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建推進鄉村振興:創新特色産業培育機制

2019-01-10 14:50:23|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鄉村振興:創新特色産業培育機制

  八閩鄉村,改革賦能,産業勃興。

  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鄉村振興元年。這一年,福建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成立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強化組織保障,統籌推進新時期“三農”發展;編制《福建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發佈《關於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條措施》,帶來滿滿政策幹貨。

  政策紅利,不斷轉化成發展成果。從産業視角來看,2018年,茶葉、水産、花卉苗木、水果、林竹、畜禽、蔬菜、食用菌、鄉村旅遊、鄉村物流等福建十大鄉村特色産業,實現全産業鏈總産值1.5萬億元。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關鍵。八閩山多地少,但農業多樣性資源豐富。抓住特色現代農業這一“牛鼻子”,是立足本土資源稟賦、揚長避短的科學決策。

  “安溪茶産業專業化、集群式的發展,培育和帶動了相關産業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和增收。類似的成功經驗都表明,農業産業集群、優勢産業規模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福州大學區域與城鄉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稅偉看來,要做好特色現代農業這篇大文章,集群化、規模化是繞不開的發展路徑。

  推動優勢産業規模化,福建力度不凡。

  2018年,在傳統七大優勢産業的基礎上,福建又提出加大食用菌産業、鄉村旅遊業、鄉村物流業的培育力度,計劃到2022年實現十大産業全産業鏈産值均超千億元;創建了84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526個現代農業産業園,産業佈局不斷優化;推動産業富村興鄉強縣,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示範村,推進9個産業強鎮試點,打造形成安溪茶葉、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連江水産等特色産業産值超百億元的産業強縣。

  明確了發展目標與方向後,便要通過精準施策,培育壯大本土特色産業。這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理清行政與市場的邊界,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與農民意願的前提下,構建科學有效的農業支持體系,為特色産業發展賦能。

  在探索産業培育機制過程中,“福建百香果”這一品牌越來越亮麗。

  “上世紀80年代,福建試水引種當時被稱為西番蓮的百香果,但囿于市場接受度等限制,難以發展壯大。”福建百香果産銷聯盟秘書長郭德祥説,過去的兩年間,這一小眾熱帶水果在福建強勢“翻紅”,在水果市場風光無限,更是各地鄉村脫貧致富新選擇。數據為證,全省種植面積從不足4萬畝擴大至超過20萬畝,年産值約50億元,惠及10多萬農戶,帶動戶均增收4萬元以上。

  回溯福建百香果産業發展路徑,可從中窺見福建不斷創新産業培育機制的基本邏輯: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隨著消費觀念革新,符合健康新主張的百香果重新進入消費者視野,市場空間廣闊。具有地理優勢的福建由此強勢切入,佔據先機。同時,指導成立福建百香果産銷聯盟,推動千家百香果生産合作社、種植大戶與龍頭企業産銷對接,全面打開市場通路。

  “農業産業要實現規模化、集群化,就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路子。未來將舉一反三,總結推廣福建百香果産業培育路徑,培育出富硒農業等更多能夠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特色産業。”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

  ——堅持品種引領、品質提升、品牌打造。認定並主推“福建百香果1號”“福建百香果2號”“福建百香果3號”等三大優勢品種;支持重點産區建設保鮮冷庫,支持農民合作社建設初加工生産線,提高福建百香果深加工水準;在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廣泛宣傳,傳播覆蓋人數過千萬,成為全國農業應用新媒體的成功範例。

  過去的一年,在創新産業培育機制,構建農業發展支撐體系方面,福建不遺餘力。

  著力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産品423個,新認定10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和30個福建名牌農産品;堅持産業融合發展,建成121個農産品産地初加工中心,農産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70%,全年鄉村旅遊接待突破1.5億人次、收入突破千億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成不用化學農藥綠色示範茶園超過100萬畝;健全人才保障機制,每年選認1000名以上省級科技特派員到基層開展服務創業,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全省新型職業農民人數達43萬名;強化科技支撐,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

  産業興旺,同樣離不開制度創新。

  “農業農村發展,根本靠深化改革,必須不斷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活力,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在推進改革創新過程中,福建尤其注重尊重農民與基層的首創精神。

  2018年,沙縣村級融資擔保基金推出2.0版本。

  “2012年以來,為破解農民擔保難、貸款難、貸款貴難題,我們試水組建村級融資擔保基金,探索農村金融互助合作模式——建立農戶經濟檔案,開展農戶信用評級,農戶共同出資成立村級融資擔保基金,金融機構根據農戶信用等級與出資額度確定授信額度。”沙縣農商銀行董事長鍾先禮説,全新上線的沙縣村級融資擔保基金2.0版本,將額度從15萬元提高至30萬元,反擔保方式從人變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林地使用權等農村資産,開闢了將沉睡的農村資産轉化為資本的新渠道。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沙縣組建村級融資擔保金、發展農村信用合作金融等經驗,已在全省推廣。

  此外,福建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成為全國首批完成數據匯交的8個省份之一;全力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在面上鋪開、向縱深發展,全省基本完成清産核資工作,55個試點縣98%的村(居)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在晉江市開展宅基地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徵收制度三項改革試點,成果不斷涌現。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三農”領域改革任務已全部按序時進度和要求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改革“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建立,多項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記者 張輝)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