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努力開創“五個泉州”建設新局面

2019-01-09 17:45:24|來源:泉州晚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王永禮在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摘登

  一、2018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中共泉州市委領導下,市人民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和市委決策部署,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堅持穩中求進,落實新發展理念,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實施趕超三年行動計劃,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好“六穩”工作,全力推進産業升級、城鄉統籌、民生改善。全市實現生産總值8458億元、增長8.9%(預計,下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60億元、增長9.1%,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861.1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4.2億元、增長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80元、增長8.5%,完成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高品質趕超邁出堅實步伐。

  一年來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全力穩增長,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戰役式推進“項目攻堅2018”。分主題連續開展“大幹40天、比拼開門紅”、審批服務月、招商突破行動、年底的“百日大會戰”等活動。列入省“五個一批”項目3580個、總投資3.2萬億元,居全省第一。423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79億元。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1%。精準幫扶企業發展。出臺穩定外資外貿、穩定工業、獎勵工業用電等扶持政策,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一線辦公”活動周,兌現企業扶持資金47億元,落實稅收減免115億元。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健全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機制。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非法集資等行為,深入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實現不良貸款率“三連降”。

  (二)發力供給側,産業轉型步伐加快。推進“三大板塊”成形成勢。全市工業投資增長28%,150個製造業龍頭項目完成投資600億元。傳統、重化、高新産業産值比例為59:25:16。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42項創新舉措,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18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32家。深入實施人才“港灣計劃”,新認定高層次人才1087人。推進“中國製造2025”獲國務院表揚。推廣應用數字化生産線127條、智慧裝備和工業機器人1330台(套),新增國家級智慧製造項目3個、服務型製造示範項目4個,被授予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推進“第三産業提升年”活動。服務業百大項目完成投資182億元,新增服務業營收超百億企業2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90家。網商産業園新增入駐市場主體3.5萬家。全市接待遊客6613萬人次、旅遊收入1063億元,分別增長20.8%、26%。推進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58億元,劃定水稻生産功能區59.8萬畝。實施現代農業建設項目66個,完成年度投資15.9億元。

  (三)系統推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推進41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落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意見及細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證照分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實行個體工商戶全程智慧化登記。企業開辦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全年市場主體增長57%,平均每天新增874戶。新行政服務中心投用,92個單位進駐,醫保、社保、燃氣、水、電等1090個便民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推行“一門一號一窗一網”改革,梳理髮布“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清單。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制定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行動方案及配套措施,出臺加大信貸投放、無還本續貸管理、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績效考核等舉措,全市貸款餘額增長5.3%;通過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崗等,降低企業用地用工成本;發佈鼓勵民營企業投資項目清單,支持民營企業未分配利潤再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政府項目,累計落地PPP項目43個、總投資520.7億元。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市級國資集團公司加快實體化、市場化運作,資産總額突破1300億元。加快海絲先行區建設。對接外資項目262個、總投資267.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1.9億元、增長9.4%,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達911億元。獲批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總部“遠方的故鄉”阿拉伯文化展覽、2018世界閩南文化節(迪拜)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24場。出臺促進泉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73條措施,金門供水工程順利通水。密切與港澳僑合作,“泉籍青年精英故鄉行”成為品牌,海外重點僑社、僑領聯絡聯誼得到拓展,僑務工作基礎更加紮實。

  (四)注重宜居度,城市面貌明顯改善。環灣建成區面積達22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66.7%。加快古城提質。深入開展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實施古城“七個一”示範工程,完成金魚巷整治,開工小山叢竹公園、中山路保護提升示範工程,基本建成“東亞之窗”文創園、泉州美食城。推進新城集聚。全面啟動東海後埔、臺商區白沙、晉東新區等片區建設。福廈客專、興泉鐵路、廈漳泉城市聯盟路、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等加快推進,泉州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市公共文化中心春節前可正式投用。水線9個公園陸續建成開放。加強城市治理。規範中心市區共享單車管理,開展內溝河、工地文明施工、渣土車文明行車、老舊小區等綜合整治。執行市人大《關於加快全市垃圾分類處理利用的決議》取得初步成效,中心市區大件垃圾、園林垃圾初步實現“大分流”,中心市區參與居民約2.4萬戶。開展國家“智慧汽車基礎設施和機制建設試點”。實施“百日拆違行動”,全年拆除“兩違”594萬平方米。

