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轉變發展方式 優化經濟結構(兩會·聲音2018)
于偉國代表(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聚焦“三農” 建設特色現代農業
于偉國代表(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我們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確保品質安全,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完善服務體系,解決農戶生産、資金和經營保障等問題;強化人才支撐,將人才“派下去”“引回來”
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有著始終如一、深沉厚重的情懷,在福建工作期間,為“三農”發展傾注無數心血和智慧,形成了許多生動實踐和系統理念。總書記根據福建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提出“切實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 戰略。我們牢記囑託,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聚焦特色産業。優化産業佈局,拓展精深加工,強化龍頭帶動,茶葉、水産、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特色産業,到2020年全産業鏈總産值將超過1.5萬億元。以“三品一標”認證為抓手,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供給,擴大品牌影響力。
確保品質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時就開展了“餐桌污染”治理。我們接力傳承、堅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筷頭”全鏈條嚴監管、全過程可追溯,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
完善服務體系。積極構建生産組織、設施配套、産品行銷三個體系,解決農戶生産問題;加快推行多元擔保、資源盤活、保險擴面三個模式,解決農戶資金問題;強化農業科技、農業信息、農業生産三項服務,解決生産經營保障問題,以大服務促進小農戶融入大市場。
強化人才支撐。一方面是“派下去”,派上萬名科技特派員到農村開展科技扶貧,選派1.8萬名省市縣優秀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另一方面是“引回來”,鼓勵農民工返鄉、大學生下鄉創業,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人員已超過30萬人,以大學生創業為主體的淘寶村近200個。
深化閩臺合作。高水準建設6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對園區內的台資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加強10個閩臺農業合作推廣示範縣建設,每年在全省推廣台灣新品種100個、新技術50項,促進福建農業品質和效益雙提升。
記者 蔣升陽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5日 13 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