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觀眾的幸福,評委的“難題”
2024-06-27 11:14:09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優秀的作品太多,而獎項太少。”閻建鋼半開玩笑地表達了評委共同面對的“難題”。在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即將揭曉之際,紀錄片、動畫片、電視劇三個類別的評委們昨日齊齊現身,就評委標準、入圍作品特點及劇作創作趨向等暢談了彼此看法。

  入圍佳作的輪廓:多元、精品

  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獲獎名單未公佈之前,評委們自然惜字如金。但從他們對入圍作品的觀點看法,或許已經可以勾勒出年度佳作的隱約輪廓。

  白玉蘭獎優秀作品數量密集,既是觀眾的幸福,也是評委要面對的莫大難題。對於今年白玉蘭獎入圍作品的整體水準,閻建鋼表示:“懷著特別喜悅和驚訝的心情,看到本次白玉蘭獎出現了那麼多精品。”演員海清也認為,本次白玉蘭獎入圍作品“呈現出多元化”特徵,體現出中國電視劇産業的整體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演員尤勇智的觀點與海清相近,認為“各種風格類型的作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不是某種類型一家獨大”。評論家李躍森表示,今年的作品從劇本的文學敘事風格技巧來看都日臻成熟,而他個人更加關注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白玉蘭獎最佳導演和最佳演員的競爭激烈,而兩者在創作團隊中的契合度,往往是作品成敗的關鍵要素之一。導演楊磊坦言在開機前陣容的“正確選擇”很大程度上可以“預見”最終結果;當然“好的溝通也非常重要,在劇本圍讀時的靈感碰撞,在拍攝現場的相互催化,都對作品的提升幫助很大”。

  發掘出打動人心的力量,也是一種創新

  儘管每年的劇作産量巨大,但能入圍白玉蘭獎的精品,一定是在創新方面有所突破的。對於那些套路化的作品,別説過評委這關,觀眾首先就不答應。對於劇作的創新問題,評委們也從各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面對觀眾日益高漲的審美需求和對於創新的期待,編劇王小槍説:“觀眾希望看到人物關係、敘事角度等方面呈現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特點,這也是編劇的核心競爭力。本屆入圍作品就在文學敘事上風格迥異、各有韆鞦。”楊磊認為:“創新,不一定是拍出大家沒見過的東西,可以是從生活中挖掘出打動人心的東西,真實地呈現出來。”

  法國演員安地則強調,優秀影視作品的共同特徵在於原創性。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表示:“作為熟悉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我會儘量從中國觀眾的角度去理解作品,但影視作品本身具備打動人心的力量,足夠克服語言的障礙。”海外電視劇單元評委、英國製片人艾爾雯·戴維斯也感慨:“世界很大也很小,很高興看到白玉蘭獎評選中出現這麼多國家的電視劇作品,展示各自豐富多樣的文化。”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綿長

  時代飛速發展,觀眾口味迅速變化。本屆白玉蘭獎入圍作品精彩紛呈的背後,是常人所見不到的艱辛與努力。眾多評委也從各自職業經歷,談了文藝創作的長期主義。

  法國動畫界領軍人物、本屆動畫片評委會主席弗雷德里克·皮埃什回顧了自己從業20年的美好時光,分享了在上海建立動畫工作室的“奇妙緣分”。他説:“世界正在不斷變化,但人們還是在努力理解和欣賞不同的文化;彼此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為了共同的熱愛,依然在互相理解中共同工作。”《中國奇譚》總導演、動畫片類別評委陳廖宇也表示,“動畫的表現形式更接近人類內心,是人類內心的直接放大,是最能打破文化和地理隔閡的藝術表達形式之一。”他同時強調,與長劇集相比,動畫的拍攝時間更長,“需要非常堅定的意志和熱愛才能堅持下去”。拍攝紀錄片也是如此,荷蘭導演范·讚特沃特談及他所熱愛的事業,説:“我喜歡與人打交道,喜歡探索各種文化,甚至享受繁瑣的剪輯過程。”雖然拍攝紀錄片前,“需要把創意‘賣’給投資方,這個過程實在不容易”。

  在這個短視頻盛行的年代,長視頻的生存環境或許不那麼友好。紀錄片工作者還能堅持下去嗎?該如何適應這種變化?紀錄片類別評委、《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表示,“唯有擁抱”——正視短視頻時代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創作方式,才能向觀眾提供更多的作品。而華納兄弟探索集團副總裁魏克然·錢納表示:“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自媒體的信息,但真實性又是越來越稀缺的東西。紀錄片的功能就是過濾掉不真實的信息,向觀眾提供好的故事。”(記者 衛中)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