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來,集美在教育、衛生等方面給予清流大力支持,有效改善了清流教育、衛生條件。2016年,兩地在清流共建佔地面積100畝的産業園,由此開啟單方援建向雙方共建的新模式
這裡有個不一般的産業園
東南網8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全幸雅 通訊員 羅聯潯 吳火招)
不到一年,一期工程基本完工,等待企業進駐,這是地處清流縣城南部集美(清流)共建産業園交出的答卷。
“如果採取傳統模式,可能現在才開始基礎工程部分施工。”7月24日,作為項目承建方,福建省一建公司現場項目負責人鄭瑞宗説。
“不快不行啊,從集美回來的電子企業等著入駐。”在清流縣經濟開發區黨委書記賴文生眼裏,集美(清流)共建産業園不僅是山海協作的結晶,更是清流借助推動閩西南協作區發展的機遇,共同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起點。
從單方援建到雙方共建
清流,集美,一個地處西部山區,一個地處東部沿海,2012年,得益於我省掛鉤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制度牽線搭橋,兩地牽手。
6年來,集美在教育、衛生等方面給予清流大力支持,先後為清流一中新建、縣中醫院整體搬遷、縣城關幼兒園建設等項目支持3060萬元,有效改善了清流縣教育、衛生條件。
2016年5月19日,雙方簽訂《集美(清流)産業園框架協議》,在清流縣城南工業園區內,共建一個佔地面積100畝的産業園。雙方合作期限5年,其間稅收收入用於園區開發建設,期滿後産業園移交清流縣管理。
兩地由此開啟單方援建向雙方共建的新模式。
共建産業園區總投資3億元,由集美、清流共同籌措。其中,集美出資1億元。産業園一期自去年8月進場施工以來,科技研發樓、宿舍、食堂、電子實驗室、4幢標準廠房、道路管網及附屬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工,其中兩幢廠房通過初驗。
“産業園是我們引鳳的巢,發家的窩。”賴文生説,項目採取全新的工程總承包模式(EPC模式),原先每個程式都要按部就班,現在設計、施工、採購可同步推進,光手續辦理時間至少可節約3個月以上。自去年以來,這一項目就被縣經濟開發區委員會列入上墻的“重中之重項目榜單”首位,目的就是為項目築好巢。
把劣勢轉化為優勢
目前,已有12個項目登記備案意向入駐産業園。
總部位於集美的伊科電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電子産品生産對空氣品質有特殊的要求。清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下定決心回鄉投資的關鍵原因之一。”總經理馬坤林説,兩套生産線已準備完畢,等廠內含塵量達到標準就可開工。
此外,産業園區一開始就明確以電子、智慧製造等作為主導産業,在設計圖紙中明確建設一幢集研發樓、宿舍、食堂、電子實驗室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樓,真正做到拎生産線入住。
伊科電子主要從事環保節能電源及磁性元器件研發、生産、銷售。馬坤林是清流人,2012年回鄉考察後,決定在清流購地30畝辦廠,短短幾年成為年産值近億元的規模企業。此次準備進駐園區的帖片式電感項目産品主要用於車用物聯模組的車燈部分,市場前景廣闊。
“我們上游企業浙江安磁已決定進駐清流,共同抱團開拓深圳市場。”馬坤林信心滿滿。
把電子作為産業園主導産業,清流縣委書記池芝發有著更深遠的考慮:“地處山區帶來區位劣勢,同時也讓我們擁有良好的資源優勢,關鍵是如何轉化。”
清流縣礦産資源豐富,擁有30多種礦産,其中螢石礦儲量3000萬噸以上。立足這一實際,當地大力發展氟化工産業,無水氫氟酸産能達13萬噸,約佔全國實際生産能力的十分之一,成為國內主要的基礎氟化工産品生産基地。
近兩年來,氟化工産業還在向高端邁進,研發出可替代氟利昂的環保製冷劑,龍頭企業東瑩化工去年成為清流首家納稅超億元的民營企業。“比環保製冷劑身價翻番的深加工電子級氫氟酸已研發成功,主要應用於積體電路的清洗和刻蝕,隨著産業園區電子産業的發展,將有廣闊的互補合作空間。”池芝發説。
引來鳳,更要讓鳳住得下
築好巢,引來鳳,更要讓鳳住得下。為此,清流不僅在招商上下足功夫,而且在政策上給予企業最大優惠。
賴文生説:“我們平整土地成本全省居高,出讓土地則按全省最低價4.4萬元/畝出讓。入園企業前2年免租金,第三年補30%、第四年補20%、第五年補10%。”
好的政策,要靠人來執行。清流整合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縣紀委、效能辦等監督資源,建立大督查機制,對各項優惠政策的執行進行督查,堅決查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問題。2017年至今,縣紀委先後對工作落實不力的18名幹部問責,約談76名落實政策不到位人員。同時,按績效考評結果,將各單位幹部按照排名比例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次兌現幹部績效工資。此舉調動了廣大幹部的積極性,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接下來,清流將搶抓我省推進經濟協作區發展的機遇,以集美(清流)共建産業園為重點,通過“9·8”投洽會、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大力推動溪魚、黃羊、禽蛋等農副産品進入沿海市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