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尋找農業投資新風口
鄉村振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生態農業、休閒農業……這些三農領域的概念,成了今年投洽會上的熱詞,由此釋放出一個明確的市場信號——農業農村已然是新的資本洼地
新農人奔走在“一帶一路”上
投洽會期間,廈門人劉雷立從柬埔寨帶來了芒果幹、榴蓮幹、菠蘿蜜乾等熱帶果脯。這些被統一打上“For You”品牌標識的水果加工品,産自柬埔寨廈門現代農業産業園。
劉雷立是柬埔寨福建省商會會長。2015年,看到東南亞國家在要素成本、氣候等方面的比較優勢,他決定在柬埔寨特本克蒙省發起成立現代農業産業園,導入國內高優品種、種養技術,以飛地農業的方式開展跨國農業投資。以花生為起步,産業園發展的品種拓展到香蕉、腰果、芒果,而今又借助中國大陸的技術與設備優勢,介入科研育種、農産品加工等環節。
劉雷立的“小目標”不僅於此。他正計劃在柬埔寨建立100個植保站,並引導當地農戶組建合作社。“一方面,我們可以統一向當地農民提供技術、種苗等輔導;另一方面,國內農機、肥料等過剩産能可以向柬埔寨轉移。”劉雷立説,未來將逐漸傾向於輕資産發展模式,併為推動設立福建—柬埔寨跨境電商而奔走。
在“一帶一路”沿線上,還活躍著不少劉雷立這樣的新農人。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農業要素正沿著“一帶一路”雙向流動。
世界福建青年聯會菲律賓分會會長王榮忠借著受邀參加投洽會的契機,回到祖地福建考察,並打算投建現代農業項目。他考察的第一站便是三明。事實上,早在2005年,王榮忠便與友人在閩西投資循環農業。“而今農業儼然成為新的投資風口,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則帶來關於現代農業的更多想像力。”王榮忠説。
來自福建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我省農業對外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農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一批重大農業項目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落地。農産品國際市場不斷開拓,今年上半年全省農産品出口48億元,同比增長16%,躋身全國前三。
綠色生態引領農業投資新方向
作為主賓省,雲南省在今年的投洽會上打出了三張牌,第一張便是綠色食品。
“雲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態優良,所生産出來的農産品綠色有機,品質頗高。”在投洽會開幕前的發佈會上,雲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寇傑在推介“七彩雲南”時,格外強調生態屬性對當地農業的助推作用。
以生態優勢見長的東道主福建,同樣在生態産品打造與綠色招投商方面做足文章。9月3日,本屆投洽會的配套活動——森林旅遊項目推介會在滿目綠色的福州植物園舉辦。
“八閩大地森林資源豐富,森林旅遊具有從業門檻低、産業鏈條長、就業容量大、綜合效益好的産業優勢,是‘一業興而百業旺’的生態産業。”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已初步形成閩南濱海休閒森林旅遊區、閩西客家文化森林旅遊區、閩北森林生態旅遊區、閩東山海風光森林旅遊區等4個森林旅遊功能區,森林旅遊效益初顯,去年森林旅遊總産值超過800億元。
深度開發森林旅遊,探索生産産品變現途徑,需要更多社會資本的參與。當天,共有9家單位就森林旅遊等4個項目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生態與綠色,是本屆投洽會的另一組高頻詞。這背後,是人們關於生態重新建構與認知。
“在傳統觀念中,生態、環保、綠色只具有社會效益,在這方面投入過多,則意味著投資比回報率的降低。”福建省有機食品行業協會會長趙艷志發現,如今農業領域的投資開始逐漸流向生態産品。“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綠色食品已成為時尚,消費市場基礎深厚,好生態更能賣出好價格,日漸成為共識。”趙艷志説。
今年投洽會期間,趙艷志領銜的福建省有機食品行業協會,聯合廣西、四川、江西等六省市的有機産業協會,與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制定的《珍生態産品團體標準》正式發佈。這是我國首部生態産品團體標準。
“近年來,我國先後出臺了有機産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認定規範,但認證難度大、成本高,不少企業難以達到相關標準。”趙艷志表示,制定該團體標準的初衷是,給暫時達不到有機標準,但又有志於從事生態種養的企業提供過渡與規範,“同時也通過行業自律方式,為生態農業的投資者們指明方向,並確定規範”。
資本下鄉為鄉村振興戰略賦能
本屆投洽會上,農業領域的投資者們無一例外地提及正在推進中的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內涵豐富,包括産業、人才、文化、組織、生態振興等多個維度。但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住‘産業興旺’這個重點,通過導入市場、資本的力量,內外形成合力,重塑鄉村産業形態。”華僑大學旅遊規劃與景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安民認為,這意味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帶來更多市場與投資機遇。
那麼,市場與投資者該如何介入鄉村振興?與會專家、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
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理事長朱宏任認為,特色小鎮是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載體,也是前景可期的投資標的。
“2015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鎮建設理念,而後國家多部委相繼出臺十數個支持政策,特色小鎮建設在全國蔚然成風。”朱宏任説,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31個省份明確提出特色小鎮建設計劃,並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共規劃建設超過2000個特色小鎮,預計投資規模達4.8萬億元。
這個過程中,社會資本可通過多重方式參與其中。
“儘管還存在政策環境、法律環境、金融環境、信用環境等方面的不完善,但不少業界人士認為PPP模式是最適合特色小鎮開發的模式。”9月8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特色小鎮建設國際峰會上,中國企業報集團社長吳昀國認為,根據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數據,目前全國登記在冊的採用PPP模式運作的特色小鎮項目達36個,總投資規模達546億元,且未來仍將呈上升趨勢。但特色小鎮投資應該審慎,切忌一哄而起,缺乏規劃與特色産業。
台灣業者吳定遠認為,人才支撐對推動鄉村振興尤為重要。“返鄉青年構成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但專業與技術是橫亙在青年與故鄉之間的鴻溝。”英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定遠的設想是,在市場上大力培育鄉村振興服務機構,將眾創空間的商業模式導入廣大鄉村。
9月9日,吳定遠聯合兩岸多家企業與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兩岸涉農産業孵化輔導中心及兩岸青年農創學院,並致力於為返鄉青年提供技能養成、就業與創業扶持、經營管理輔導、市場對接等全程服務。(福建日報 記者 張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