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主動融入,為協作區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訪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
近日,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莆田作為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的一員,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産業特色,主動融入,為加快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和高品質發展作出新貢獻。
“莆田市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長期以來,在省會福州的帶動和輻射下,得益於優越的區位條件和獨特的産業格局,莆田在區域協作中也收穫了許多成果。”林寶金介紹説,特別是近年來,莆田在創建美麗中國示範區的進程中深入實施“一區、一中心、五品牌、九行動”,與兄弟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旅遊等産業協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産業合作進一步協同互補。莆田大力推動華佳彩、佳通輪胎、雲度新能源汽車等企業與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內企業互為採購,促成産業合理分工、互為配套。二是平台資源進一步共建共享。依託鞋業眾協聯等互聯網平臺,拓展區域內企業自發協作、資源共享。持續加強與福州高校、科研單位技術對接與合作,實現研發單位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雙贏。深挖閩東北區域旅遊資源優勢,開通福州與仙遊景區的旅遊直通車,進一步增進旅遊合作。同時,依託刑事信息研判平臺等各類協作網站,建立閩東北信息共享、溝通便捷、高效有序的信息平臺,聯合破案。三是基礎設施進一步互聯互通。莆田依託向莆鐵路和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進一步拓展經濟腹地、深化港口合作。以構建閩東北經濟協作區中心城區“1小時交通圈”為目標,加快沈海高速向沿海擴容,並推進福莆寧城際軌道網建設,以及莆田與福州長樂機場便捷聯通。四是民生福祉進一步互惠共利。福莆寧已實現醫保同城化,方便區域內群眾就醫;著力推動閩東北經濟協作區醫療資源和衛生應急聯動協作,開展醫院管理、技術指導、人才培養、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全方位醫療衛生合作。
“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全省區域發展戰略佈局作為最大改革紅利,主動融入閩東北協作區建設,在過去打下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思考、探索提升,進一步協調步伐、加強合作。”談到下一步怎樣主動融入時,林寶金説,莆田將著重在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推動合作機制創新。站在新起點上,加強區域合作、推進高品質發展,首先需要繼續探索完善協作體制機制,制定出臺推進一體發展、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比如,進一步完善由政府、社會、企業共同組成的立體化多層次的協商對接機制,推動在基礎設施、民生事業、環境整治等領域,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策劃推進項目。
二是深化産業協作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産業協作是關鍵。莆田的産業特色明顯,正在全力打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工藝美術、高端裝備等十大綠色産業,目前在現代特色農業、先進製造業、旅遊業等方面,與其他三市一區已展開良好協作。下一步將按照閩東北協作區區域産業分工,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發揮特色小鎮、平臺經濟、電商等優勢,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産業深化合作。
三是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協作區各市、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特別是近年來,莆田策劃了城際軌道交通、江涵大橋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今後,借助各地相互毗鄰的區位優勢,完全可以實現更高水準的互聯互通。下一步將借助正在編制閩東北經濟協作區發展規劃的有利契機,統籌推進跨區域重大交通、能源、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交通優先發展,完善交通網絡,重點是加快推進福莆寧城際軌道網建設,聯手規劃建設向莆鐵路貨運復線,爭取開通平潭—湄洲島—台灣客輪航線,合力建設江涵大橋、聯十一線、福廈客專等一批跨區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打造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快速便捷交通網絡,不斷擴大發展綜合效應。
四是加快生態文明共建共享。協作區各市、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和優勢,就是擁有著良好的生態優勢,這也是發展的最美底色和最好名片。這些年,莆田積極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生態優先,在堅持綠色發展中,探索形成了生態補償等機制,特別是木蘭溪治水經驗,得到了各方的廣泛關注,為協作區生態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是,就生態環境保護來説,如水和大氣,不會因為行政區劃而分割,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需要各市、區的投入和參與,更要整個區域聯合起來共建共治。比如,流域水環境治理,目前莆田已經和福州的永泰和福清建立了合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了共抓共治的效果。下一步還將把生態作為旅遊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共同研究制定區域旅遊發展戰略和規劃,整體推動協作區域旅遊産業的聯動與發展。
“我們將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兩個協作區的決策部署,在融入閩東北經濟協作區中主動作為、靠前服務,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謀劃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為推動全省高品質發展和實現趕超注入加速度、增添強動能。”林寶金説。
據了解,以“四好農村路”互聯互通、加大新能源等産業鏈對接、區域旅遊政策共享等為主題的2018年閩東北經濟協作區聯席會議將在莆田舉辦。為辦好本次聯席會,莆田共篩選確定了重點協作項目47個,總投資1750.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72.2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23個、産業類項目19個(含5個工業類項目)、環保類項目2個、社會事業類項目1個、對臺交流類項目2個。
(記者 陳榮富 林劍波 陳漢兒 通訊員 林劍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