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漳州大力發展休閒農業 初望旅遊藍海

2018-07-23 15:07:4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顏學輝|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漳州休閒農業初望旅遊藍海

  【福建時間 圖文】【地市 漳州】漳州大力發展休閒農業 初望旅遊藍海

  蜜原生態農場遊客中心航拍

  【福建時間 圖文】【地市 漳州】漳州大力發展休閒農業 初望旅遊藍海

  ①蜜原生態農場的手繪地圖

  【福建時間 圖文】【地市 漳州】漳州大力發展休閒農業 初望旅遊藍海

  ②在詔安梅之韻青梅文化觀光工廠內,遊客品嘗青梅酒,體驗“摔酒碗”風俗。

  【福建時間 圖文】【地市 漳州】漳州大力發展休閒農業 初望旅遊藍海

  ③外國遊客在源興生態觀光園內採摘蔬菜。 張夢帆 攝

  在漳州盛夏的陽光裏,由北向南,逛過龍海的休閒莊園,走過漳浦的生態農場,穿過詔安的青梅文化示範園——漳州農業休閒旅遊舊貌換了新顏。這,是一片開闊的藍海。

  近年來,漳州充分利用農業優勢,普及現代農業,發展休閒農業,備受市民追捧。近日出臺的《漳州市鄉村振興“345”示範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將在産業中積極注入生態、休閒、旅遊、康養等功能,開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力爭打造出一批星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旅遊村。作為農業大市,漳州目前正處於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農業休閒旅遊也因此迎來了黃金機遇期。

  農場轉型,三産有機融合

  2018年,根據《福建省農業廳關於推薦申報2017年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和福建最美休閒鄉村的通知》,省農業廳認定了30家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和20個福建省最美休閒鄉村。休閒農業的評選,激發了各地創優的動力。

  漳浦縣就是積極響應的一員,在《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投資優惠政策》中,明確提出鼓勵企業開拓市場,利用荒山、荒灘投資開發各類項目,並在地價方面酌情給予優惠。位於漳浦縣前亭鎮的蜜原農場就是獲益者之一。

  “建成了冰工廠,我們種的果子就有去處;建成生態農場,我們做的冰棒就有人來買。”農場負責人詹畯澤説。

  2017年,蜜原生態農場大批量購置製作冰棒設備,安排工人將水果製作成水果冰棒。一番深加工後,水果換了模樣銷往市場,及時地解決了淘汰水果和人員務工兩大問題,實現從農業生産到農産品加工的轉變。

  “早在40年前,台灣就已有發展休閒農業的成功案例。”在農場成功轉型加工後,畢業于台灣嘉義大學農學院的幾位校友陸續接到邀請,來到蜜原農場為其打造全産業鏈出謀劃策,詹畯澤就是其中一位。

  到位後,他發現農場規劃的完整度遠超自己的想像:農場從承建時,就定位為打造成集生産、加工、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生態農場。按他的話説,若事先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打造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園區將會輕鬆許多。

  “加工環節可提升産品附加值。但倘若遇到颱風天,樹上的果實還未成熟就要掉落,也就無法完成收成和加工,因此要再利用第三産業的附加值來彌補。”詹畯澤説。

  在還未購置加工設備前,農場的果樹、苗圃、池塘、公路等設計,就已經考慮到與休閒旅遊産業相結合。“農業除傳統的生産功能以外,加工、旅遊、文化宣傳、康養等功能潛力無限,不論是單一的農業生産還是以農家樂為主的農村觀光旅遊,顯然都沒有真正發揮農業的功能。”詹畯澤明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科學規劃探索。不然,三産融合就是淺顯的排列組合,最終各幹各的,三産融合成了‘三張皮’”。

  生態園裏,來了旅遊導師

  “從休閒農業升級成旅遊産業,對服務的要求也更高,我們想從帶遊客玩轉變為教遊客怎麼玩。”在詹畯澤看來,在大陸,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重返農村,體驗農趣。

  “雖説來大陸多年,但當朋友問及周邊旅遊路線,我依然對局部景點的認知存在空白。”詹畯澤發現,大陸的許多景區在合理導覽方面都存在問題,除了在網站上發佈的地址、門票、交通指引之外,缺乏專業的規劃,經營項目普遍缺乏創意,且欠缺科普性,難以使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這種反思也讓他們在建設農場時,更加注重這方面問題。2013年,蜜原農場落成1000畝土地時,同步導入産銷推廣與休閒農業理念,將農場按功能大體分成採摘區、休閒區和加工觀光區等。其中,農場騰出

