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廈門持續打造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 提升宜居度

2019-01-07 09:55:30|來源:廈門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廈門市持續打造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 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宜居度

【要聞】【廈門】【滾動新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持續打造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 提升宜居度

  城市綜合整治提升讓廈門更具魅力。圖為五緣灣風光。(本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2019年1月4日,廈港片區民族路。夕陽的余暉,給老騎樓鍍上了一層金色,也灑在新的瀝青路面上。沿街店舖,或洋溢著文藝范,或散發著古早味,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來客。65歲的老陳,沏上一壺鐵觀音,品味著濃郁的茶香。“去年,廈港片區就跟改頭換面了一樣。”老陳説,“原來坑坑洼洼的路面,翻修後變得平整多了,電線桿被移除了,騰出更多的走路空間,自來水的水量變大了,還能用上管道燃氣,外墻上淩亂的電線、空調機等也都規範起來了。”

  古樸的廈港片區,外在“顏值”提升了,地下“裏子”也夯實了,這正是廈門市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的一個生動寫照。一年多來,廈門市大力開展城市綜合整治提升工作,注重精細化、科學化、智慧化管理,同時,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島外新城建設,持續打造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讓城市更具魅力,同時也讓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開展“微整形”

  老城煥發青春活力

  城市的發展,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傲立於時代潮頭。建成于1921年的廈禾路,經歷了多次拓寬和改造,從1993年的廈禾路舊城改造工程,到2007年配合BRT高架橋建設,每一次改造,都助推了城市的發展。2018年,廈禾路又迎來提升改造,和前幾次不同的是,這次改造是“微整形”。地下,老舊燃氣管道、排洪管道實現換新,地面,以局部修復為主,對沿線路面坑洞及病害進行處理,地上,對跨線橋、人行天橋重新涂裝。一些非機動車路口還進行了“消坎”處理,小小的細節,讓騎行和步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2018年,在廈門市第二輪城市綜合整治提升工作中,廈禾路、雲頂路、禾祥東路、翔安春雲路等島內外30多條主次幹道的街區立面、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兩違”治理等都通過“微整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垃圾分類以後,小區更加清潔衛生了。”家住岳陽小區的王阿姨向記者講起小區環境的可喜變化。2018年,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成效顯著。在住建部的考核中,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獲得全國第一。升級“門前三包”制度、整治戶外廣告招牌、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背街小巷保潔水準……在一系列軟體硬體綜合施策下,老城區的品質品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融入新理念

  新城綻放獨特魅力

  傍晚時分,家住翔安洋唐的楊女士帶著孩子,在鼓鑼水系公園散步鍛鍊,“家門口有個這麼美的公園,實在是太幸福了。” 2018年建成的鼓鑼水系公園位於翔安南部新城,除了建設慢行系統、木棧道等休閒娛樂設施外,這裡還有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透水混凝土等“海綿”設施,是一座兼具休閒、娛樂和“海綿”功能的大型公園。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為城市的發展轉型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式。近年來,廈門市大力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尤其是在翔安南部新城和馬鑾灣新城試點片區,實施了一大批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城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優質生態産品供給明顯增加。

  地下綜合管廊,對於破解“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提升市容環境,保障電力、通信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都有重要意義。廈門市在推進島外新城建設時,同步規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2018年,翔安南部新城14.33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成投用,環東海域新城美山路地下綜合管廊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正在為島外新城高品質發展、居民高品質生活提供堅實保障。

  環東海域新城濱海旅遊浪漫線一期建成開放、馬鑾灣新城帶狀公園建成開放……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準管理的島外新城,不斷結出碩果,綻放出獨特魅力,有力拓展了城市發展的空間,也成為越來越多市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新載體。(廈門日報 記者 吳海奎)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