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構築綠色生態家園

2017-12-05 10:19:27|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構築綠色生態家園

  花園式綠化的洋裏污水處理廠。記者黃立新 攝

  去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福建省、江西省和貴州省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承擔起了為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路的重大任務。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部署,福州市成立了市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福州市關於貫徹<福建省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任務分工方案>的意見》。為推動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任務的落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被列為市裏7項重點專項督查內容之一。今年7月起,圍繞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改革任務的推進和落實,每月確定1個主題,調研1個縣(市)區和1個~2個市直部門,開展專項督查工作。

  歷時3個多月的專項督查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有效地推動了改革任務的進展,督查組還從中挖掘到不少好的經驗做法,同時還發現了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如部分縣(市)工作開展不平衡、改革經驗總結提升不夠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如何貫徹落實好十九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全會的要求部署,紮實推進福州市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把有福之州建設得更加美麗、清新、宜居?11月29日,市政協牽頭組織了一場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邀請相關縣(市)區、部門及專家學者,交流經驗,深度剖析問題,探索解決辦法,推動改革任務落實,以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福州經驗,不斷推動福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

  亮點透視

  創新體制機制,破解林改難題,差異化出讓儲備排污權;以民為本、標本兼治,水系治理紮實推進;搭建平臺,實現“多規合一”,完善防汛防災信息化系統;聯手“第三方”,突破污水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瓶頸……在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進程中,針對生態保護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福州市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推出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創新舉措,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關鍵詞:創新機制

  贖買商品林變身“綠色不動産”

  儲備排污權出讓有了“福州模式”

  為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之間的矛盾,2014年起,永泰縣委、縣政府先行先試、率先突破,探索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制度改革。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變身“綠色不動産”。

  在改革進程中,永泰縣搭建了機構,成立國有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統籌贖買工作,統一經營管理;成立林業交易中心,搭建集“評估、擔保、監管、處置、收儲”于一體的林業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確保贖買資金到位;探索股份制等新型贖買模式,解決國有林中村集體收益問題。來自永泰縣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永泰已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38宗,總面積1.34萬畝,預計年底前可再完成43宗9601畝。通過商品林贖買,永泰直接受益人口達1442戶6290人,增加林農收入1870萬元。

  近年來,隨著排污權改革的穩步推進,福州已全面告別無償排污時代。在排污權交易管理中,政府儲備排污權的出讓方式、出讓價格要如何確定?面對政策空白,市環保局大膽創新,會同市財政局、市物價局制定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試行),實行差異化的出讓方式和出讓價格,對列入《福建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規劃》的建設項目和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採取協議出讓方式,對其他項目採取公開競價方式。目前,福州市已將儲備排污權出讓給京東方等9家省、市重點建設項目,進一步強化了環境資源有價的生態文明理念,也倒逼企業創新技術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

  關鍵詞:搭建平臺

  “多規合一”嚴守生態紅線

  防汛防災信息化系統守護百姓安全

  一個項目的選址往往涉及多個部門的用地規劃,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選址,不碰底線、守住生態紅線?2015年6月,福州全面啟動“多規合一”工作,包含“一張圖、一個信息平臺、一個協調機制、一個審批流程、一個監督體系、一個反饋機制”。其中,“多規合一”信息聯動管理平臺,提供“多規”查詢、分析、統計、選址及檢測功能,實現發改、規劃、國土等各部門之間“一張圖”的共享共用。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把多部門對生態保護的空間規劃統一到一個平臺,有利於推動審批流程簡化,解決項目審批過程部門間選址矛盾問題,嚴守生態紅線。

  在防災防汛方面,閩清縣投入1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防汛防災信息化系統建設,建成全覆蓋監測監控系統,確保縣防汛指揮中心能在第一時間直觀了解重要防汛區域的雨情水情;電子化運用防汛指揮圖,在全市率先將高清視頻會議系統延伸至鄉鎮,做到災情明晰、決策科學、指揮精準。

  關鍵詞:全力治水

  創新技術突出生態治水

  聯排聯調實現統一調度

  當前,福州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已全面進入衝刺階段。為突出生態效果,各條治理戰線均加大攻堅力度,開展治理技術創新。在晉安河清淤、清障中,工人在河道兩側水面搭設施工鋼平臺,全程“水上漂”施工;在溫泉公園湖體施工中,創新性採用U形混凝土生態板樁,減少噪音,增加擋土和支護強度;在光明港下游建設日處理規模1000立方米的花園式底泥處理廠,對淤泥實行分類處理,避免“二次污染”;在湖體景觀建設中,採用生態砌塊等,既解決排水問題,又實現蓄水池與園林景觀有機結合。

