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莆田湄洲島:生態立島 保護先行

2018-03-29 09:56:0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顏學輝|責編:孟慧

  原標題:湄洲島:生態立島,保護先行

  【頭條下文字】【滾動新聞】莆田湄洲島:生態立島 保護先行

  湖石淉生態濕地公園已成為湄洲島上的一道生態景觀。

  【頭條下文字】【滾動新聞】莆田湄洲島:生態立島 保護先行

  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左二)、市長李建輝(右二)與機關幹部、部隊官兵及群眾一起在湄洲島參加義務植樹勞動。

  3月27日,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市長李建輝帶頭到湄洲島湖石淉生態濕地公園植樹點參加義務植樹勞動。當天,500多名由市領導、臺商臺胞代表、幹部、群眾組成的植樹大軍,種植了3600多株苗木,為“保護好湄洲島”做出生動實踐。

  3月26日,湄洲島污水處理廠的人工濕地景觀區新植入一批沉水植物,15畝“植物拼盤”不僅可以吸收掉全島污水處理後尾水中的有機物,實現水質凈化後再排入海,次第花開時,還將為湄洲島增添一道生態景觀。

  3月25日,湄洲島垃圾資源化利用站通電測試,標誌著湄洲島在實現全島垃圾不落地、日産日清、人居環境大提升後,又開始了“分類産生價值,垃圾變成資源”的探索與實踐。

  “保護好我們的家園”“保護好美麗的沙灘”“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湖石淉”……如今走在湄洲島,聽到的“熱詞”就是“保護”,也切實感受到全島踐行生態建設理念的濃厚氛圍。

  湄洲島作為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坐擁大自然饋贈的碧海藍天,素有“南國蓬萊”的美稱。隨著湄洲島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的核心區、國際旅遊目的地及創建5A級景區等目標工作的有序推進,開發與保護到底該如何統籌?“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好湄洲島的囑託,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切實保護好湄洲島的若干意見》,不斷加大對湄洲島的保護和開放開發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機制,保護好島上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給出了答案。

  清垃圾,治污水 海島底色正擦亮

  春色正濃的湄洲島,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綠色清新的島內環境引人讚嘆;走進村莊,寬闊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民房,鬱鬱蔥蔥的綠化樹和沁人心脾的花香,亦叫人心情舒暢。“最美海島”,不外如是。

  誰能想到,眼前這座美麗的海島一度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過去,大街小巷、房前屋後,衛生死角隨處可見,隨處丟棄的垃圾更是臭氣熏天。”回顧湄洲島的衛生狀況,已經在島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湄洲鎮港樓村黨支部書記曾德從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這一狀況隨著海島旅遊人數的增加愈發糟糕。“湄洲島常住人口4萬多,高峰時日接待遊客量可達4萬人次左右,一天下來,累積可以産生生活垃圾40多噸。”湄洲鎮環衛處主任薛建明介紹。

  與此同時,由於缺乏系統完整的污水處理設施,島上産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對周邊海洋水體的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

  為了留住湄洲島的美,近年來,湄洲島結合創建5A級景區、共建美麗鄉村等,年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全島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推行全島垃圾不落地工程,完成垃圾壓縮站提升改造,垃圾日處理量提升到70噸;採取政府採購模式,由專業公司對全島幹道、村道及重點旅遊區域分別進行不少於12小時、8小時、16小時保潔,農村生活垃圾每天定時定點定路線上門收集;全島雇傭道路保潔人員247人,配備垃圾收集車58輛(50輛電動垃圾收集車),投放可分類垃圾桶150套、2立方米垃圾桶20個,全島垃圾收集率達100%。

  “垃圾收集到壓縮轉運站後,當場進行壓縮處理。壓縮後的垃圾以全封閉形式運到島外垃圾焚燒發電廠進一步處理。整個過程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今,島上垃圾日産日清。”薛建明説。

  與此同時,為了全面化解島上污水直排大海的問題,湄洲島實施了海島污水收集、處理等一系列污水治理措施。2011年7月,日污水處理能力5000噸的湄洲島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污水處理工藝採用前處理+垂直流人工濕地工藝,處理後的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目前,湄洲島持續開展全島污水收集全覆蓋和三格化糞池改造,已建設污水主幹管32公里、次幹管60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座、小型污水處理設施6座,將污水管網“神經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戶,確保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決不排入大海,還湄洲島一片清澈蔚藍的大海,成就國家級海洋公園。

  禁採砂,常監管 海岸生態漸修復

  湄洲島海岸線長30.4公里,擁有大小沙灘13處,這些構成了湄洲島獨特的生態旅遊資源。其中,位於湄洲島西南端的黃金沙灘,北擁千疇綠林,南臨萬頃碧波。沙灘綿延3000多米,幹灘寬300~500米,呈波浪狀緩緩斜入大海,是天然的海濱浴場和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

  “這麼大的一個黃金沙灘,曾經一度被‘砂耗子’整體挖低了一兩米。如今已經漸漸恢複元氣。”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農林水局局長李金榮介紹説。

