,他來中國實習,向馬嘉學外科知識、中華文化、中國精神,順便,他還是馬嘉對非洲文化産生興趣的最強“種草人”。另一位是從歐洲來到桑納的無國界醫生齊丹,他在醫院有極高話語權,可他對中國醫療隊心存芥蒂。中非人民的彼此信任、師徒間的薪火相傳與歐洲醫生的內心疑慮,都是全球視野下中國援外醫療隊在60年間的不同注腳。

  這恰恰折射了《歡迎來到麥樂村》不止于醫療劇的升維表達。主創將時間與空間拓展到中國不間斷的60年援外醫療事業、歷久彌堅的中非友誼、多元的全球視野層面講故事。劇中出現了三種意象——豹子、乞力馬扎羅山、鳳凰林。開往駐地的中巴車上,醫療隊員講起海明威小説《乞力馬扎羅的雪》:“靠近西峰頂部有一具屍體,是只被風乾凍僵的豹子,沒人能解釋得了那只豹子跑到如此之高的地方去幹什麼。”豹子為什麼爬上高峰?只因山就在那裏。金曄説,豹子是馬嘉內心的展現,是他超越本我、追求無我境界的外化;鳳凰林在非洲有句諺語,翻譯過來意為“獨行速,眾行遠”,與中國的不少俗語有異曲同工之處。

  “劇名‘麥樂’取自斯瓦西裏語Milele的中文音譯,意為‘永遠’,代表著中非友誼地久天長的美好願景。”金曄説,他也希望《歡迎來到麥樂村》能在醫療之外,拍出人的成長、跨越國界的情誼。(記者 王彥)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