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聚焦兩會:2019南平市政府工作報告全解讀

2019-01-10 19:44:53|來源:大武夷新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福建時間列表】【南平】【移動版】【Chinanews帶圖】聚焦兩會:2019南平市政府工作報告全解讀

【福建時間列表】【南平】【移動版】【Chinanews帶圖】聚焦兩會:2019南平市政府工作報告全解讀

  編者按:1月9日上午,南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市長劉洪建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2018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工作,提出了2019年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安排。本報現予聚焦,以饗讀者。

  回顧 2018 經濟保持平穩發展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項目突破卓有成效

  全市新增“五個一批”項目2785項,總投資5587億元。

  46個在建趕超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5.35億元,355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04.28億元,37個投資工程包完成投資138億元。

  一批重點産業項目建成投産。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成通車。

  綠色産業提質增效

  全面加快落實綠色産業發展行動綱要和七大産業規劃,42個先行工程和294個支撐項目加快推進,七大産業完成投資佔固投的56%;七大産業規上企業增至880家,佔全市規上企業的79.2%。

  全市高新企業發展至4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27.79%。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

  突出實體經濟,出臺一批扶持措施。

  做優第三産業,預計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數4980萬人次、增長20%,旅遊總收入770億元、增長30%。

  “三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措施有力。

  精準脫貧紮實有效。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體制內幹部結對幫扶全覆蓋。1.15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1836人,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5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個“脫帽”、3個申請“脫帽”,20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出列,2017年底新增貧困和返貧人口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生態環境品質保持全省前列。

  “水美城市”加快推進

  持續加快建設“水美城市”,完成投資62.54億元。

  啟動行政中心搬遷,武夷新區加快建設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南平市和3個縣(市、區)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縣城、城區)稱號,6個縣(市、區)獲得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延平城區建設同步推進,“三江六岸”景觀提升工程加快實施。

  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

  高標準編制《南平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全面實施“十大工程”,著力推動“五大振興”。 加快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

  深化“南平機制”,連續19年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

  深化農村改革,農墾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17萬畝,1652個村開展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五級一體”的“互聯網+放管服”雲平臺和網上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在全省率先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全市“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審批服務事項佔總事項數的93%以上,4個政務服務標準獲省級地方標準立項審定。

  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內,新增市場主體4.48萬戶。

  積極推進“生態銀行”建設,組建生態資源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和專家委員會,順昌成立首家“森林生態銀行”。

  完成監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市縣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主動加強閩東北協同發展區、閩浙贛皖福州經濟協作區等經貿交流合作,12個總投資551.5億元的省區域協作重大項目加快實施。推動口岸擴大開放。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民生支出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83.49%,26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

  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7%,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全面實現。

  教育五大提升工程加快實施。衛生服務不斷優化。養老服務顯著提升。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社會更加安定和諧。

  精彩答卷

  ★深化“南平機制”,連續19年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被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南平市和3個縣(市、區)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縣城、城區)稱號,6個縣(市、區)獲得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成功舉辦武夷品牌建設發佈會,制定武夷品牌戰略規劃,打造“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

  ★成功舉辦紀念朱子誕辰888週年系列活動、武夷山國際馬拉松賽、中國龍舟公開賽、閩浙贛皖四省四市民間藝術節等活動。

  ★全市單位GDP能耗、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主要流域水質優良比例和4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任務。

  ★南龍鐵路南平段、武夷新區繞城高速和303線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成通車。

  ★武夷山-曼谷首條國際航線正式通航,武夷山陸地港獲批設立中歐班列裝卸站點。

  籌謀 2019

  奮起直追  落實趕超

  戮力同心、鉚足幹勁,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著力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打造氟新材料、食品加工、專用汽車配件等一批産值超百億的産業集群。加快實施小巨人領軍企業培育計劃,鼓勵現有骨幹企業通過收購、兼併、聯合等方式,引領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發展。力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50家、120家。

  著力打造工業園區。引導各縣(市、區)共同參與各專業園區建設,進一步明確園區産業發展定位,提升園區的承載力和競爭力,提升園區投入産出比。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更加關注民營企業、本土企業發展。優化金融供給,開展“一對一”金融服務對接,落實無還本續貸、循環貸款等政策,推廣“供應鏈融資”等模式,為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實施更加開放的引才引智政策。

