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龍飛執導、黃佳編劇,定位家庭輕喜劇的《走走停停》絲毫沒有渲染傳統家庭對“廢柴”子女的焦慮或壓抑,只是在每次會心一笑裏,讓觀眾與人物建立共情。
不索取大喜大悲的情感能量,不強攻過分沉重的現實議題,也不靠堆砌網絡段子或是僅憑裝瘋賣傻抖落笑料,明天公映的《走走停停》也許會讓觀眾收穫初夏裏的一道輕盈風景。
由龍飛執導、黃佳編劇,定位家庭輕喜劇的該片未映已走進觀眾視野,不僅因為新人導演和編劇請來了胡歌、高圓圓、岳紅、周野芒、劉鈞等實力派演員陣容,還因影片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收穫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及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也不只有業內認可,此前影片在上海路演時,現場觀眾評價它舉重若輕,“細節從生活中來,帶著輕盈的喜劇質感”。
在先睹為快的觀眾看來,《走走停停》是部輕拿輕放的幽默“淡片”,關於生死別離、家庭親情、戀人未滿,電影都柔軟地點到為止。它四兩撥千斤,自始至終用角色的可愛而非可笑來達成幽默,讓人在綿綿余味裏會心一笑;它不見太多斧鑿,只是在日常中勾勒一道輕盈風景,令滋味人生豁然開朗。
電影從文藝青年吳迪十年北漂的黯然離場開始。跟隨吳迪的視角,觀眾跟他返鄉,與他的父母、妹妹、高中同學馮柳柳遇見,也隨之體驗了一把人近中年卻一切未知的待定人生。吳迪的扮演者胡歌上一回在同個影城亮相,還是以《繁花》裏的阿寶身份。故地重遊,胡歌説:“演寶總每天都很累,穿上那身衣服就必須讓自己繃緊。而吳迪的狀態是卸下來的,更鬆弛一些。”
故事裏,鬆弛到骨子裏的吳迪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也沒有想像中的焦慮。明明北漂失敗,返鄉求職又遭遇學歷和年齡的雙重尷尬,被現實狠狠捶打的他,一邊排長隊領雞蛋,一邊在老同學面前用時髦的網絡説辭故作輕鬆。金靖飾演的妹妹吳雙也活得自在,她把態度穿在身上,永遠拒絕內耗。周野芒飾演的爸爸有他的音樂,岳紅飾演的媽媽至今懷揣她的藝術夢。這對父母算不上全盤接納兒子失業、回家,也並不徹底反對女兒宅在家中,但“看破不説破”,這個家中,每個人帶著自己的小追求、小秘密,一邊見招拆招,一邊在自得其樂中與生活的難題和解。
幾個角色其實也是蹩腳的“編劇”。吳迪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磕磕絆絆,他的劇本總是兜售心靈感受和小聰明,被淘汰回老家不算冤。馮柳柳在地方電視臺的工作看似體面,拍著自認為有意義的時代紀實,實際結果卻是自欺欺人的偽紀錄片。簡單硬核的攝影師腦海裏想著小津安二郎式的自然呈現,現實中只能接受擺拍、斷章取義式的“再來一條”。還有那位話劇團的臺柱子,昔日風光不再,草臺班子的自娛自樂照樣要盛放“藝術家的自矜”。
片子裏幾乎沒有顯見的成功者,但鏡頭裏破舊卻充滿煙火氣的老式居民區,無比日常的鍋碗瓢盆和一日三餐,家人互動中不時流露的無奈與詼諧,都溫和地托住了返鄉青年吳迪的失落。而“戲中戲”的結構巧思,也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中開啟內心探尋之旅:吳迪找工作時碰壁,淺淺反映出就業市場的困境;馮柳柳拍攝的素材被上司惡意剪輯,觸到了職場和影視創作的混沌地帶;而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全家總動員將吳迪所寫的聚焦女性內心的小劇本拍成電影,吳媽浮出水面的內心世界——夢想與情愫,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屬……
《走走停停》讓人舒適的是,絲毫沒有渲染傳統家庭對“廢柴”子女的焦慮或壓抑,只是在每次會心一笑裏,讓觀眾與人物建立共情。導演龍飛説,影片的創作靈感源於對當代人生活的觀察,“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個人成長、家庭關係以及社會歸屬感等主題,常常激發各種觀點”。比如青年一代,他們試過在大城市“卷”,也有人主張在小地方悠閒地過,兩种經常見諸社交媒體的態度能概括他們,卻無法定義他們。龍飛覺得,這一代人是“中間態”的,也許此刻正在停滯期,但總有一天心靈休憩後説走就走、輕裝上陣。“我們希望影片傳遞自洽的心態,放鬆一點,允許一切發生。”( 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