  福州的另一項創新,便是整合市建委、水利、城管委三大涉水部門及其下屬單位資源,在全省首創組建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實現對湖、庫、閘、站、河的綜合把控和全市水系要素的統一調度,組合完善防洪、排澇、調水、除黑臭功能,集中治水管水,發揮整體效益。

  關鍵詞:借力“第三方”

  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雨污管網管養、環境綜合整治等,或多或少存在著資金、技術短板。針對這些短板,福州市積極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引入“第三方”參與治理管理。

  目前,全市10個縣(市)區均已啟動農村生活污水第三方治理。其中,永泰21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均採用PPP模式建設運營;晉安3個鄉鎮的污水處理設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運作。對各縣(市)區採用PPP模式的污水處理工程,福州市實行資金獎補;對已建成並正常運行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予以電費補助。

  羅源縣在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中,創新模式,推進社會化、市場化運營。建立“羅源縣秀美山川家園事務服務中心”,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同時,由政府職能部門按照省、市、縣的考核標準與辦法,對服務品質進行考核,引入社會組織和企業退出機制,不斷提高共同治理水準。

  閩侯縣為破解污水管網運營專業力量匱乏、管養機構缺乏、修復保障落後等問題,積極與福州水務集團對接,成立閩侯縣水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在閩侯開展排水設施排查、雨污管網清疏檢測等工作。

  觀點碰撞

  完善儲備排污權交易市場化監管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郗永勤

  “制定儲備排污權出讓管理制度,創新性通過市場機制引導排污權交易的有序進行,實現排污權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一項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今後應圍繞福州市排污權市場交易制度創新進行深入總結和提煉。”郗永勤教授建議,進一步完善儲備排污權交易的市場化監管制度及排污權退出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以應對企業因關停、搬遷、改建、擴建等問題而引發的對排污權出讓工作的影響。

  水系治理要突出機制體制創新

  福州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石成春

  石成春表示,福州在開展水系治理、消除黑臭水體過程中,在城區污水管網網格化排查、損壞管網修復排查和建立聯排聯調製度等方面,形成了較有特色的經驗做法。石成春建議,今後應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加強體制機制上的創新,並總結形成可複製的經驗。

  “如在以往的治水中,比較注重‘治標’,如今,我們按照生態理念,從城市內河生態系統整體上把握,做到‘治本’”。石成春認為,近來的內河整治,福州開始注重“生態水工”和“生態治理”的理念,如在內河兩側建立生態護岸,進行水體生態修復等。“這方面福州採取了很多新技術、新辦法,我們在總結經驗時,應注重凸顯體制機制和技術方法的‘創新’。”

  加強“多規合一”頂層設計

  福建師範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 李家兵

  “現在的信息管理偏于條塊化、分割化,往往導致信息不對稱,不能實現共享。這就造成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重復和矛盾。所以信息平臺的搭建,‘多規合一’非常重要。”李家兵表示,要建立一個信息化平臺系統,頂層設計尤為重要。“這個平臺要包括系統及子系統,決定哪些信息可以接入,怎麼樣去相容,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出現衝突,以為政府行政部門審批、企業生産提供極大便利。”李家兵還建議,將平台中的信息進一步向公眾開放,通過APP等形式,讓信息服務廣大老百姓,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環境治理市場化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辦主任 林強

  “環境的治理到環境的運營管理再到環境的保護,必須要有市場的痕跡,才能實現可持續。”林強表示,福州在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中,建立了如第三方管理污水管網、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模式,説明市場化的意圖已經有所體現,但經驗總結缺乏深度,要進一步深化。“如何確定市場主體,如何用市場的力量來治理、保護環境,我們需要形成一個可操作性的模板,才能進行複製推廣。”

  “目前福州市還普遍缺乏探索生態産品的意識。”林強認為,今後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探索的重點,是立足實際,充分認識自身資源狀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資産優勢,進而轉化為資本優勢,將資源環境的社會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福州日報記者 黃戎傑 楊瑩 林洛羽)

( 編輯:李勝蘭)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