  300畝作為遊客活動區,可供遊客休憩、燒烤、組織遊戲和安營紮寨。與常規採摘園的模式不同,在蜜原農場,遊客只需購得園區的採摘箱,多采多得,不計水果的成本價,即可打包隨行。在豐富休閒農業體驗的同時,更設立水果冰棒和台灣農特産中心,讓遊客帶回更多旅遊附屬品。

  詹畯澤等創業青年,將農業當成服務業來發展,在他們看來,服務需要精細,“唯有從點滴做起,方能維繫好口碑和回頭客”。憑藉這一點,詹畯澤的團隊著手繪製了“蜜原生態農場地圖”,在遊客入門時分發傳遞,並設在各景區交界處,方便遊客隨時可以自我導航。

  儘管這種“臺式”休閒農業遊較為吸睛,但這仍非蜜原最初期盼。

  “適當的科普和演示才是休閒農業遊的核心,這是屬於我們的品牌和特色,比旅遊景區更需要導覽服務。”

  詹畯澤説,在人員方面,他們專門邀請了台灣服務業專家,手把手地指導員工如何招待遊客,但由於員工多數是來自當地的傳統農民,許多人未體驗過真正的導覽服務,難以適應這一工作模式。

  近日,蜜原農場邀請的三位台灣青年組成的旅遊規劃團隊,就專為解決農場再升級的瓶頸而來。

  “我們將未來的目標人群定位在年輕的家庭和團隊,針對這兩類人群,我們將策劃包括DIY制冰、攝影塗鴉等系列體驗項目,來豐富旅遊行程。而在規劃休閒農業遊的同時,利用原先周邊的景點,串點成線,使其成為完整度較高的旅遊路線。我們也將為他們定制路書,滿足年輕消費者對於個性化及私密空間的訴求。”台灣青年陳欣瑜説,農場距離漳浦的國家濱海火山地質公園,車程僅10分鐘,若能將傳統景點旅遊和休閒農業有機結合,必將實現當地旅遊項目活性串聯起來。

  農業休閒,成旅遊新藍海

  近些年來,國內旅遊發展一片向好。有關部門預計,到2020年,中國旅遊市場總規模將達到67億人次,旅遊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遊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

  然而,包括農業休閒旅遊在內的一些細分領域還仍是一片藍海。

  作為中國青梅之鄉的詔安就借“青梅”之名,挺進這片藍海,實現産業的成功轉型。

  2013年,詔安“中國青梅之鄉”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7年,詔安縣出臺《關於扶持青梅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扶持擴大青梅種植面積,實現到2020年全縣青梅種植面積達20萬畝,總産量達20萬噸的目標。

  在擴大青梅種植面積、引導青梅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之餘,詔安縣按照“三産聯動”理念,分別在紅星、太平兩個青梅主産區推動打造了一個集觀光、旅遊、展示于一體的青梅文化示範園。

  以紅星鄉梅園為例,該示範園依村環繞金溪三角洲而建,佔地約130畝,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已建成休閒小木屋、接待會議中心、烏山紅色旅遊展示廳、200米木棧道等配套設施,並引進烏山周邊的白梅和青梅面積約11萬畝與百米賞花長廊。結合當地“書畫之鄉”的優勢,梅園倡導藝術家寫生、創作。如今,紫梅梅園已被列為省文藝家創作基地和潮汕地區的美術家創作基地。

  作為農業休閒遊的科普部分,紅星鄉的富硒青梅博物館增添了人文旅遊的厚度。“富硒青梅博物館主以文圖配合吸塑燈箱的方式,闡述中國青梅歷史文化及發展、紅星青梅産業發展歷程及大事記、青梅成長加工歷程及藥用價值簡介。”紅星鄉黨政辦主任吳劍雄介紹。

  2017年,福建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公示了12家福建省觀光工廠名單,詔安梅之韻青梅文化觀光工廠榜上有名。“實現了由傳統加工企業到服務與加工企業相結合的轉變,並且與當地旅遊局、旅行社進行合作,形成了新的工業文化旅遊線路。”梅之韻旅遊部經理周麗誼認為,開發旅遊是目前産業升級的節點,下一步,將與青梅元素更緊密地結合,營造詔安獨特旅遊氛圍。

  詔安青梅産業,從生産到加工再到旅遊服務的三産融合試探,是詔安抓住增長新動力,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的有效作為,在漳州這片農業熱土上,還有著諸多地方正在進行著這種有益的嘗試。如今的漳州,農業和旅遊的結合正持續深入。

  現階段,有了政策規劃,也有市場需求和業界實踐,漳州農業休閒旅遊的藍海正在顯現。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