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津溪的優質原水成為廈門原水供應的新生力量。圖為水清岸綠的龍津溪引水工程溪口閘壩。(圖/廈門水務集團提供)
引水隧洞在掘進中發生岩爆現象,工程人員冒著危險查看情況。(資料圖/廈門水務集團提供)
2017年8月16日,龍津溪引水工程下閘蓄水。
工作人員在檢查閘門運行情況。
-該工程為廈門第二水源工程——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先行項目
-這是廈門漳州首次獲得我國水利工程行業優質工程最高獎項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黃聰龍 王鐸銘 葉玨 圖/廈門日報 記者 張奇輝(除署名外)) 關係廈門數百萬人用水大事的水源工程,贏得了我國水利工程行業優質工程的最高獎項。12月27日,經中國水利工程協會的評審以及公示,福建省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的先行工程——龍津溪引水工程榮獲2017年度至2018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這是自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以下簡稱“大禹獎”)設立以來,廈門市以及漳州市首次獲此獎項。
鑿山取水,潤澤鷺島。漳州長泰的龍津溪水,穿過長約13.842公里的引水隧洞,流入廈門集美的許莊石兜水庫,只需3個小時左右,但是,數以千計的建設者整整用了6年的時間,從2011年到2017年,鑿山開洞,修築閘壩,才完成這一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工程。在工程建設的前前後後,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廳、廈門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漳州當地黨委政府和老百姓也大力支持。在廈門市水利局、市市政集團等的領導下,廈門水務集團派出精兵強將,各參建單位團結一心,全力以赴推進工程建設。如今,龍津溪引水工程奪得大禹獎,這是對工程建設規範、品質安全、效益顯著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建設者們努力付出的最高褒獎。
築夢 六十年前提構想十一年前簽協議
廈門市是海灣型城市,淡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量324立方米,僅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10%,被國家水利部列為全國重要缺水城市之一。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廈門市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水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愈發凸顯,全市城市供水系統80%的原水依賴九龍江北溪引水,且北溪引水單一水源、單一管線的原水供應模式使城市的供水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亟需開闢第二水源。
其實,從長泰引水入廈的構想,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了,由時任福建省委書記葉飛提出。為確保城市供水安全,幾代水利人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分析論證,再加上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持續大力推動,2005年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將長泰枋洋龍津溪打造成“廈門第二水源”的目標,決定上馬建設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07年3月12日,廈門、漳州兩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關於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設合作協議》,決定由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出資70%,長泰縣國有資産營運有限公司出資30%,組建福建枋洋水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具體負責枋洋工程的投資、建設、運營及管理,並明確兩地分工,廈門方為主負責工程前期報批和工程建設工作,長泰方為主負責徵地拆遷和移民安置工作。
2011年,枋洋工程項目建議書獲得國家發改委的立項批復;2011年8月8日,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先行工程——龍津溪引水工程支洞工程開挖;2012年3月31日,龍津溪引水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逐夢 大山深處挖隧洞龍津溪上建大壩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作為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的控制性工程,龍津溪引水工程所遇到的難題,遠超外界想像。施工環境惡劣、地質狀況複雜、技術要求高、徵地移民涉及面廣……面對重重困難,各方全力以赴。
工程籌建以來,市水利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由分管副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長期駐紮在長泰縣枋洋鎮,深入一線,靠前協調指揮。福建枋洋水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工程建設業主,由廈門水務集團抽調精幹力量組建,推進工程建設。
龍津溪引水工程的溪口至許莊引水隧洞開始施工後,2號支洞上游、3號支洞下游等多個部位遭遇不良地質,相繼出現涌水、突泥、塌方、地熱、岩爆等諸多不良地質情況。涌水最大的工作面涌水量達到將近1000立方米/小時;出現過3次較大規模的突泥和塌方,最大的突泥掩埋隧洞長達100多米……這些情況,極大地加大了施工難度。為解決以上難題,項目公司多次召集參建單位,並邀請國內頂尖專家、高校共同研究解決,討論制定了合理的排水、支護方案,採用了超前地質預報、新型超高壓雙漿液全斷面帷幕注漿等多項技術,並形成了專著,有效推進了施工進度。
此外,工程的引水隧洞埋深較深,最深處達地下700米。受地熱影響,洞內溫度常年保持在30℃以上,作業環境非常惡劣。由於開挖洞徑較小,大型機械難以施展拳腳,施工作業十分不便。千余名工作人員就是長期在這種條件下輪替作業的。