  (五)突出補短板,人民得到更多實惠。認真實施市委“四心”工程、民生“XIN”行動,順利完成36件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組織實施19個專項行動方案。開展“千村整治、百村示範”美麗鄉村建設131個;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152個“空殼村”全部消除,2436戶貧困戶住房條件得到改善,造福工程搬遷1443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1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5%。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規劃,新增中小學學位1萬個。推進健康泉州建設。市婦産醫院一期開診,老年醫院完工,全市新增醫療機構床位2550張。組建市第一醫院醫療集團,在石獅、永春、德化試點建設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開展醫療“暖心服務”三年行動,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居全省前列。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提升文化軟實力。深入實施“萬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務,建成“百姓書房”73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24個,舉辦公益性專業劇團演出1332場,啟動“文化泉州雲”項目,獲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15名,獲評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新增城鎮就業12.7萬人。建立全市統一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住院實際報銷比率提高9個百分點。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低保標準和補助水準進一步提高。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安置房辦證歷史遺留問題有序解決,住房價格保持平穩。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執行市人大《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流域水環境保護的決議》。集中攻堅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項目,一批重難點項目順利完工。河湖長制工作經驗獲中央改革辦總結推廣。深化環保設施與能力建設大會戰,完成投資54.8億元,市工業廢物綜合處置中心投入試運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信訪違法行為集中整治經驗被中央信訪聯席會議推廣。建設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安全生産形勢持續穩定。推動雙擁工作邁上新臺階。健全軍人優待政策,完善十項擁軍舉措,著力解決駐泉部隊軍改需求和軍人“三後”問題。圓滿完成“國際軍事比賽—2018海上登陸賽”支前保障工作。

  (六)堅持轉作風,從嚴治政更為紮實。在政府系統興起“大學習”熱潮。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優良作風,馳而不息糾正“四風”,狠抓巡視巡察發現問題整改。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44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支持市政協履行職能,主動接受民主監督,辦理政協提案668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紮實推進依法行政,穩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

  二、2019年工作目標任務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是三年趕超承上啟下重要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準開放,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進一步落實“六穩”工作,圍繞市委“作答時代命題、聚力趕超攻堅”要求,呼應泉州人民新關切、新期盼,打好轉型組合拳,建好城市展示面,造好活力大環境,努力開創“五個泉州”建設新局面,勇當“新福建”建設主力軍。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産總值增長8.5%-8.7%,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增長2%-2.5%,工業增加值增長8%-8.5%,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10.1%-10.4%;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4.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1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出口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一)著力賦能實體經濟,推動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

  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市。一是致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民生消費品製造基地。完善産業生態圈。實施龍頭成長計劃,抓好重大傳統産業項目52個,認定産業龍頭企業300家以上;大力發展標準代工、高端代工,培育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1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以上;突出在細分領域、重要工序開展“機器換工”。爭創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制約。支持組建産業創新聯盟,開展印染、後整理等關鍵材料和工藝的聯合攻關,組織智慧製鞋噴膠生産線、陶瓷閥芯組裝機等重大專項研發。實施消費品科技賦能計劃。引導企業植入現代科技和商業模式,加快實現從賣産品到賣體驗、賣服務轉變。二是致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綠色石化基地。統籌泉港、泉惠園區發展,發揮聯合石化、中化等“油頭”帶動效應,加快推進中化乙烯等23個石化産業重點項目建設,鑄鏈發展石化新材料和精細化工,著力拉長“化尾”。三是致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半導體産業基地。全市域統籌佈局産業鏈招商項目,圍繞三安高端半導體、西人馬等龍頭,加快矽品、信達光電二期等配套項目投建步伐,培育壯大積體電路、化合物半導體、石墨烯等産業。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集聚科技創新全要素,力爭研發經費支出增長30%以上。鼓勵全市工業500強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團隊)、開展研發活動;新增入庫瞪羚企業40家,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40家以上。加快規劃建設“泉州科技城”,一院一策引進“國字號”研發機構,支持中科院大學落地建設智慧製造學院。認真落實人才“港灣計劃”,支持31家龍頭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引進産業發展急需的本科及以上人才1萬人。

