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綜合治水,從理念到現實
東南網12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靜雯)水利,關係到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及民生事業的方方面面。在新時代,如何探索實踐水利發展新路?省水利廳黨組開展綜合治水試驗,以實際行動貫徹省委省政府治水部署。
今年,省水利廳開展兩次綜合治水實驗縣競爭立項評選活動,選出兩批8個實驗縣。經一段時間實踐,各實驗縣努力整合資源、資金、力量,實施全縣域全流域系統治理,在治水體制機制改革和工程建設上,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成為帶動全省水利事業發展的新樣本。
全域推進,確立系統治水格局
近日,在永春岵山溪邊漫步,滿目皆綠,白鷺翱翔。
原來的岵山溪可不是這樣。“整治前,岵山溪是IV類水質。近年來,我們先後開展農村污水治理、養殖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治理及河流生態修復等工作,才把水質穩定在III類。”8日,在永春召開的全省綜合治水實驗縣工作交流現場會上,永春縣水利局局長鄭雙偉表示,能取得這樣成效,靠的是全縣域、全流域的統籌規劃和水利、住建、環保等相關部門的系統治理。“現在,通過河長制這個綜合管理平臺,統籌部門運作,強化上下聯動,實現綜合治水就方便多了。”
今年3月,我省河長制全面升級。截至目前,全省4973名河長、1182個河長辦和13231名河道專管員上崗履職,從區域到流域,從大江到小河,所有河道都有了河長、河道專管員;河長制辦公室實行相關部門集中辦公,實體運作,落實了工作經費,制訂了考評機制。“從城區到鄉村、從岸上到水面、從治水到保水……要實現標本兼治,首先需要確立全方位、常態化的綜合治水機制。”省水利廳規計處副調研員嚴向東表示,隨著我省河長制的縱橫突破,上下一條心、全局一盤棋的綜合治水格局逐漸形成。
厲行法治,構建綜合執法體系
一直以來,多頭管理又無人管理的狀況嚴重影響涉河涉水等生態執法工作的開展。為破解這個難題,4個首批實驗縣分別給出答案。
永春縣生態警察中隊在全省率先設立掛牌,將生態保護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等治安防範工作作為其主要職責,與縣法院生態庭、檢察院生態科共同發力,加大涉河涉水類刑事、治安案件的處置力度,有效提高流域生態執法監管效率和震懾力。截至目前,全縣共查處涉河涉水類違法行為、案件27起。
漳平配套設置河道警長,由市公安局局長任總河道警長,公安局班子成員分別任各分河道警長,鄉鎮派出所領導任所在支流河警長,與河長制形成全配套。
莆田荔城區掛牌成立社會治理網格化中心,依託區政法平臺,整合執法力量,各行政執法部門報備執法人員名單,在開展綜合執法時統一調度。
沙縣將試行集中行政處罰權,組建生態綜合執法局。執法局掛牌後,將依法集中行使全縣生態環境領域的礦山環境保護、涉水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管理、河道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管理等七個方面的行政處罰權。
“對同樣的問題,各地的實踐有所不同,我們鼓勵大家大膽嘗試,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嚴向東表示。
科學管護,確保綜合治水效益
治水難,護水更難。“巡河耗時又費人力,特別是有些河岸不暢的地方,巡河要繞很長的路。”如何提高巡河效率、破解巡河死角?福清市水利局局長林愛光找到突破口。
今年3月,福清無人機巡河志願隊成立,35名志願者和他們手中的無人機,成了福清巡河護河的好幫手。每月,志願者們常態化組織一次以上的拍攝巡查,以空中的飛行視角,為地面巡河做補充,有效消除死角。
據介紹,在無人機鏡頭下,河道垃圾、排污、違建等情況無處可藏,而問題河段的航拍圖會上傳到公共網盤,各級河長制辦公室將第一時間跟進並及時處理。此外,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也逐步運用在各地治水護水管水實踐中。
永春整合一河一檔基礎數據、環保水質監測點、公安監控點、防洪規劃線、河道生態藍線等信息,開發集領導決策、監測預警、巡查管護、公眾參與、成果展示等於一體的河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河長一鍵管河、專管員一鍵巡河、公眾一鍵監督。沙縣委託省水利信息中心,編制了智慧水利實施方案,建成河道管護智慧調度平臺,對河道專管員日常工作實行適時監控。漳平市以智慧漳平平臺為基礎,單列智慧水利平臺建設,包括河長制、防汛、水資源、水利工程管理、公共服務、日常辦公等服務……
除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管護水準外,部分實驗縣還積極拓展公眾參與渠道,讓企業、社會組織、廣大市民主動參與河道管、治、護中來,營造全民護水良好氛圍。
“還可以通過PPP模式來治水。”省水利投資集團董事長夏讓欣介紹,水投集團可提供水利建設方面融資、建設、管護等一系列的服務。截至目前,該集團累計中標PPP綜合水利項目12個,總投資超過110億元,實現了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共贏。
此外,8個綜合治水實驗縣還在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確權與管護、小水電升級等方面進行探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