徵地移民工作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早在2006年,為了保護水源地,廈門最偏遠的村莊之一——集美後溪許莊就啟動了整村搬遷工作,我市市區兩級設立指揮部和工作小組,進村入戶開展徵拆搬遷工作,2017年7月,隨著最後一棟房屋的拆除,許莊剩餘的193戶村民全部搬出大山。而在長泰縣境內,徵地移民工作由長泰縣為主負責。長泰縣政府專門成立了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挂帥,抽調村鎮幹部深入一線做群眾工作,棕仔樹水電站、新新龍制氧廠等主要受影響廠礦企業先後拆除,為溪口閘壩下閘蓄水創造了前提條件。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市枋洋辦、項目公司、各參建單位等參建人員長期駐紮在大山中,舍小家為大家,甘於奉獻,勇於拼搏,敢於創新,在艱苦的環境中,積澱出“枋洋精神”。一個個困難迎刃而解,工程也得以不斷向前推進。2015年10月30日,龍津溪引水隧洞全線貫通;2016年12月21日,龍津溪引水隧洞襯砌工作圓滿完成;2017年8月1日,通過了省水利廳組織的溪口閘壩下閘蓄水暨引水隧洞通水驗收。
圓夢 優質原水入廈來兩市合作譜新篇
2017年8月16日上午9時40分,在枋洋鎮的溪口附近,橫跨龍津溪的溪口閘壩緩緩落下弧形鋼閘。水位逐漸抬升,清澈的溪水涌進閘壩左岸的溪口至許莊引水隧洞進水口。
近3小時後,廈門集美許莊的大山深處,溪水從隧洞的出水口流出,順著引水外渠進入石兜水庫,龍津溪引水工程順利運行。龍津溪的優質原水成為廈門原水供應的新生力量,廈門由此開闢了新的水源,建立起一條跨市域的新供水通道。
溪口閘壩正常蓄水位70米,最大壩高21米,庫容304萬立方米。溪口至許莊引水隧洞全長13.842公里——比兩座廈門大橋連起來還長,洞徑達3.9米,每天可以把約50萬立方米的原水輸送到廈門。它是一條自流隧洞,也就是説,它是利用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落差,讓原水自己從長泰“跑”到廈門的。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津溪引水工程位於龍津溪上游,水資源豐富,水質較好。龍津溪引水工程下閘蓄水後,平均每年可向廈門供應1.2億立方米優質原水。
龍津溪引水工程不僅能為廈門“解渴”,還能大大改善漳州市長泰縣的用水需求,提高龍津溪周邊生態環境水準,為長泰縣的經濟發展提供用水保障。
目前,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存水庫仍在全力建設中,預計到明年下半年具備下閘蓄水條件。屆時,上存水庫和龍津溪引水工程聯合調度,每年可向廈門供水2億立方米,將有效緩解廈門市中遠期水資源供需矛盾並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解決困擾廈門百年的水資源緊缺問題,為廈門建設“五大發展”示範市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推動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亮點
建設規範
龍津溪引水工程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式要求,2007年3月,廈門和漳州兩市簽訂建設合作協議,專門成立“福建枋洋水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為工程項目法人,項目嚴格執行工程四制,管理體制健全。工程于2011年8月開工,2017年6月完工,2017年8月通過下閘蓄水及通水驗收,2018年6月9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設計優秀
工程規劃引入了園林設計的理念,充分體現了水利工程園林化的特點,打造出一個集城市供水、環境治理、文化展示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水利工程。
設計遵循節能設計理念,引水隧洞長13.842公里,進出口水位差較小,通過精心設計,採取最優斷面,形成自流方式,實現漳州市向廈門市供水。
閘壩泄洪閘孔口寬度尺寸為13.5米,採用先進的後拉式啟閉方式,將啟閉設備及啟閉房佈置在閘墩上,啟閉房美觀大方,運行管理方便。
可行性研究報告獲“福建省優秀諮詢一等獎”。
施工先進
施工積極應用四新技術(在行業內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技術)。隧洞斷面為底寬3.0米、直徑3.9米的擴底圓形斷面,單頭掘進達4129米,通過開展QC小組活動,採用擴大導洞異位全斷面開挖、抽出壓入結合式通風、裝運一體化運渣的掘進方法,解決了小斷面長距離隧洞的開挖難題。創新採用小變大變截面過渡段隧洞斜坡導硐部分施工方法,解決了井底車場擴挖施工的難題,兩項技術都獲得水利行業工法。
隧洞施工遇富水花崗岩斷層破碎帶,通過應用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新型超高壓雙漿液全斷面帷幕注漿技術,保障了施工安全,此技術已撰寫成專著、公開出版。
閘墩混凝土澆築採用多套大型異形鋼模板和清水混凝土先進施工技術,保證了混凝土品質。
項目已榮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9項;2016年經省水利廳復核,推薦為全國水利建設工程文明工地。
品質優良
工程開工伊始就確定了“爭創大禹獎”的創優目標,品質管理體系健全,建築物內外建築處理實用美觀,與周邊環境相融合良好。隧洞輪廓面成型規則,表面平整,平均半孔殘孔率超過90%,桿桿相連。閘壩混凝土表面平整潔凈、內飾外光。項目共劃分為4個單位工程,單位工程優良率100%,外觀品質得分率均達到90%以上,工程資料完整齊全,經福建省水利水電工程品質監督站核定工程品質等級為優良。
運行可靠效益顯著
自2017年8月正式下閘蓄水以來,運行穩定,效益顯著,圓滿完成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應急供水保障任務,解決困擾廈門百年的水資源緊缺問題,同時還積澱出新時代的“枋洋精神”,為後續項目建設留下寶貴精神財富;工程的建成標誌著廈門成功開闢第二條水源通道,實現了廈漳“同飲一江水,共繪大藍圖”的夙願,為廈門市建設“五大發展”示範市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推動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名片
龍津溪引水工程
龍津溪引水工程是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包括溪口閘壩和溪口-許莊引水隧洞兩個部分。溪口閘壩正常蓄水位70米,最大壩高21米,庫容304萬立方米,集雨面積達463平方公里。閘壩設有4扇弧形閘門,每扇寬13.5米,高10米,重約70噸。溪口閘壩的作用不在於蓄水,而是要在原水進入引水隧洞前抬高水位,讓原水能夠實現自流輸送。
溪口-許莊引水隧洞全長13.842公里,每天可以把約50萬立方米的原水輸送到廈門。它是一條自流隧洞,利用進水口和出水口的落差,讓原水從長泰自己“跑”到廈門。這種隧洞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約能源,無須加壓。
背景
大禹獎
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是全國水利工程行業優質工程的最高獎項,評選以工程品質為主,兼顧工程建設管理、工程效益和社會影響等因素的優秀工程,由中國水利工程協會組織評選,每兩年評選一次,評選工作按申報、初審、現場復查、評審和獎勵等程式進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