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展更加創新開放的海洋經濟,打造福州高品質發展新增長極,政協委員熱議“海上福州”建設——風從海上來 揚帆新航程
馬尾港。
福州日報記者組 文/攝
江海興,則福州興。
海洋,是福州發展的一大優勢。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親自領導福州的現代化建設,立足於推進和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與全面實施“3820”發展戰略,作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的戰略決策。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歷屆市委、市政府接力傳承“海上福州”戰略,深耕做大海洋經濟,福州的廣袤海洋展現出無限的生機活力。據統計,2017年我市海洋經濟生産總值1983億元,同比增長14.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預計2018年將突破2200億元。
在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十一屆七次、八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市提出加快建設創新開放綠色幸福的現代化福州的“十二項行動”,其中包括“海上福州”崛起行動;提出加快“海上福州”建設,努力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推動福州由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跨越。
4日,在參加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分組討論時,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寧再次“點題”加快“海上福州”建設,引起政協委員們的廣泛共鳴。
“海洋經濟,福州大有可為!”委員們表示,新一輪“海上福州”的建設號角已經吹響,要進一步加快海洋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破除阻礙發展的制約瓶頸,推動我市海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打造福州發展的新增長極。
革新思路,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連江縣素有“中國鮑魚之鄉”之稱。去年10月26日,由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建造的全國首個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振鮑1號”在連江縣苔菉鎮3公里外的外海正式下水啟用,標誌著連江鮑魚養殖開始向深遠海進軍、向機械化模式轉變。這場鮑魚産業的“養殖革命”、顛覆傳統的思路革新,讓委員們津津樂道。他們表示,建設“海上福州”,産業是支撐,以創新思維加快轉型升級是關鍵。
在福州的海洋經濟構成中,漁業佔據著重要的比重,致公黨福州市委會在提案中建議,要加快傳統漁業的轉型升級,打造深海養殖産業鏈,培育産業集群;依託我市造船業基礎,加強與上海振華重工集團的合作,在連江、羅源等地建設深海養殖飼料生産基地、深海養殖裝置和設備生産基地;引導羅源灣等地農民以成立合作社模式,加盟深海養殖産業。在深海養殖形成規模後,進一步推動我市海上風電、海上觀光旅遊業的發展,實現一二三産的深度融合。
培育海洋新興産業,也是委員們關注的話題。
“隨著‘海洋牧場’在全國升溫,未來海工裝備、涉海高新産業、涉海旅遊業的開發將極具潛力,尤其是海工裝備,春天已經來臨。”政協委員嚴松認為,如今的海工裝備不僅指船舶、碼頭裝備,還包括深海智慧養殖裝備,我市應引導更多的海工裝備企業進入這一新興領域,提升整體製造實力,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建議,打造以長樂和連江為主的兩條濱海發展軸,兩翼齊飛、聯動發展。建議運用長樂的“互聯網+”技術,助力連江將裝備製造産業升級為“智造”産業;連江則為長樂提供實體經濟依託,培育發展漁業、養殖裝備、海上旅遊等優勢産業。
臨港産業方面,農工黨福州市委會在提案中建議,堅持高站位、規劃先行,編制實施福州灣區經濟發展規劃體系,建立江陰灣、松下灣、羅源灣三大港區對接溝通協同發展機制,按照適度超前、共建共聯原則,積極構建內暢外聯、便捷高效的區域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形成福州港口群,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以海為媒,讓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晨曦微露,在非洲西北部的毛裡塔尼亞,由榕企宏東漁業投資建設的我國境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此時,在福州馬尾、連江等地,遠洋漁業船隊再次拔錨起航,迎著朝陽劈波斬浪,開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大膽“走出去”,積極“引進來”。去年,中央批准的唯一冠名“海絲”的博覽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在福州盛大開啟。來自五大洲25個國家、52個城市和組織的會員代表相聚榕城,共謀海上合作發展,密切藍色夥伴關係。
委員們認為,福州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特別是近期福州成功獲批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羅源灣港區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海上福州”迎來新的機遇窗口。
“福州應充分發揮‘五區疊加’和港口、遠洋漁業等優勢,進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度參與海洋經濟合作,實現互惠共贏。”在水産行業打拼了近40年的政協委員林春強説,福州遠洋漁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建議福州以‘漁’為媒,在開展遠洋捕撈、境外養殖、漁業協作、水産品交易等方面,深化與世界各地特別是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漁業合作,不斷做大做強漁業這一傳統優勢産業”。
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建議,充分利用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平臺,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加速海洋高新技術引進與融合;立足福州優勢特色,推動全市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促進優勢海洋産業“走出去”,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拓寬海洋經濟發展空間。
“福州可以先行先試、大膽開拓,發展海上旅遊。”政協委員李恩福認為,目前,一些沿海大城市都建有郵輪母港,福州是全國第五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建議福州儘快建設郵輪母港,通過開發毗鄰無人島,建設配套旅遊園區,吸引境內外遊客來榕旅遊。
深化改革,營造優質發展軟環境
當前,福州正在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主要任務是推動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開展涉海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打造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功能平臺。
對接國家戰略,委員們建議,要堅持用改革創新的理念,來謀劃思路、解決問題,突破資金、人才、技術、法治、生態等方面的瓶頸。
民盟福州市委會在提案中建議,以創新驅動科技興海,高起點、高規格籌建福州海洋研究院,積極對接福建省海洋虛擬研究院,通過整合國內外海洋科技資源,研究開發重點産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推動海洋産業加快發展。同時,構建新型海洋智庫體系,提升海洋軟實力。
政協委員嚴松建議,建設海洋經濟和金融合作創新平臺,為全市、全省的海洋科技、海洋工程、海洋裝備製造、遠洋漁業、海洋生態等海洋經濟提供專業的金融保障服務。結合福州市境外遠洋漁業綜合基地等平臺的建設,改進傳統漁業運營模式,做大做強福州優勢産業。
民建福州市委會在提案中建議,推進跨境電商政策體系和監管體系創新,構建高效、便捷、安全的跨境電商管理模式,把福州建設成為全國領先、“跨境貿易+産業支撐+綜合服務”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綜合性跨境電商示範基地。
市政協委員陳立新建議,加大力度引進海事海商、涉外法律服務市場的培育,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海事海商、涉外法律業務的培訓和專業人才的培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