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海外華文媒體 擁抱融合時代

2018-05-27 17:36:59|來源:海外網|編輯:顏學輝|責編:孟慧

  海外華文媒體 擁抱融合時代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前所未有地拉近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距離。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點開一個名為“華人頭條”的手機客戶端,中國新聞、國際訊息、華人動態……海量信息,及時快捷,一應俱全。“華僑華人遍佈全球,如何才能搭建一個迅速便捷的信息共享平臺,讓大家第一時間了解所在國、祖(籍)國乃至全球的最新形勢?”這是阿根廷華人黃琪旺創辦這一客戶端的初心。

  近年來,像黃琪旺這樣投身華文新媒體的華僑華人不計其數。在新技術的助力下,海外華文新媒體如雨後春筍,長勢蓬勃,不僅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尤其是新一代移民共享、互動、交流的信息平臺,也成為向國際社會傳播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的新生力量。

  擁抱:必須走這一步

  去年9月,希臘華人梁曼瑜離開工作多年的傳統媒體,加入“希華時訊”,成為這家華文網站的總編輯。每天,即時發佈最新訊息,在微博、微信公號等社交網絡同步更新。説起這份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嶄新工作,她向本報記者感嘆:“做新聞熱情更高了!”

  擁抱新媒體,早已不是梁曼瑜一個人的選擇。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向新媒體轉型已經成為海外華文傳統媒體不約而同的發展方向。

  “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了。”幾天前,梁曼瑜在參加澳門全球傳媒産業發展大會時發現,身邊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媒同行都在聊同一個話題——如何做好新媒體。

  “目前,海外華文媒體大多朝著融媒體方向發展,大部分基於已有傳統媒體,衍生出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形式,還有一部分華文新媒體則是獨立發展而成。”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彭偉步向本報記者分析稱。

  插上“互聯網+”的數字化翅膀,華文媒體爆發的全新活力令人驚嘆。2015年,阿根廷僑胞黃琪旺為了扭轉海外華僑華人在信息獲取方面渠道少、時效慢的困局,創辦“華人頭條”客戶端。短短3年之間,“華人頭條”已經覆蓋全球43個國家超過1000萬的華僑華人受眾,預計到2019年底,全球合作站點將突破200個。

  “必須走這一步,否則就跟不上了。”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副總編輯蒙令華告訴本報記者,去年3月,他們開設了“日本關西華文”微信公眾號。一年多時間,公號的粉絲量和文章閱讀量都穩定“飆升”。“過去,我們的報紙是半月刊。現在,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每天及時更新,報道更加靈活,更受受眾的歡迎與認可。”

  講述:架起中西橋梁

  “在國外居住多年,每年回國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我都發自內心地想在海外講好中國故事。”梁曼瑜説。

  不僅如此,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海外主流社會對於了解中國的需求同樣很大。兼具傳播時效性和受眾針對性的華文新媒體,成為一個極好的渠道。

  梁曼瑜介紹,去年她所在的華文網站專門開設“中國新聞”、“一帶一路”等欄目,向華僑華人和當地民眾介紹中國發展、中國方案。中共十九大召開期間,他們還與國內媒體合作,每天以圖文結合的中英文報道,第一時間向海外受眾傳遞中國聲音。

  黃琪旺也從一開始就很明確“華人頭條”的定位:“搭建一個‘融通中外’的多層次、立體化新媒體智慧平臺,用微小的力量推動海外傳統華文媒體轉型發展,發揮‘聚僑心、解鄉愁、化情結’的作用。”

  近年來,依託與海外站點及國內媒體的合作,“華人頭條”源源不斷地將中國故事推向海外。他們將剪輯翻譯後的電視公開課《中國正在説》推介給海外主流新媒體,受到熱烈歡迎。十九大期間,“華人頭條”製作中、英、西三語視頻,發表相關報道,總瀏覽量達2000多萬次,單篇最高點擊量高達100多萬次。

  “不受時間、地區限制,報道及時高效,內容豐富靈活,傳播成本大大降低,媒體經營渠道不斷拓寬。”在蒙令華看來,這是華文新媒體的特點,也是其能夠更好地聯通華僑華人與中國、中國與世界的優勢。

  彭偉步認為,大部分海外華文新媒體在打造互聯網媒體産品的同時,仍兼具媒體責任、傳播效力、盈利模式等多重考量,在生産傳播方式改變的同時,依然保留傳統媒體的專業屬性和社會使命,這尤為可貴。

  期待:未來大有可為

  新形勢下,海外華文新媒體如何在四面開花的同時,形成合力,發聲更加響亮?

  在華僑大學海外華文媒體研究中心主任王琰看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輔相伴、共依共存,將是海外華文媒體的發展趨勢。未來,各國華文媒體可以共同打造“內容+生産”的“雲平臺”,實現“一次採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

  彭偉步也認為,抓住信息技術的浪潮,主攻新媒體發展,將是海外華文媒體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一方面,華文新媒體可以因地制宜,多用當地受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文化自信,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此外,華文新媒體還可注重用當地語言翻譯中國故事,讓中國聲音能被當地主流社會聽見、接受。”

  “現在,我的團隊裏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梁曼瑜説。相比傳統媒體大多以老一代華僑華人創辦為主,華文新媒體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華人群體,並因此更有活力。“他們對高科技更感興趣,也將更多新技術、新形式吸納進來,用以製作新聞,傳遞訊息。”

  來自祖(籍)國的支持,則讓華文新媒體在海外的發展更有底氣。

  5月17日,第十七期海外華文媒體高級研修班在廣州暨南大學結業。據悉,參加此次研修班的91家華文媒體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幾乎都設有官方網站,大部分還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媒體轉型和發展正是此次研修的重要內容。

  5月29 日,由人民日報海外版主辦的第三屆海外華文新媒體高峰論壇也將在杭州舉行。“如今,我們海外華媒和國內主流媒體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這對我們在海外的發展大有幫助。”《歐洲華聲報》社長兼總編輯馬列對本報記者説。

  未來,華文新媒體將大有前途,也將大有可為。(本報記者 嚴 瑜 賈平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5月26日   第 01 版)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