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政府的錢怎麼花: 升級産業 改善民生 優化城建
最新航拍(記者 王火炎 航拍器攝)
今年廈門市將集中財力支持産業轉型、民生保障、城市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支出。
預算報告被形象地稱作“政府賬本”,每年政府的錢怎麼收、怎麼花,一筆筆都有精心安排。在昨日召開的廈門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提交代表們審議的《關於廈門市2018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預算草案的報告》透露,2019年,廈門市政府除了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外,將繼續帶頭過“緊日子”,從嚴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集中財力支持産業轉型、民生保障、城市建設、生態環保等領域支出。
回眸2018
今年,市財政局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四本預算,全部提請市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上述“四本賬”構成了全口徑預算,讓代表們清楚地知道政府有哪些收入來源,總共有多少錢,花到哪去了。
一般公共預算:全市總收入1283.3億元,增長8.1%,其中:地方級收入754.5億元,增長8.3%;全市支出892.5億元。市本級收入534.9億元,增長8.7%,市本級支出505.3億元。
政府性基金預算:全市收入399.1億元,全市支出446.8億元。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市收入18.9億元,全市支出14.6億元。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市收入243.9億元,其中:保費收入199.6億元,財政補貼收入11.5億元。全市支出175.2億元。
關鍵詞
穩增長促轉型
堅持把支持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財政收入實現有品質的平穩增長。
幫扶企業措施有效
投入33億元。出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工業穩增長促轉型等政策,加大工業企業投資、技術改造等獎勵,助力企業擴産提質。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全年為企業減稅降負超300億元。
産業轉型步伐加快
投入50億元。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出臺企業上雲、人工智能等扶持新政,重點支持積體電路、生物醫藥、軟體信息、新材料等産業發展,新增計算機與通信設備、機械裝備、文化創意等3條千億産業鏈群,千億産業鏈群累計達到8條。
創新引領作用增強
投入20億元。聚焦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工業企業,加大科創孵化器、企業研發經費等獎補力度,鼓勵企業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全市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規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68%。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投入18億元。支持大通關一體化建設,政府性收費降至大陸口岸最低水準,通關效率大幅提高。出臺促進外商投資、總部經濟發展等政策,優化投資和營商環境,總部經濟集聚效益顯現,總部企業稅收增長20%以上。
關鍵詞
補短板促均衡
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要求,做好民生支出保障工作,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七成以上,努力改善社會民生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教育發展擴容提質
投入40億元。建成中小學項目20個,開建幼兒園項目20個,新增學位2.75萬個,為歷年最多。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補助標準,鼓勵國有企業、優質民辦學校參與辦學。實施60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品質提升項目,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島外、農村拓展。
健康廈門加快建設
投入39億元。建成廈大翔安醫院、心血管病醫院和一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增醫療床位4000張。設置“名醫工作室”,柔性引進專家170名。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財政補助資金適度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助力深化分級診療改革,讓民眾就醫更加便利。
民生兜底紮緊扎牢
投入33億元。加強困難群眾幫扶,落實困難群體醫療救助、殘疾人生活補助等政策,將重殘、重疾群體納入低保範圍。城鄉居民醫保財政籌資標準從450元提高至650元,擴大大病醫保受惠範圍,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為超過12萬人次提供就業創業培訓服務。
惠民實事有效落實
投入59億元。支持36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開建保障性住房2.8萬套,推出1.97萬套,出臺住房租賃試點扶持政策,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逐步構建。促進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加大食品安全監管投入,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基本建成。
關鍵詞
優環境促協調
多渠道、低成本籌集資金保障城市建設和運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和宜居度。
新城建設提速提質
投入69億元。高起點、高標准保障島外新城公建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新城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圓滿完成三年試點建設任務,地下綜合管廊績效考核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
鄉村振興加快實施
投入26億元。出臺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推動8個市級重點示範村、12個市級示範村和30個美麗鄉村建設,2個村莊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建設,9條主要溪流及其他小流域整治順利推進。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投入101億元。軌道交通1號線運營安全有序,2、3、4、6號線工程加快推進,國道324改線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建成通車。全面推進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開展新一輪城市提升改造。推進交通疏解工作,增加公共停車泊位1.2萬個。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投入29億元。在全省率先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防治,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垃圾焚燒工程建設,全市93%的居民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在全國形成示範效應。支持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全省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重點企業周邊土壤環境監測。