  大力發展新産業新經濟。緊抓“産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産業化”培育,抓好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産業園、泉州軟體園等重點載體建設,大力發展軟體、積體電路設計、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産業。推動人工智能與産業融合發展,爭取在智慧工業機器人、智慧晶片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抓好晉江“互聯網+鞋業”、南安“互聯網+泛家居”、德化“互聯網+陶瓷”等省級鏈條化試點項目,打造3個以上行業領域工業互聯網示範平臺。培育壯大軍民融合産業,支持企業承接“軍轉民”科技成果轉化,參與軍品研發生産。

  加快現代服務業提質擴量。持續開展“第三産業提升年”活動。製造服務要立足生産基地優勢,發展智慧物流、智慧倉儲,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確保3A級以上物流企業超百家;扶持建設創意孵化、工業設計、垂直電商、供應鏈管理、檢驗檢測認證等示範平臺,建設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消費服務要突出培育體驗經濟、全渠道經營、新零售等新業態,新增限上商貿企業200家;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文旅服務要按照“亮點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間在生態連綿帶”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抓好“一社一遊一點”三大提升工程,講好泉州故事,發展六大旅遊産品,培育“泉州伴手禮”品牌,力爭接待遊客、旅遊收入均增長20%,打造海絲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

  做實高品質趕超項目支撐。開展“項目攻堅2019”,進一步充實趕超項目庫,加快“五個一批”項目梯度轉化。實施在建重點項目460個、總投資7991億元,力爭開工項目75個、竣工75個。強化大招商、招大商“一把手”工程,完善“三個三”招商工作機制,探索在泉州開發區、臺商投資區成立招商公司,力促重大産業項目接續落地。

  (二)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準

  建設現代農業。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業産業振興建設項目工程包,啟動農業龍頭企業、農産品標準化基地、農産品初加工中心、“三品一標”認證農産品、特色産業村等“五百示範項目”。開工建設白瀨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加快推進永春馬跳水庫、山美水庫至惠女水庫連通工程等項目。

  建設美麗鄉村。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紮實推進“一革命四行動”。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新建鄉鎮公廁61座、農村公廁143座。實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開展農村生活垃圾乾濕分離試點。實施農村污水治理行動,新增467個行政村建設1個以上生活污水深度處理設施,新改建三格化糞池5.8萬戶。實施農房整治行動,開展農房“平改坡”改造和裸房整治試點,努力解決農民違規建房、私搭亂建等問題。實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動,推進村莊“三邊三清”,改造公共照明,整治桿線“蜘蛛網”;全面落實路長制,加快農村公路“單改雙”,深入實施縣、鄉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四好農村路”。

  建設殷實鄉村。開展農民工創業聯盟行動,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推廣扶貧“三百”工程,多渠道扶持壯大薄弱村集體經濟。支持推動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將結對幫扶貧困戶的時限及各項扶貧政策延伸至2020年,落實一塊茶果菜園、一欄家禽家畜、一人實現就業“三個一”措施,做到生産扶持、建房補貼、醫療援助、就業引導、就學補助“五個到戶”,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

