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遞:從邊緣産業變身經濟"黑馬" 快遞漸成城市名片
——泉州成為全國第二個“中國快遞示範城市”的背後
現代快遞業由原來的人工分撿,轉換為機械自動化分撿。(林勁峰 攝)
2017年,泉州快遞員共攬收7.44億件快件,其中80%以上為電商件,全年泉州快遞業支撐電商零售額近1200億元。
2001年左右起步,2008年起借電商興起迎來大發展,2015年借泉州獲批成為第二個“中國快遞示範城市”的契機迎來發展春天……短短十幾年,從邊緣角色,到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産業,泉州快遞服務業的發展令人驚嘆。
“泉州快遞服務業的發展,雖然有過曲折、徬徨,更多的是喜悅與收穫。它見證了泉州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見證了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迭替。”近日,市郵政管理局局長薛軍軍及業界相關人士向記者細説了泉州成為全國第二個“中國快遞示範城市”的背後故事。
摸石過河 民營快遞艱難起步 曲折探索中求生存
和國內其他城市一樣,2002年左右,泉州的快遞服務業還是以國有企業為主。而在800公里之外的杭州市,民營快遞業務在1997年左右已摸索著起步。老家在杭州市桐廬縣的申通泉州公司總經理葉燕瓊告訴記者,那時以桐廬人為主的民營快遞經營者,在接受客戶的委託後,天天跑火車站、機場,通過火車、飛機將物品快遞到廣州、上海等地。曾在海南幹過一年快遞的葉燕瓊,敏銳地發現到其中蘊藏的商機,2003年毅然和愛人來到晉江市,開拓快遞市場。葉燕瓊在鞋企集中的晉江市陳埭鎮蓮嶼路口租下一幢民房,一遍遍地跑鞋企、鞋材店。“當時幾乎跑遍了陳埭每家鞋材店、鞋企,因為寄件時間較快,如晉江寄廣州,今天寄,晚上寄大巴,明天可達,且價格比市場價略便宜幾元,不少客戶開始試著將樣品委託給我們。”就這樣,靠著快捷且週到的服務,葉燕瓊負責的申通快遞服務部業務由最初的每天二三十件,發展到2007年的三四百件。
2008年,電商悄然興起,葉燕瓊的服務部一天電商件達到兩三百件。到了2012年,葉燕瓊及其他快遞服務企業的日收件同步猛漲至幾千件,其中多數為電商件。
在喜迎快遞發展春天之餘,葉燕瓊和同行始終有個心結。在2009年以前,因政策不明朗,民營快遞一直處於“名不正、言不順”的狀態。“好幾次,因為客戶投訴,服務部被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快遞件被沒收,服務部只能暫停營業。”
柳暗花明 2009年變身正規軍 成為泉州新興行業
2009年起,與快遞相關的利好政策和法規不斷落地。特別是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明確了民營快遞的合法地位。此後,成立不久的省郵政管理局開始受理民營快遞企業總部的經營資質申請。葉燕瓊經營的申通快遞分公司也如願拿到了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和眾多民營快遞企業一樣,喜變正規軍。
“當時我們發現,製造業發達的泉州市,2015年快遞業務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15位,完全具備支撐快遞産業迅速發展的條件。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于2014年9月在國內率先出臺了《促進快遞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國家郵政局領導多次蒞臨泉州調研,為泉州快遞行業發展提出寶貴意見。這些因素,都讓我們明晰了泉州快遞行業發展的定位,那就是當全國的標杆,爭取成為國內第二個中國快遞示範城市。”薛軍軍向記者介紹了當時爭創“中國快遞示範城市”的初衷。
發展定位明確後,泉州快遞行業佳音頻傳。
2013年,泉州中心市區快遞車輛通行難的問題首獲破解。長期以來,因中心市區禁止貨車進入,市區所有快遞網點的收送件貨車只能在深夜悄悄出入中心市區。根據當時省公安廳的相關意見,在市政府以會議紀要形式的支持下,泉州郵政管理局、公安交警部門聯合發文,為100輛小噸位的快遞貨車頒發了通行證。與此同時,快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市郵政管理局逐步完成了全市1704家泉州民營快遞企業以及分支、網點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資質核查工作,實現了快遞業務持證經營的全覆蓋。
乘風破浪 2015年獲批示範城市 快遞漸成城市名片
2015年,基於泉州良好的快遞行業發展基礎,“中國快遞示範城市”正式落戶泉州。3年來,泉州快遞行業不負眾望,快遞業務量全國城市排名躍升至第10位,在多個領域發揮了示範作用。
薛軍軍告訴記者,3年來,泉州快遞行業與關聯産業的融合進一步密切,特步、九牧、安踏、361°等企業紛紛攜手快遞企業,在全國各地建立倉儲中心,將産品的“全國件”變成“同城件”。據悉,目前全市現有較為成熟的倉配一體化項目11個 ,年服務製造業産值超過35億元。
