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嶝大橋下,一隻黃嘴白鷺跟在小白鷺身後漫步。(本組圖/彭志偉攝)
此次觀測到的黃嘴白鷺。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黃語晴見習記者張江毅)昨日下午,翔安大嶝大橋附近出現了一隻罕見的黃嘴白鷺。黃嘴白鷺是易危物種,最早的發現及記錄地點便是在廈門。比起從前,如今的觀鳥人能更頻繁地在廈門發現黃嘴白鷺的蹤跡。
體型與小白鷺相當
習慣“挑食”只吃海鮮
9月13日下午4時30分,在翔安大嶝大橋橋下灘塗處,一隻鳥喙呈灰黃色、腳呈青綠色的黃嘴白鷺跟在一隻小白鷺身後漫步。不同於夏季,此時的黃嘴白鷺“收”起了背、肩和前頸處的蓑狀長羽,形態與小白鷺相近。
記者隨觀鳥人士到達現場,蹲守在遠處觀察,避免驚擾這只罕見的黃嘴白鷺。據廈門觀鳥協會會長彭志偉介紹,黃嘴白鷺體型與小白鷺相當,而現場看到的這只黃嘴白鷺體型偏小,有可能是未成年的亞成體。
黃嘴白鷺在亞洲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易危物種,目前全球僅存不到2000隻,頗為罕見。而它最早的發現地便是廈門——1860年,英國生物學家羅博特·斯溫侯在廈門首次發現、記錄黃嘴白鷺。但後來黃嘴白鷺的數量逐步減少,變得愈發稀有,在廈門幾乎銷聲匿跡。
據彭志偉介紹,黃嘴白鷺數量稀少,一部分原因是“挑食”:小白鷺能吃河鮮,食性廣,在全國分佈較廣;而黃嘴白鷺只吃海鮮、不吃河鮮,食性較窄,大多分佈在沿海潮間帶,數量也較少。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觀測數據有所增加
近年來,觀鳥者在廈門看到黃嘴白鷺的幾率越來越高。“以前偶爾才能看到一兩隻,現在每年都能看到一些,零星分佈在各地。”觀鳥協會鳥友透露,去年8月,他們曾在大嶝大橋下同時發現近20隻黃嘴白鷺。目前,廈門地區尚未發現黃嘴白鷺的穩定繁殖地,但廈門的生態環境正吸引著黃嘴白鷺在遷徙季節一次次“歸來”。
大嶼島白鷺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朱先生表示,隨著觀測數據的增加,近兩年黃嘴白鷺的瀕危等級已有所下降,被列為“易危物種”;但其所棲息的濕地環境仍需人們進一步關注和保護。
連結
培育引種仍在進行
早在2000年初,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就與廈門大學合作,開展黃嘴白鷺的引種工作。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朱先生説,一些人工培育的黃嘴白鷺在遇到颱風暴雨時,會因不懂得保護幼鳥,導致幼鳥夭折。因此,其下一代的存活率較低。
目前,黃嘴白鷺的人工繁育工作還在進一步開展。近年,有鳥友觀測到戴著保護區標記腳環的黃嘴白鷺與野生黃嘴白鷺結群覓食、融入野生種群的情況。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也稱唐白鷺,屬於珍稀水禽,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在亞洲鳥類紅皮書內被列為易危物種;同時,也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中國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一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