  2009年前後,湄洲灣周邊上馬了大批填海造地項目,對海砂需求大增。一時間,湄洲島海域聚集著各類非法採砂船100多艘。高峰期時,每天抽取海砂幾萬立方米,導致大量的海砂資源迅速流失,使砂層變薄,沙灘面積縮減,尤以黃金沙灘和蓮池沙灘為甚。蓮池沙灘上的黃泥土面積逐漸擴大,造成海水渾濁,沙灘岸線平均消退寬度50多米,沙灘高度降低5~10米。

  “照此發展,幾年後,湄洲島的沙灘資源將不復存在。”李金榮説。

  非法採砂不僅破壞了湄洲島的沙灘資源,也嚴重危及堤岸安全和跨海供水管道。同時,還重創了灘塗養殖業,湄洲島海域近萬畝牡蠣、紫菜的産量逐年下降,每年造成的損失多達千萬元。

  如何有效遏制非法採砂行為?2014年5月,湄洲島海洋與漁業局與湄洲島黨工委、管委會簽訂承諾書,承諾3個月內把海域內非法開採海砂行為剎住,否則有關工作人員將免職。

  通過組織人員在人員密集場所發放嚴禁非法採砂的宣傳材料,設立舉報電話和獎勵措施;政府審批臨港項目時,一律同步配備挖山填土填海條件,從源頭上擰緊非法採砂“閥門”;多次召集採砂船船主在採砂“專業村”汕尾村委會進行座談,並到船主家裏了解情況,表明政府打擊非法採砂的態度和決心,農林水局等部門人員進村入戶了解情況,動員轉産轉業;多部門聯合海上執法,安排人員整夜駐守,時刻監控非法採砂船動態等多措並舉,違法盜砂者的囂張氣焰得到有效遏制,湄洲島海域火熱的採砂場面漸漸遠去。自2014年8月至今,整個湄洲島海域“零”採砂。汕尾村也在當地政府引導下,所有從業人員全部轉産轉業。

  為了使海岸線生態系統儘快實現自我修復,湄洲島聘請了一支專門整治海漂垃圾的隊伍,對沙灘的白色污染實行全面清理。同時,成立一支督查、巡查隊伍,對整治和清理情況進行全天候監管。

  如今,黃金沙灘、蓮池沙灘以及鵝尾神石園景區外沙灘等著名景點已漸漸露出往日美麗容顏,得天獨厚的沙灘風光令遊客心曠神怡。

  重保護,做加法 借水入景又見湖

  湄洲島四面環海,島心有一塊洼地,積雨而成一灣70畝的小湖——湖石淉。這是湄洲島上唯一的淡水湖泊。

  隨著島上發展,各種生活污水也都注入了湖石淉。同時,湖石淉自凈能力差,污染物長年累月堆積,破壞湖內生態系統,湖水漸漸又黑又臭。

  為改善湖石淉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品質,保護島上淡水資源,湄洲島實施湖石淉及周邊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整治改造完成後,這裡將變身為1200多畝的生態濕地公園。

  “具體就是通過對污水的收集、水質凈化、周邊5條排洪渠整治、植物種養等方式,改善湖石淉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品質,對湖石淉濕地水量形成支撐,改善湖體水質,達到景觀用水標準。”李金榮説。

  眼下,經過綜合整治,湖石淉及周邊水渠水質從劣V類提升至IV類,湖體面積擴容到150畝,湖石淉周邊5公里範圍每年可生態補水20萬立方米。親水準臺、避暑涼亭、沿岸步道和綠化景觀等也均初具規模,小橋流水,風車輕轉,綠意融融的湖石淉引來白鷺棲息和遊客絡繹不絕。

  讓湖石淉重現生機,曾是湄洲島人的一塊“心病”。如今,湄洲島以實施湖石淉及周邊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為契機,借水入景,不僅了卻島上居民的一樁“心事”,也讓人們開始享受生態紅利。

  在湖石淉南岸的田野裏,一片60多畝的花海正“猶抱琵琶半遮面”。“我們在這裡播種常年開花的波斯菊、孔雀草、馬鞭草等花種,錯峰盛開,時刻給湄洲島添色增彩。同時,也豐富了湖石淉生態濕地公園的生態休閒項目,填補湄洲島中部旅遊資源的空白。”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市政園林處主任林國躍説。

  經過一番改造,原本雜亂的湖石淉成為旅遊景點,提升了湖石淉周邊村莊面海臨湖的村居魅力。“真不錯!湖暢、水清、岸綠、景美,居民不僅多了一個散步鍛鍊的好去處,遊客也多了一個旅遊休閒去處。”湄洲鎮北埭村第一書記陳瑞平説,目前,北埭村已有4家民宿。“湖石淉生態濕地公園建設日漸成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為中部旅遊植入新的業態,帶動居民增加旅遊收入。”陳瑞平如是期待著。(記者 歐碧仙 通訊員 許雙萍 林春盛 文/圖)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