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旗山湖千畝湖體開挖 閩侯全力打造福州版威尼斯

2019-01-02 10:49:48|來源:福州新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旗山湖千畝湖體開挖 閩侯全力打造福州版威尼斯

  旗山湖效果圖。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見習記者 林斯妤 通訊員 陳建鋆 張存金

  新的一年,閩侯以“奔跑”的姿態亮相。元旦假日期間,閩侯旗山湖工程迎來新進展——千畝湖體啟動開挖,護岸和景觀工程同步動工。記者了解到,整個工程工期3年,建成後將是福州第一大湖,也是全市綜合性生態公園,更是大學城創新創業“智谷”,福州版威尼斯未來可期。

  旗山湖工程是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調整提升規劃佈局和防洪排澇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位於福州大學新校區的中心共享區,北臨大學生藝術中心及省教育學院,南接工程學院,東西兩側分別連通輪船港河與溪源江,是一座兼具水利與景觀的綠色生態湖。據介紹,工程規劃面積1876畝,總投資約33億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資約4億元。

  湖體水域超千畝,將是福州第一大湖

  元旦假期第二天,記者在動工活動現場看到,多臺挖機、渣土車整裝待發。“湖體開挖、護岸和景觀工程將同步啟動建設。”項目施工方告訴記者,湖體開挖後將引進溪源江和閩江水,建成後湖體水域面積將達1063畝,是福州第一大湖,中心湖深將達4.8米左右。

  施工方將採取截流分段施工的辦法,投入上百台套設備,盡全力加快建設。“預計湖體開挖工期在1年半左右。”施工方相關負責人説。

  除水域面積大這一看點外,旗山湖景觀綠化同樣備受關注。記者了解到,景觀綠化面積規劃813畝,包括半島花岸區、湖灣藝苑區、右岸活力區、南林岸芷區、溪畔休閒區等。

  在各大分區中,將根據現狀植入城市功能,並結合人文因素,打造旗山湖十大景、三十小節點。“十大景包括白鷺洲葦、清風扶柳、古木交柯、桃花渚島等。”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十小節點則包括金羽園、練橋、智園等。

  同時,項目將建設6米寬的環湖路,分為2米漫步道,4米跑步道。“環湖步道可騎可跑可走,且不中斷,串聯起十大景和三十小節點。”該負責人説。

  新增防洪排澇通道,繞到葛岐水閘直排閩江

  除景觀建設外,防洪排澇系統也是旗山湖工程的重點內容。項目將配套環湖護岸、供水供電、智慧網絡等工程設施,工程設計防洪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

  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水利工程駁岸多為硬質,旗山湖則建設自然岸線,緩坡、草坡入水,擁抱湖面。

  閩侯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旗山湖湖體建成後,將形成一個小型蓄水庫,為旗山片區增加蓄洪能力120萬立方米。“湖體將與溪源江、輪船港河連通,形成新的防洪排澇通道。”該負責人説,目前旗山片區排洪要繞到葛岐水閘,將來通過旗山湖可直排閩江。

  建設生態水系,為全市最大海綿設計實踐基地

  旗山湖還將打造生態水環境,助力城市海綿建設,成為生態福州的重要一環。

  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在生態海綿岸線設計上,將有自然彎曲的河岸線,有深潭、淺灘、泛洪漫灘,有天然的砂石、水草、江心洲(島),有野趣、鄉愁……“此項目也是福州最大的海綿設計實踐基地”。

  值得一提的還有,全岸線採用生態駁岸,不設置欄杆。同時,現狀的河道、較大樹木、村落都將保留,創造綠、水相融和的“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生態空間。“特別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樹,建立生物走廊與鳥類棲息地,如大量種植櫻花林,營造繁花島嶼等。”該負責人説。

  打造旗山“智谷” 上街大學城提檔升級

  在旗山湖功能佈局上,閩侯方面表示,將發揮大學城和文化資源優勢,突出校地聯動,凸顯旗山湖的共享、共創功能,以旗山湖環湖公園、溪源江為紐帶,串連上街大學城、高新區,打造旗山湖創新創業“智谷”,推動産業、科技、人才、生態融合發展。

  具體規劃上,將設計有旗山中心、體育中心、藝術中心、商住組團、交通樞紐組團等。其中,旗山中心功能導向為多業態組合,重點打造遊客服務、軟體園園地、創意展示、旗山水街、創客公社、海西院士工作室、旗山沙龍論壇等;藝術中心規劃設計有數字會館、博物館、高科技體驗中心等。

  在具體建築形態上,將以“臨水獨棟+外擺空間+穿街水道”的開放式空間組合,構建層次豐富的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