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龍岩:提升城市公園,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

2018-08-08 17:41:22|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顏學輝|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龍岩:提升城市公園,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

  龍岩:提升城市公園,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

  石鑼鼓公園實景 董凱 攝

  龍岩:提升城市公園,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

  在登高山公園打太極的市民。李泰連 攝

  龍岩:提升城市公園,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

  市民在蓮花山棧道跑步鍛鍊。李淩生 攝

  龍岩:提升城市公園,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

  市民在中山公園遊玩。黃筱菁 攝

  高大喬木種植完成約80%,地面鋪裝完成約50%,地被種植完成約50%,人工湖進水閘、出水閘、攔河壩安裝全部完成已具備蓄水條件……作為龍岩市60個“重中之重”項目之一,龍津湖公園進展順利,計劃於今年國慶前竣工開園,建成後將成為龍岩中心城區最大的水系公園。

  龍岩市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居全省首位,並在2016年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為了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近年來,龍岩市中心城區圍繞打造山水文化名城,以“建設具有龍岩特色的山水園林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在中心城區全面開展園林綠化提升工程。

  體驗:

  休閒、健身各具特色

  位於中心城區的中山公園,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見證了龍岩的發展與變遷。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中山公園實施局部封閉,對公園梅亭山景區等進行提升改造,維護改造公園配套設施,在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優化提升公園遊覽環境。

  市民李翠芬的家就在中山公園附近,幾乎每天傍晚,她都會來到公園走路鍛鍊。“這裡有山有樹,環境好,而且路也好走,很適合我們健步走。”李翠芬説,相比以前,去年的提升改造工程將公園內的亭子等景觀重新刷漆翻修,並在山坡上的路旁增加了護欄,綠化也多了,讓人感到更加舒適和安全。除了健身的人,來到這裡的,還有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王于志是一個5歲男孩的父親,只要有空,他都會帶著孩子到中山公園玩,順便給孩子介紹公園裏的樹木和昆蟲種類,“這裡草地多,還有滑梯假山,孩子可以不受拘束地玩,而且生態很好,是個學習動植物知識很好的天然‘教室’。”

  65歲的黃連娣住在登高山公園附近。每天清晨七點,她就散步來到公園,打打太極、練練健身操,偶爾跟著其他夥伴跳廣場舞。而只要天氣允許,每天早晚,陳勝利都會走到蓮花山公園,從山下爬到山腰,在棧道上跑上幾圈。因為長期堅持鍛鍊,同樣是65歲的他看起來格外硬朗。

  董凱是龍岩市園林局的工作人員,因為工作原因,經常來往于中心城區各個公園。“中山公園比較多的是孩子,登高山公園的老人比較多,青年人則比較喜歡到蓮花山公園。”董凱告訴記者,不同公園具有不同的主題、定位和特色,因此吸引了不同的人群,這也形成了一定的“公園生態”。

  公園是休閒健身的主要場所,所以市民的體驗至關重要。蓮花山公園的環山木棧道,就特別體現了便民、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據統計,蓮花山公園是中心城區人流量最大的公園,最高峰的時候一天有近3萬人次,但從來沒有發生過擁堵情況,這其中,13個出入口的設計功不可沒。據董凱介紹,蓮花山公園的環山木棧道曾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稱號,該獎項是中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最高榮譽。

  建設:

  以經濟、生態為原則

  公園作為一種特殊的城市景觀,體現著城市的內涵和品位,其建設往往花費甚巨。在園林工程建設中,龍岩牢牢把握經濟原則,注重節約投資,不“貪大求洋”,充分利用當地生態和歷史資源,將有限的財力物力用在刀刃上。

  登高山公園和蓮花山公園,是龍岩市區最有名的兩座休閒公園。2015年,一座連接棧道橋建成,兩座公園結束了“分離”狀態。據董凱介紹,蓮花山棧道建設對原本山體植被幾乎沒有破壞,極好地保護了當地鄉土樹種。在對棧道橋實行綠化提升中,龍岩市園林局見空插綠式地運用鄉土樹種,採用人工模擬生態自然植物群落來恢復植被,主要以種植小規格的鄉土樹種朴樹、楓香、烏桕為主,最大限度地發揮棧道橋的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正在規劃中的龍岩洞公園,以龍文化和龍岩洞遺址保護為核心,集多元文化展示為一體。

  “在建設中,保護生態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據董凱介紹,以對蓮花山、登高山、西錦山進行綠化提升改造為內容的“五山公園建設工程”是近年來園林部門的重要工作。而“五山公園”的綠化設計,就是在儘量保留原有山體植被的基礎上,遵循生態性、物種多樣性、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等原則,在可視範圍內有條件區域搭配季相鮮明的四季景觀植物,形成大面積彩色林相景觀效果。

  此外,去年10月,東山濕地公園一期A、B地塊建設完工,正式對外開放。有細心的市民發現,與此前其他公園的河岸不同,小溪河沿岸的“建築”別具特色。董凱告訴記者,與之前的硬質擋墻不同,這種由松木樁和拋石構成的“生態駁岸”讓河流跟堤岸形成一個和諧的過渡,棲息在水裏的動物可以上岸産卵繁殖,原有的生態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

  規劃:

  公園群構築綠色家園

  “截至2017年底,建成城區綠地面積2310公頃,同比上年增加152公頃,綠地率達39.5%,同比增長0.96%;綠化覆蓋面積2562公頃,比上年增加287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3.8%,同比增長3.17%;公園綠地面積441公頃,比上年增加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49平方米/人,同比增長0.28平方米/人。”一串串數字顯示出龍岩在園林建設方面的驕人成績。

  毫無疑問,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龍岩一張亮麗的名片。如今,通過加快園林建設,龍岩正將生態優勢轉化城市建設的特色。根據《龍岩中心城市園林綠化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去年8月,中心城區啟動園林綠化提升工程,實施32個項目,總投資14.6億元,其中2017—2018年度計劃投資6.81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6.5億元,佔計劃投資的95%。接下來,龍岩中心城區還將至少建設6個公園,其中,5個公園已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其中,龍岩洞公園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大錦山公園環山棧道工程已完成投資400萬元,建設方案通過規委會審查,完成施工圖設計招標,正進行施工圖設計。

  龍岩市園林局副局長林徐卉表示,下一步,龍岩將繼續做好園林綠化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喬木為主、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喬灌花草搭配、高低錯落有致”園林式景觀,形成以城市林蔭路為綠網框架,以公園、濱河綠道為節點,以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為依託,點、線、面有機結合,具有龍岩地方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努力把龍岩中心城區建成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綠色家國。(李淩生 黃筱菁)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