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州旅遊上半年“吸金”逾460億 實現“三增長”

2018-07-23 10:41:36|來源:福州新聞網|編輯:顏學輝|責編:葛寧遠

  【旅遊 圖文】【滾動新聞】【地市 福州】(福州旅遊上半年“吸金”逾460億)福州旅遊上半年“吸金”逾460億 實現“三增長”

  春節期間,達明美食街人氣旺。

  福州新聞網7月22日訊(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阮冠達/文 記者 鄭帥/攝)記者22日從市旅發委獲悉,我市上半年旅遊成績單出爐。上半年,我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3456.73萬人次,同比增長24.4%;實現旅遊總收入460.37億元,同比增長35.8%;遊客人均花費1332元,同比增長9.2%。實現遊客人數、旅遊收入與人均花費的“三增長”。總體發展狀況優於全省平均水準,旅遊總人數和總收入兩項主要指標增速也都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A級景區扛大旗 優質景點正養成

  古色古香的三坊七巷,琳琅滿目的達明美食街,山清水秀的鼓嶺以及閩江兩岸絢麗的燈光……短短兩天的旅程,無數優秀的景點給抖音達人王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佛跳墻真是一絕,還有柳杉王公園,令人震撼!”

  美好的印象,源自優質的旅遊景點。今年上半年,以三坊七巷、鼓嶺為代表的一批A級景區接待量實現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納入統計監測的33家A級景區累計接待人數達2441.68萬人次,同比增長32.5%。三坊七巷、森林公園、于山風景區等A級景區龍頭帶動作用明顯,接待人數均在150萬人次以上。以永鴻野生動物世界為代表的一批新開業項目受到市民與遊客的熱情追捧。另一方面,休閒公園漸成非A級景區接待主力。上半年,全市納入統計監測的82家非A級景區累計接待人數達4341.04萬人次,同比增長38.8%,增速高於A級景區同期增速6.2個百分點。閩江公園、溫泉公園、西湖公園、花海公園、高蓋山公園等13家休閒公園接待人數均在120萬人次以上。

  上半年,我市都市旅遊也漸漸升溫。一方面,“福道”和今年新建成開放的12個生態公園深受遊客喜愛,大腹山步道(福山郊野公園一期)接待人數達163.51萬人次,高蓋山公園接待人數達234.4萬人次;另一方面,三坊七巷、東街口商圈等一批大眾休閒場所得到提升,達明美食街更已成為福州美食圈新寵,春節期間吸引人流量合計約80萬人次,周邊商戶銷售額約2000萬元。閩江兩岸燈光秀更是多次登上央視,上半年閩江遊接待人數已達8.88萬人次。

  重要節點推活動 惠民措施有力度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伴著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網紅歌曲,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伴著旋律,與臺上的歌手一同唱響青春的樂章。21日晚,2018瑯岐葡萄音樂節在馬尾瑯岐順利舉行,3萬餘名觀眾齊聚紅光湖公園,共同享受活力四射的激情樂舞。同一天晚上,“坊巷夏日燃情趴”也在南後街準時開啟,炫酷的快閃與精彩的主題晚會為市民送上一個“消夏奇妙夜”。

  “好玩的地方太多,感覺有些玩不過來了。”音樂節現場,遊客葉女士如是説。上半年,我市各地活動頻出,節慶不斷。倉山區推出“宜夏·悅動音樂節”旅遊納涼季活動,以“旅遊+音樂文化”的形式,為市民提供夏季納涼的好去處;福清推出“2018後溪漂流節”,更有大批門票免費贈送;永泰縣舉辦“‘梅李節’之採摘季”活動,一系列精品旅遊線路隨之出爐。假日旅遊,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顯得更加火熱。

  旅遊市場異彩紛呈,源於市旅發委近年推出的“月月有活動,一年都精彩”計劃。今年初以來,市旅發委積極引導各縣(市)區在全年重要節點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主題節慶活動,助推假日旅遊市場持續繁榮。據統計,春節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250.02萬人次,比增30.8%;實現旅遊收入19.67億元,比增38.4%。“五一”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171.79萬人次,同比增長23.1%;實現旅遊收入10.45億元,同比增長32.3%。元宵佳節期間,東街口商圈更是吸引遊客103.9萬人次,創下城區“歡樂鬧元宵”的新紀錄。

  此外,我市還積極創新旅遊産品供給。在新年伊始,我市啟動“2018福州新春旅遊月”活動。迎新春福州溫泉旅遊月、“一碗福州•舌尖之福”美食文化節、福州春季坊巷文化節三大主題活動,加上配套推出的76項惠民活動,迅速帶熱榕城旅遊市場。活動期間,全市累計接待遊客人數1075.83萬人次,比增33.4%;實現旅遊收入135.68億元,比增37.6%。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