2018年,市財政部門在不斷優化結構,提升資金使用率,確保我市穩增長、補短板、優環境等項目資金需求的同時,以建設現代財政制度為目標,著力建機制、提績效、強監管,有序推進重點領域財政改革。全年預算管理改革不斷深化,財政監督管理更為有力,政府資産管理更加規範,政府債務風險安全可控。
展望2019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支出840億元,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支出426.5億元。
關鍵詞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安排24億元。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政策,大力培育瞪羚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提升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政策精準度,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強重大技術攻關。
關鍵詞
幫扶企業降本增效
安排37億元。全面落實中央普惠性減稅政策,研究出臺一系列降成本新措施,提升企業降本減負的獲得感。支持民企自主創新、增資擴産及開拓市場,改善民營企業融資和經營環境。
關鍵詞
千億産業鏈群
安排46億元。整合優化扶持政策,支持構建以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産業體系。
關鍵詞
跨島發展戰略
安排116億元。加快實施基礎設施跨島佈局,加快引導公共服務資源跨島覆蓋,加快促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優化與周邊城市接壤區域的醫療、教育資源佈局。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
安排32億元。做精做優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休閒農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開展河湖水系連通、農村河塘清淤和山體林相改造。
關鍵詞
和諧美麗生態環境
安排36億元。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完善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系統,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建成市民健康步道,優化城市環境。
關鍵詞
發展教育事業
安排43億元。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完善民辦義務教育學位補助政策,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中小學提供普惠性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增加學位供給。
關鍵詞
促進醫療提質增效
安排43億元。加快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建設,擴大醫療資源有效供給。落實社會資本辦醫補助政策,引導社會資本舉辦中醫、精神衛生、康復護理等短缺專科醫療機構。
關鍵詞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安排33億元。做好就業創業服務和技能培訓,落實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加快建設一批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推動高端養老項目落地,推進各類保障性住房和産業園區公共租賃房建設。
關鍵詞
促進文體繁榮發展
安排14億元。推進文體設施建設,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和文化惠民演出,提升文體公共服務供給水準。持續辦好大型展會和賽事,辦好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支持創作一批文藝精品,培育高端演藝市場,滿足群眾多層次文體需求。
關鍵詞
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安排18億元。推動公交優先發展,保障“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監管,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增強城市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加大平安廈門建設投入,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關鍵詞
交通設施互聯互通
安排62億元。加大投入建設新機場、國際航運中心、福廈高鐵等交通樞紐項目,促進交通網絡開放聯通。推進廈門港集裝箱幹線港建設,助力“絲路海運”航線有序運營,優化國際航線發展扶持政策,加快建設“海絲”核心區航空樞紐。
關鍵詞
打造自貿試驗區升級版
安排16億元。推進電子口岸建設,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優化財稅扶持政策,推進進口酒類、機電設施、文化出口等重點平臺基地建設,培育壯大航空維修、融資租賃、跨境電商、離岸貿易、黃金交易等新業態,積極爭取市內免稅店等政策。
關鍵詞
擴大經貿合作交流
安排13億元。加快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供應鏈+”等貿易新業態,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外貿轉型升級。推動海絲基金實質性運作,鼓勵企業“走出去”。落實系列惠臺政策措施,支持引進台灣金融企業,鼓勵台灣青年來廈實習、就業、創業。
點擊
完成預算任務
財政怎麼做?
多措並舉促進收入平穩運行
抓好稅源培育,出臺扶持措施,鼓勵企業增産增效;加強市區聯動招商,主動服務總部企業,支持以商引商,培育稅源增長點。優化涉企服務,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措施,優化産業扶持資金綜合管理系統,提升服務企業水準。加強收入組織,科學研判收入趨勢,依法依規組織收入,落實各項提高收入品質的政策措施。
深化改革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逐步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加強重大政策績效評價,深化績效評價公開,試行績效評價結果向市人大報告。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力度,盤活低效、沉澱的存量資金,統籌用於重點領域支出。持續推進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提高預算執行的約束力。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體系,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優化機制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規範政府債務管理,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新增債券額度,妥善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強化國企債務融資監管,建立政府債務資金績效管理機制。完善民生投入機制,科學、合理確定民生領域保障範圍和標準,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標準備案機制,改進醫療衛生、污水處理等領域價格調整和財政補貼機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醫療、養老、教育等領域。健全土地收儲和基建管理機制,完善政府投資項目成本管控機制,避免投資浪費和損失。
強化監督保障資金資産安全
加強重大政策、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工作,配合做好“1+X”專項督查,加強政府採購需求管理,建立預算約束懲戒機制,保障資金安全運行。規範資産管理,完善國有資産報告制度,進一步理順行政事業資産管理權責,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措施。嚴肅財經紀律,嚴控“三公經費”,全市按照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文/記者 陳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