  注重效益、持續發力,擴大精準有效投資

  深入開展“項目提升年”活動,深化“五個一批”項目工作機制,紮實抓好447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8億元以上。

  優化投資結構。堅持“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謀劃一批技術領先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以及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細化項目管理,確保項目真正落地建設投産。

  強化要素保障,營造良好的項目成長環境。

  立足特色、發揮優勢,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

  以開拓創新的思路引領服務業發展,加快構築與城市功能相適應、與區域經濟相配套的産業體系。

  突出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培育壯大建盞、建本、點茶、根藝等産業。加快發展健康養生産業,規劃建設一批健康産業園區。大力發展物流産業。鼓勵發展家政服務連鎖經營。提升金融服務水準。

  創新旅遊體制機制,做活做大做強武夷山旅遊龍頭。加大市場行銷力度,辦好第三屆旅發大會,借助OTA平臺提升大武夷旅遊影響力。豐富産品供給。加快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把握方向、重點突破,培育趕超發展新動能

  以招商引資增強發展後勁。力爭年內新引進總投資超5000萬元合同項目350個。

  以新經濟新産業釋放發展活力。力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達110億元。加快推動商湯集團、恩蕊科技、矽谷數模、中電光谷等一批高新科技産業項目實施。

  以“生態銀行”激發內生動力。積極發展單株林業碳匯交易等收益模式,不斷拓展“生態銀行”與産業運營方的合作方式。優化“生態銀行”公司的股權結構,引入專業管理團隊,提升市場化程度。

  以武夷品牌提升産業競爭力。將“武夷山水”打造成為全國生態精品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並推動其由農業向其他産業延伸。全年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0件。

  優化格局、提升標準,加快建設“水美南平”

  全面展示城市形象。統籌流域間縣(市、區)的規劃銜接互補,加快編制《“水美南平”現代化規劃》,打造山水相依、城景相融、人文厚重的宜居環境。用市場化理念發展“水美經濟”,全年投資80億元。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推進城市管理網格化、智慧化、法治化。

  全速建設武夷新區。進一步理順市區管理、運營和行政執法體制,加快行政中心搬遷。圍繞南拓北聯,拉開城市框架,積極推進武夷新區與建陽同城化發展、與武夷山度假區協同發展。

  持續建設延平城區。堅持老城補短板,加快實施主城區東進西擴規劃。堅持新城強功能,促進新老城區互聯互通互動。

  真抓實幹、強基固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8年新增貧困戶全部脫貧,全市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脫貧出列,政和縣實現“脫帽”。

  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做大做強茶葉、果蔬、筍竹、食用菌、種業、畜禽、水産等特色農業。

  全力建設美麗鄉村。統籌推進鄉村規劃設計和風貌營造。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千村整治·百村示範”美麗鄉村工程,實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深化“萬人保潔”機制,開展“消滅垃圾”攻堅戰。

  加快農業農村改革。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進一步深化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推動新時代“南平機制”創新發展。推動下派村支書與科特派等多支下派隊伍互動聯動,深化“找好一條路子、抓好一個班子、建好一個機制、打好一個基礎”的“四個一”工作機制。

  保護優先、示範引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紮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強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持續實施國家儲備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

  深化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

  勇立潮頭、奮楫揚帆,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強力推動改革。不斷深化“互聯網+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統籌推進市縣機構改革。

  持續擴大開放。更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擴大對外開放“朋友圈”。深化南臺交流,主動融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共同繁榮。

  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維護群眾根本利益

  強化社會保障。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間的接續政策。不斷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完善公共服務。加大社會事業領域的補短板力度,不斷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平衡性。

  創新社會治理。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化“平安南平”系列行動。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提升政治站位。緊跟習近平總書記步伐,緊扣黨中央節拍,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執行省委、市委的決定,確保各項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水準。推進政府立法能力建設,加強地方性法規的實施。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堅持開拓創新,提升執政能力。切實擔負起落實趕超的政治責任,緊盯全年目標,發揚鬥爭精神,敢於亮劍、敢於擔當。

  堅持從嚴從實,提升政府形象。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自覺傳承和發揚 “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四下基層”等優良作風,強化機關效能建設,切實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