“快遞下鄉”助力精準扶貧,依託全市鄉鎮快遞網點實現100%覆蓋的利好條件,快遞為縣域特色農産品走出大山插上“翅膀”,打造“安溪鐵觀音”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項目,全年支撐“安溪鐵觀音”産值超17億元。在人才培養機制上,目前泉州市郵政管理局聯合快遞行業協會以及本地四家院校簽訂合作協議,打造了一個個快遞行業的人才培訓和實訓基地,成效初顯。
快遞行業的監管不斷加強,泉州建立了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的實名收寄信息系統共收錄大客戶協議10萬餘條、實名信息5.04億條,實名寄件率居全省第一。全市各郵政快遞企業配備安檢機94台,通過安監平臺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遠程實時監管,促進了企業“應檢必檢”。
成為“中國快遞示範城市”3年來,泉州快遞行業自身進一步做大做強。多年來,眾快遞企業用於企業自身車輛、設施升級、場地擴建等方面的投入超過7億元。共有12家品牌快遞企業在泉州設立區域總部,泉州已成為省內規模最大的快遞區域性中心,業務規模佔全省45%。
“如果説,以前快遞業只追求高速發展,現在則是質、量並重。今後將繼續引導快遞行業往安全、誠信、綠色方向,將快遞打造成名符其實的泉州城市名片。”薛軍軍表示。
相關連結
市民故事收快遞從不好意思到尋常事
不知什麼時候起,每天下班回家,到小區的智慧櫃取快遞,成為家住泉秀街某小區林先生生活的一部分。“家庭用品小到牙籤、牙刷、紙巾、兒童用品,大到彩電、冰箱甚至傢具,都是在網上買的”,林先生笑著説。1997年起就關注網購的林先生,見證了社會對快遞行業從質疑、抗拒到充分認可的過程。
2000年左右,林先生開始試著在網上購買一些不容易被騙的物品。那時快遞人員不送郊區、農村等偏僻地方的快遞,林先生只能頂著同事們充滿好奇、疑惑的眼神,在工作單位接收快遞。“那時感覺心裏虛虛的,特別難為情”,林先生笑道。約2005年,林先生的一個快遞件首次送到位於豐澤區北峰街道某社區的老家。“剛好我不在家,突然有人送一大包東西上門,我媽媽緊張極了。加上一時沒能聯繫上我,老人愣是讓快遞人員把快遞帶回。”回想起林媽媽的快遞初體驗,林先生啞然失笑。如今,林媽媽已能熟練使用新家所在的小區智慧櫃,還能在替兒子寄快遞時熟練地拿出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
與快遞打交道十幾年,林先生明顯感覺這個行業發展的日新月異。首先是投遞越來越有效率了,“有些電商企業會在全國各地城市建倉儲,有時晚上下單、第二天上午就收到快遞,速度快得讓人吃驚。”第二變化就是能到達的地方越來越多。第三個變化就是寄遞方式越來越簡便和規範,以前需要手工填寫快遞單,現在直接在網上就能操作。
同時記者了解到,與城市裏便捷的快遞服務有所差距的是,泉州尚有一些農村的快遞服務最後一公里尚未打通,群眾只能通過快遞驛站等形式接收或寄快遞。而這也是泉州快遞行業發展今後需要突破的方向之一。
快遞員故事我成為客戶“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是有本地牌照的摩托車嗎?幫我公司送一個月的快遞吧!”2001年,剛從晉江一家繡花廠管理崗位離職的歐陽勇生,在親戚的力邀下,成為順豐泉州公司第一批快遞員中的一位。
“當時,包裹、快遞業務還是國有企業的‘專利’,許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是幹什麼的。”入職後,歐陽勇生天天騎著摩托車走街串巷,開拓市場。他最初印了200張名片,沿著涂門街店面分發,但收效微弱。後來,他跑到大洋百貨的寫字樓敲門,終於攬到了寄産品樣、文件等物品的業務。每次收件時,歐陽勇生都會拿出一張A4紙,上面寫滿了無法寄達的國內省市名稱。業務量少,能夠寄達的範圍有限,是當時行業的現狀。如今,歐陽勇生同樣有一張A4紙,上面標記的則是能夠寄達的國內省市名稱。
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市民們對快遞行業並不認可。歐陽勇生回憶,“那時,親友們也不理解我,為何要當一名‘黑快遞’。”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9年。許多像歐陽勇生一樣的快遞員迎來了《郵政法》的修訂和電商的發展,不僅“黑快遞”的帽子甩掉了,業務量也猛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市區幸福街,每天晚上9時至10時,好幾家公司的快遞員同時在店面前收攬件,小巷擠得連行人都擠不過去。”歐陽勇生告訴記者,這幾年,已沒有同事敢在快遞行業最旺季的“雙十一”期間結婚或者休假了,因為那時人手太緊張了。作為泉州順豐公司的第一批快遞員之一,歐陽勇生也獲得有競爭力的薪酬。2009年,他如願將老家的舊房子翻建成一幢漂亮的三層樓。
如今,歐陽勇生已成許多客戶“熟悉的陌生人”,每天忙忙碌碌,收派件一兩百件,業務量穩定。他打算在快遞行業幹到退休。(文字 記者陳淑華 通訊員楊婧 莊子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