  (三)著力踐行“晉江經驗”,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幫民營企業就是幫自己人。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深入實施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行動方案,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把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清理拖欠民企賬款、靈活確定工業用地出讓年限、處理産權歷史遺留問題等工作,一件一件辦好辦實。落實黨政領導與企業家懇談會、涉企政策諮詢委員會制度,完善“12345”企業服務熱線,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推動重大改革落細落地。深化營商環境提升行動,落實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深化“材料瘦身”“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提升市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功能,加強縣鄉行政服務標準化建設,打造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改革,推動銀行業機構落實小微企業貸款“兩增兩控”目標,推廣實施“銀稅互動”,力爭全市製造業貸款增速達到GDP增速水準;鼓勵推動企業改制上市、登陸科創板,探索民營龍頭企業實施市場化“債轉股”,推進海峽股權泉州交易中心設立“股改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支持國有企業參股收購上市公司,建設運營小微工業園。創新産業園區管理機制,實行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推動經營性用地、園區物業、基礎配套設施資産化。

  推動全面開放走深走實。紮實推進海絲先行區建設,形成更多可視性成果。開展“外資攻堅年”活動,推動100個重點外資合同項目到資落地,深化與2-3家台灣百大企業合作。實施外貿經營主體培育“雙十、雙百、雙千”工程,辦好海絲國際品牌博覽會和泉州品牌“境外行”“海絲行”活動,支持企業全球化佈局。用好石獅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規劃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提高臺商投資區綜合發展水準,力爭在引進台資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落實惠臺惠企措施,加強對臺民間交流交往,完善互聯互通機制。密切與港澳僑雙向交流合作,用好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加強“四有”“三新”人士聯絡聯誼,規劃建設僑商總部,更好發揮僑資僑力僑智作用。

  推動區域發展協同協作。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推進廈漳泉同城化建設。突出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快捷聯通,加快打造“協同區2小時、都市區1小時”交通圈。推動臺商投資區、泉州“芯谷”與廈門園區對接,擴大思明園、湖裏園、長汀園等合作實效。

  (四)著力提升品位品質,建設現代環灣中心城市

  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加強環灣新城核心區的整體謀劃和重點塑造,抓好晉江下游兩岸及入海口景觀風貌、洛陽江流域整治等專項規劃,開展重點片區城市設計。發揮新城建設統籌委員會作用,加強對重大規劃、重大平臺、重大設施和産業佈局的總體把控。

  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打造古城保護樣板。深化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抓好64個古城重點項目,全面推開“七個一”示範工程。科學佈局文創産業、精品酒店、研學旅遊、非遺展示等業態。提高新城集聚效應。聚焦165平方公里新城陸域範圍,實施106個新城重點項目,集中力量推進東海後埔、後渚、臺商區白沙、晉東新區等片區開發改造,努力把“兩江”入海口打造為城市形象高地。大力發展都市型産業,加快建設東海總部區,培育樓宇經濟。高標準打造南北翼。加快泉州“芯谷”南安園區開發,推進泉港石化工業園安全控制區建設。立足城鄉統籌,建好22個“鎮級小城市”、13個特色小鎮。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成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做好東海、金嶼、百崎、武榮等跨江跨海通道前期,加快打通兩重環灣、兩重環城路網,完善環灣交通體系。推進興泉鐵路、福廈客專、廈漳泉城市聯盟路等項目建設,抓好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等項目前期,加快石湖、石井等口岸泊位建設,實施泉州晉江機場改擴建工程,完善泉州對外連接通道。

  提升城市景觀風貌。圍繞打造山水田園城市,落實“一環一灣十廊道”規劃,組織實施百崎湖、九十九溪等19個生態連綿帶項目。抓好“市民常走、客人常走”道路景觀建設,完成“兩高”沿線整治,建成桃花山至觀音山綠廊、大坪山步行環線、綠道二期工程,持續提升37條城鄉重要通道景觀風貌。

