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攻堅邁大步 小康路上一起走
庵傑鄉的汀江源漂流 (庵傑鄉扶貧辦供圖)
陳國文在甘蔗地裏查看情況。實習生 李泰連 攝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6年,龍岩市委市政府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將“脫貧攻堅”列為全市“三大戰役”的主要內容之一。
作為全省貧困面比較廣、貧困程度比較深的地區之一,龍岩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212戶、110700人,貧困人口數佔全省的24.5%,居全省第一。面對現狀,龍岩市不懼困難,圍繞“精準”下功夫,把産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健康扶貧作為推進脫貧攻堅戰役的三項重點,因類施策,因人施策,突破增收難、住房難、看病難三大難題,提高脫貧攻堅實效性。
兩年多來,龍岩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縣鄉各地主動作為,形成比學趕超氛圍。據龍岩市扶貧辦統計,截至目前,全市127個鄉鎮實施418個激勵性産業扶貧項目,落實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對象1270戶、4232人,新增小額貸款3662.24萬元,扶持1118戶貧困戶發展生産。
近日,龍岩市扶貧開發工作獲全省設區市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優秀等次的好成績,得到省委、省政府獎勵資金1000萬元。脫貧攻堅戰役上,老區龍岩正以昂揚的鬥志,闊步前進。
甘蔗地裏種希望
這兩天,新羅區大池鎮的陳國文格外忙碌。每個星期總有幾天,村民們常常看到老陳還未來得及脫下工作服,就趕到自家甘蔗地裏鋤草、剝甘蔗葉。“甘蔗葉會消耗更多的養分,颱風天時還容易導致倒伏,所以要剝掉。”老陳説。
今年46歲的老陳,此前是大池鎮的貧困戶。老父親常年臥病在床,無法出遠門的自己只能在當地以打零工為生,陳國文直到近40歲才娶上一個有智力疾病的妻子。因為家貧,他們一家一直居住在上百年曆史的祖屋。那是一座破爛的土房子,陳國文説,每當雨季來臨,家中常常是“天上下大雨,屋裏下小雨”。
2016年,大池鎮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役,陳國文的日子迎來了盼頭。在村幹部的引薦下,陳國文謀得一份鐵路安保的差事,工作地點就在本鎮。“做兩天休息兩天,扣完醫社保後的收入是每月1700元。”對於這個工作,老陳很滿意。
樂業不離安居,老陳的土房一直是掛鉤幹部的心病。通過易地搬遷,當地村委支持陳國文在集市附近建起了一座佔地108平方米的新房子。“包括買地總共投資16萬元左右,政府扶持資金有14.9萬元。”陳國文説,新房建設非常順利,2017年春節前他們就搬了進去。
工作和居住的改善增強了陳國文脫貧致富的信心。為加大産業扶貧力度,大池鎮充分發揮當地天然氣候優勢,引導貧困戶大力發展大池花生、大池柑橘、百香果等特色農産品,陳國文與許多貧困戶一起,加入了百香果種植合作社。而在今年,陳國文與他人合夥,將自家10畝百香果園全部改種為甘蔗園並通過土地流轉增加了種植面積,他成了全鎮最大的甘蔗園主。
安居創業摘窮帽
華燈初上,黃潭河畔,藍溪鎮中天廣場上熙熙攘攘:跳廣場舞的大媽、休閒散步的小情侶、嬉戲玩耍的孩童……在中天廣場旁的梅花小區建築外墻上,“造福工程”四個字十分醒目。
據了解,引入民間資本,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解決貧困戶住房問題是藍溪鎮創新扶貧方式的一大措施。該鎮利用省級造福工程示範點梅花小區,積極引導貧困戶易地搬遷到此進行集中安置。鎮政府出面與開發商協商,協定給予貧困戶購房9.2折優惠,先裝修,待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資金到位後再付房款,同時給予貧困戶1000元/人的裝修經費,有效改善貧困戶住房條件。
梅花小區只是藍溪鎮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為加強産業扶貧,藍溪鎮立足本鎮資源稟賦和農業基礎,鼓勵各村發展特色産業。在載厚村,村兩委通過發展葡萄園、檸檬以及青梅、芙蓉李等種養殖業,帶動村民和貧困戶致富脫貧。村裏專門成立榮茂種養專業合作社,吸收了26戶貧困戶發展芙蓉李種植,范敦淵夫妻就是其中一戶。
由於身患殘疾,平日裏又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和兩個幼小的孩子,范敦淵夫妻的日子一直過得很艱難。如今,范敦淵不但種植了4畝果樹,農閒時還在村裏打了一份零工。此外,當地政府還幫他們建起了房子,解決了醫療保障及小孩上學問題,讓他們對今後生活充滿了信心。
在利用産業扶貧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同時,載厚村還通過光伏發電等項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摘掉“窮帽子”。“村裏安裝了40千瓦的光伏發電,每個月有4000到5000塊錢的收入,這樣算下來,一年有四五萬元,加上100多萬元政府補助,我們也投入到國投公司,每年返回利息,總共加起來,村集體收入總共有15萬元到20萬元。”藍溪鎮載厚村村主任范道榮説。
“汀江源”成富民路
庵傑鄉地處客家母親河——汀江源頭,距離長汀縣城34公里,全鄉轄5個村。由於産業單一,竹木不豐,百姓生活較為艱苦,成為長汀縣重點扶貧鄉鎮之一。
脫貧重在發展,發展必須因地制宜。庵傑鄉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其生態環境良好,又有豐富的汀江資源。經過一番調研,庵傑鄉決定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走一條生態旅遊扶貧發展新路子。
2014年,庵傑鄉積極爭取市縣相關項目資金支持,啟動了汀江漂流項目建設並竣工。當年底,漂流門票收入近200萬元,實現當年建設、當年竣工、當年見效益,創造了神奇的庵傑速度。
在漂流項目的帶動下,汀江源的旅遊業紅紅火火,農家樂、採摘園、民宿、體驗園,一大批旅遊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起來。江長娣是當地一家菜館的店主,她告訴記者,在旅遊最高峰的時候,她曾經一天接待70桌近700個客人。
高品質的水源和空氣也給當地養殖業發展帶來環境優勢。在該鄉湖哩村長科橋頭,有一個佔地面積約2畝的西門塔爾肉牛養殖場。據悉,庵傑鄉充分利用河仁基金對該鄉庵傑、黃坑兩個貧困村每村每年補助100萬元契機,動員貧困戶發展種養,做到“家家有産業、戶戶能增收”。
詹化金是該鄉黃坑村的貧困戶。2016年,他利用河仁基金會提供的資金,墾復竹林60畝、養雞養鴨各300羽、養牛3頭,讀大學的兒子也獲補助5000元。2017年他又購進兩頭幼牛、200羽河田雞苗。據庵傑鄉黨委副書記王榮新介紹,為鼓勵種養産業,鄉里對養牛戶每頭補助3000元,養雞養鴨的按重量每羽補助5元至20元不等,由於這些項目因地制宜,貧困戶幹得來、見效快,讓他們脫貧致富添了信心、有了幹勁。(福建日報 記者 李淩生 馬悅 通訊員 溫連光 林斯乾 陳天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