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福州于山北麓的鰲峰書院,由清代理學名臣張伯行(1651-1725年)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創建,在很長一段時期裏,是閩省最重要的省立書院並保持著文教中心的地位,可稱得上是全國第一流的大書院。
張伯行本是理學大師,重視教育,在河南老家儀封(今蘭考)就興辦過請見書院。《清史稿》有傳。本傳雲:“建鰲峰書院,置學舍,出所藏書,搜先儒文集刊佈為正誼堂叢書,以教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毀其偶像,改祠為義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貧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贖還擇偶,貧不能贖,官為出之。”
張伯行,字孝先,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取進士,考授內閣中書,改中書科中書。遇父親去世而歸鄉,建請見書院,宣講儒學。儀封城北原來有河堤,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大雨,堤被沖毀,伯行招募民眾,以麻袋裝土塞堤。河道總督張鵬翮巡視黃河,上疏舉薦張伯行,説其能夠治理黃河,皇帝命張伯行以原來的官職赴河工,督修黃河南岸堤200余裏及馬家港、東壩、高家堰等工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出任山東濟寧道。遇到饑荒,就從自家運錢米,並縫製棉衣,拯救百姓饑寒。皇帝命分道治賑,張伯行賑濟汶上、陽谷二縣,發倉谷22600石。作為上級官員的布政使指責張伯行獨斷專行,想要彈劾他。張伯行説:“上面有旨命令辦賑災,就不算獨斷專行。皇上看待百姓的苦難猶如自己身上的傷口,倉谷重要?還是人命重要?”事情自此得到安寧。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聖祖康熙皇帝南巡,賜予張伯行“布澤安流”榜。隨即升為江蘇按察使,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至蘇州,對隨從大臣説:“朕聞張伯行做官甚清,最不易得。”又提拔張伯行出任福建巡撫,賜予“廉惠宣猷”榜。伯行上疏請免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因災荒而欠繳的賦稅。福建米貴,他又請動用國庫的錢財,購買湖廣、江西、廣東的米平價出售。張伯行還修建鰲峰書院,置學舍,拿出自己收藏的書籍,選取先儒文集刊印為《正誼堂叢書》,用來培養人才。
張伯行是清朝康熙時期的著名清官。他歷任山東濟寧道、江蘇按察使、福建巡撫、江蘇巡撫、總督倉場侍郎等職。雍正元年(1723年)被擢升為吏部尚書。有清一代以名臣身份從祀孔廟者僅三人,而張伯行便是其中之一(另兩人分別是湯斌、陸隴其)。康熙五十年(1711年),時任江蘇巡撫的張伯行曾與兩江總督噶禮互相彈劾,鬧出了一場持續年余的官司,這就是當時轟動朝野的督撫互參案。由於康熙皇帝的裁決,督撫互參案最終以“張伯行革職留任,噶禮革職”而告終結。
雍正三年(1725年),張伯行去世。雍正皇帝沉痛悼念他,贈太子太保,謚清恪。
主辦:福州市文廣新局 福州晚報
(參考資料:徐心希《閩都書院》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