  加強城市精細管理。認真執行市人大《關於加快全市垃圾分類處理利用的決議》,加快垃圾“大分流、小分類”,全面推進垃圾分類進校園。緊盯市民最期待的“關鍵小事”,抓好住宅加裝電梯、老舊社區整治、公共交通、過街天橋、停車場、防洪排澇等項目,開展人行道凈化和自行車專用道建設。出臺規範線路敷設和用電行為指導意見。拓展“數字城管”平臺功能,完成國家“智慧汽車基礎設施和機制建設試點”。深化“兩違”綜合治理。

  (五)著力傳承歷史文脈,打造泉州共同精神家園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深化“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身邊故事、共同銘記”等活動,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機制化。深化全國農村移風易俗工作試點,開展婚喪禮俗整治。

  弘揚傳承歷史文化。堅持不懈推進“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做好第八批國保申報工作。落實文物保護和安全“五納入”,實現國保單位監測預警平臺全覆蓋。實施閩南文化保護示範工程,辦好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加快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成投用歌舞劇院、“文化泉州雲”項目,加快美術館、“百姓書房”建設步伐,深化文藝精品創作工程。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認真籌備世界中學生運動會,辦好國際大體聯世界盃、2019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第十一屆市運會等賽事。

  (六)著力守護綠水青山,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實施大氣減排治理項目40個,強化臭氧污染防控,建成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強化以流域為單元的系統治理,實現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86%以上。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力度,實行危險廢物信息化全過程監管。深化環保設施與能力建設攻堅,加快推進垃圾焚燒設施和餐廚垃圾、建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推進生態文明試驗。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堅決抓好環保督察、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完成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試點、自然資源産權制度等7項改革任務。

  推進節約循環發展。落實環保倒逼機制,加快淘汰落後工藝和過剩産能。開展重點企業能耗、水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對標改造行動,建好德化陶瓷、泉港石化等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

  (七)著力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3萬個,確保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創建一批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支持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深入實施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專項規劃。開展小學課後服務試點。推進“雙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和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抓好首批23個産教融合實訓基地,爭創國家産教融合型試點城市。落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探索推進編外合同教師擇優入編。

  建設公平普惠的健康泉州。抓好市一院二期、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婦産醫院二期、頤和醫院等14個重點醫療項目,支持華僑大學建設附屬醫院,全市新增床位3500張。深化醫改工作,深入推進市第一醫院醫療集團和石獅、永春、德化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實施高端人才和實用型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引進兒科、産科、重症醫學、精神衛生等緊缺薄弱學科的人才。深入開展“暖心服務”行動,進一步加強醫風醫德建設。健全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制度,鞏固深化食品藥品網格化監管,毫不鬆懈抓好非洲豬瘟防控,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農民工更高品質更充分就業創業。繼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大病醫保制度,優化醫療救助政策。優先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支持12個街道和重點鄉鎮建設照料中心、139個村建設養老服務站,推廣智慧養老服務。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持續推進棚戶區、農村危房、石結構房屋改造,建立穩定房價長效機制。

  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推進“城安系統”建設,縱深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強電信網絡犯罪綜合整治,抓好信訪法治化建設,打造更高水準“平安泉州”。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産責任制及省、市實施細則,堅持安全生産“四個一定”,突出隱患零容忍、預案實戰化、處置專業化,營造安全發展環境。深化雙擁共建,服務駐泉部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維護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落實軍人榮譽體系建設,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提高政治站位,更自覺更堅定。把政治建設放在政府自身建設的首位,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貫徹執行中央方針政策,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要求,抓好中央、省委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

  強化責任擔當,馬上幹務實幹。圍繞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細化、量化、實化政府工作,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建立主要任務工作臺賬,實行清單化、項目化管理,做到一個專項、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嚴格依法行政,講規矩講法治。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年”活動,提升憲法意識,落實政府機構改革,加快政府規章制定,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進政務公開。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高品質辦理建議提案。

  加強廉潔自律,築防線守底線。堅定不移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加大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力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持之以恒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堅決糾正,以政府的“清廉指數”提升人民的“滿意指數”。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