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全市新增各類商事主體近10萬戶 比增20.73%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優化“雙創”營商環境
·新聞述評·
2018年“雙創周”活動期間,與大眾創業息息相關的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也成為備受關注的幾個話題。減少審批,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這一邏輯下的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在業內人士和創業者們看來,更重要的是整體營商環境的改善和由此帶來的新設商事主體年均增速的不斷提高。
“商改”改出廈門經驗
開辦企業是大眾創業的第一道關口,其便利程度是考量區域營商環境的重要尺規。2014年以來,廈門率先開展商事制度改革,從登記註冊環節便利化入手,逐步拓展到開辦企業整個領域,出臺了一系列便利市場準入的改革措施。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中“開辦企業”這一指標,是衡量一家企業從申請開辦到正式運營須辦理的所有手續、耗時和成本等。據介紹,對照世行對我國開辦企業主要環節的分析,廈門在商事制度改革進程中,已對其中部分環節做了取消、簡化或者優化,自2016年9月“五證合一”改革以來,開辦企業程式調整為名稱預核準及設立登記、刻章、銀行開戶、辦理三方扣款協議4個主要環節,無最低實繳註冊資本要求。
通過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廈門實施了“先照後證”制,理順了證照辦理流程,節約了企業時間成本;實行了註冊資本認繳制,企業在創業初期有限的資金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啟用了住所登記與經營場所備案制,將商事主體登記事項中的住所確定為法律文書送達地址,經營場作為商事主體備案事項,允許“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場地資源得到更加有效利用,使得企業經營成本有效降低。
廈門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降低了開辦門檻,減少了開辦環節,壓縮了開辦時間,提高了開辦效率,推動了開辦企業的便利化。在全國範圍內産生了積極反響,被總局以“廈門經驗”加以推廣。
“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
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主線,廈門近兩年加強“放管服”改革,從登記註冊環節便利化入手,逐步拓展到開辦企業其他領域的提速增效,實現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降成本、提效率,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在“五證合一”基礎上,2017年10月起,廈門將24個涉企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首批實行“二十九證合一”。今年6月,根據國家局及省局關於“多證合一”改革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市實際,市府辦出臺改革文件進一步調整“多證合一”涉企證照事項目錄,實行“三十五證合一”,並打通地方商務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通道,外資企業設立通過網站的“單一窗口”,填寫“單一表格”,就可以同時辦理商務備案和工商登記的手續,真正實現“一個打通,兩個單一”。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向近23萬戶商事主體核發“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今年7月,市府辦印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實施方案》,簡化企業從設立到具備一般性經營條件的辦理環節,在落實國務院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8.5個工作日要求的基礎上,提出將廈門本市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天內的工作目標,推行“一窗受理、並行辦理”,提升企業開辦效率。8月1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發的商事主體開辦“一網通”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成立新公司通過該平臺操作開辦手續,3個環節,3.5個工作日內就能辦結,再次刷新了廈門市場主體準入速度。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在營造“寬準入”市場環境的同時,為更好暢通退出通道,讓真正有退出需求、債務關係清晰的商事主體快捷便利退出市場,重新整合資源,享受改革紅利,2017年3月1日起,我市開始簡易登出登記制度改革,符合規定條件的商事主體可以申請簡易登出,只需通過廈門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向社會公告,無需辦理清算組成員備案。改革讓登出流程大為簡化,提交材料大幅減少,辦理時間大大縮短,有效破解“退出”難的問題,解決企業退出“最後一公里”。
商事制度改革有利於企業進入市場、強化企業經營監管、帶動了新的社會就業,對於整體經濟的發展裨益明顯。“比如近年來市場主體逐年穩定增加,與商事制度改革就息息相關,而這幾年市場主體的增長也是經濟發展活躍程度的指標之一。”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
而商事制度改革所帶來營商環境的優化,記者也找到了兩組數據,“每年世界銀行都會根據各個國家營商環境的評價發佈營商環境發展報告。廈門市連續三年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推進營商環境改善提升工作。根據2018年4月份第三方評估機構(廈門大學中國營商環境研究中心)《廈門市2017年度營商環境整體評估報告》,廈門2017年度營商環境的“前沿距離”分數為75.14,其排名相當於190個經濟體中的38位,較2016年度排名上升2位。”
商事制度改革啟動以來,廈門新設商事主體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不斷增長,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新增各類商事主體近10萬戶;共有存量商事主體56.78萬戶,同比增長20.73%。(廈門日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劉啟國 邵碧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