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建沙縣:林改讓山林活鄉村興

2018-11-26 14:38:55|來源:人民網|編輯:葛寧遠|責編:尹紅燕

  編者按

  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曙光在前。改革開放40年,福建作為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省份之一,始終以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精神探索前行。在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上,福建各地如何先行先試、攻堅克難,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趕超目標,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本網今起推出“風雲40載·高品質發展的福建實踐”系列報道,講述福建各地改革發展的故事,以傳遞改革開放的磅薄力量。

  沙縣小吃紅遍全球,也讓小城沙縣人盡皆知。

  沙縣自古以來便是商貿重鎮,改革開放,激活了沙縣人闖蕩的基因,上世紀80年代開始,沙縣人陸續帶著小吃走出了縣城。如今的沙縣,全縣人口不足30萬,卻有超過6萬人在外經營小吃。

  小吃興,沙縣興。但人口流出卻致使大片林地閒置、荒廢,綠水青山枉自多。

  振興鄉村,綠水青山莫等閒,是擺在沙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2003年,福建全省推進集體林權改革。這場被稱為“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中國農村的又一次偉大革命”的改革,激活了沙縣的山林和村莊。

福建沙縣:林改讓山林活鄉村興

沙縣森林覆蓋率75.63%,是全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之一,林改讓沙縣留住了綠水青山也守住了金山銀山。曹建平 攝

  “一評二押三兜底” 資本進山入林盤活閒置山地

  在夏茂鎮梨樹村經營著一家家庭林場的洪集體見證了沙縣的山林變遷。

  1992年,32歲的洪集體在“下海”浪潮中離開了鄉鎮幹部的崗位,加入了小吃“大軍”,遠赴省城福州經營沙縣小吃。

  “當時鎮上很多人都在外做小吃,山裏的林子多,沒人打理。我認為這是個商機。” 兩年後,洪集體放棄了小吃生意,回到了鎮裏。

  他申請了砍伐證,流轉了幾十畝閒置的林地,做起了伐木生意,賺了7、8萬元。

  第一桶金還算順利,但在此後的20年間,洪集體的林場規模雖然不斷擴大,卻沒少碰壁。“當時林地權屬不明、四至不清,我們從事林業生産經常遇到糾紛。有時一鬧就是2、3個月,而一年中只有8個月砍伐期,所以常常損失慘重。因此一直也在考慮放棄林業。”

  2001年,一個標誌性的事件讓洪集體看到了希望。

福建沙縣:林改讓山林活鄉村興

洪集體的林場中種植的鐵皮石斛。許琰 攝

  當年12月30日,第一本清清楚楚標注著“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和林木使用權歸林農自己所有”的新式林權證在龍岩市武平縣誕生。

  “明晰林地産權,無疑是重大利好。”這本證,讓洪集體篤定了林業的未來。

  林改,自此在福建全面鋪開。2003年,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沙縣開展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2014年,沙縣開始承擔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制定下發了《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的意見》。率先在全省開展林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制定沙縣林地經營權流轉登記管理辦法,建設林地經營權業務管理系統平臺,發放全省第一本林地經營權證。

  這一年,正巧是洪集體在林子裏摸爬滾打的第20年,他的林場規模已經達3600多畝。同年7月,洪集體註冊成立了青錢柳家庭林場,以營造用材林為基礎,利用林下空間環境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草藥鐵皮石斛和沙縣小吃燉罐藥材穿山龍。“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砍了20年的樹,該轉變發展思路了。”

  這不是洪集體第一次考慮轉型,但每次都被“錢從哪來”給打了回來。“以林權抵押,申請貸款,銀行總因難以評估風險,只批下很小的額度。”轉型林下經濟,又需要不少的資金投入,為此洪集體糾結了好幾個年頭,“原本價值200萬元的林子,銀行最多給出60萬元貸款,並且放款時間長達月余、還款期限短至1、2年,還沒有實現經濟效益就要還款了。”

  令洪集體沒想像到的是,轉機來了。

  2016年,為破解錢從哪來的問題,沙縣出臺了《關於印發沙縣林權收儲抵押貸款實施方案的通知》,圍繞“一評二押三兜底”的政策,積極探索林業普惠金融新機制。“一評”即建立一套評價機制,評信用等級、評林木價值;“兩押”即基金擔保、林權抵押;“三兜底”即基金兜底、保險兜底、收儲兜底。

  “現在貸款産品品種多了,額度也提高了,還款時限也延長到了十多年,而且資金一週時間就能到賬。”洪集體説,如今只需到縣裏的農村産權交易中心,一站式辦理林木價值評估,並由森林資源收儲公司收儲“兜底”,就可向銀行申請林權抵押貸款。在“一評二押三兜底”機制下,洪集體的林場規模擴大到近4000畝,前後投資了200萬元左右,種植了200畝鐵皮石斛。

  “純自然林下環境生長的鐵皮石斛,市場價1200元一斤,以每畝出産16斤計算,200畝産值可達384萬元。”洪集體粗略算了筆賬,“我的目標是林場少砍樹,甚至不砍樹,主要發展林下種植業。”

福建沙縣:林改讓山林活鄉村興

林下種植沙縣小吃配料細葉青蔞藤

  沙縣當地不少林場經營者跟洪集體一樣,受益於林業普惠金融新機制,嘗到了好政策的“甜頭”。

  截至2018年6月,沙縣林權抵押貸款累計放貸8.83億元,佔三明全市林業貸款金額的30%。同時,沙縣推廣普惠金融産品“福林貸”,為林農造林提供資金幫助,共放貸989筆,金額1.08億元。

  資本進山入林,盤活了閒置的山地,一批新型經營主體應運而生。2014年後,沙縣陸續誕生了國家級種植合作示範社、全省首家家庭林場、全省首家村級股份制公司。累計成立各類新型經營主體380家,經營面積86.86萬畝,覆蓋面達63.8%。沙縣林業産業總産值也從2015年的159.48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85.71億元。林農涉林收入從人均865元提高到1556元,增長了79.9個百分點。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