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寧德:推進黑臭水體治理 打造生態宜居環境

2019-01-16 15:09:35|來源:寧德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內河水質狀況,將內河污染防治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多舉措推進城區內河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如何保障治理成效,持續推進治理,今年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對此民生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分析

  內河污染源於垃圾污水排放

  目前,中心城區內河黑臭水體主要存在於南漈溪(主、支流)、小東門溪和兩溪匯合後的“北港”。

  依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佈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中城市黑臭水體污染程度分級標準,從有關部門近五年對城區內河的監測情況上看,小東門溪、南漈支溪和南漈溪部分區域處於輕度黑臭,“北港”整段屬於重度黑臭。

  “引起城區內河污染的主要原因為群眾生産、生活過程中排放的生活污水、第三産業廢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市政協委員黃世冬説。

  生活污水方面,由於城區排水截污系統不健全,導致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進入城市內河。寧德市中心城區的市政污水管網雖已建成約62公里污水收集主支幹管,但由於老城區格局混亂,雨污分流不徹底,排放口分散,難以完全做到集中截污收集,大量的生活污水經由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體,加劇了內河水質的惡化。

  密集人口居住除了生活污水外,還伴生著生活垃圾。“近年來,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城市環境衛生改善明顯。但仍有少數居民、商販向附近內河隨意丟棄生活垃圾、腐爛蔬果、枯枝敗葉等固體垃圾。”省、市人大代表繆亞揚説。

  除生活排污外,生産排污是黑臭水體的又一重要源頭。據了解,城區內河周邊設有大型農貿市場(如東湖市場等),多數市場的環保設施落後,缺少污水收集系統,又無有效的管理措施,生産經營排放的廢水大都未經收集直接進入內河。同時,城區內的流動攤販、小型餐飲服務業眾多,個體經營者環保觀念薄弱,生産、經營廢水隨意排放的現象也很常見,這些廢水通過各種渠道最後流入內河。

  此外,黑臭水體的産生與內河河道原生生態系統破壞、水體自凈能力下降也有關。據政協委員介紹,為便於疏通河道、美化環境,將內河河床使用水泥進行鋪設硬化,硬化後的河道雖不易阻塞,但卻破壞底棲生物的生存環境和原有的生態系統,使河床原本具備的生物降解能力消失,大大降低了內河水體的自凈能力。

  黃世冬説:“硬化後的河道對泥、沙的附著力差,導致下游河道因水流放緩而淤積嚴重,極易造成污染物堆積,影響水體水質。”

  建議

  控源截污、科學治理等多管齊下

  記者從市城建集團獲悉,截至2018年12月底,“北港”(僑興路~十二米路段)共建設截污管道約1260米,改造排放口26個,現已基本完成截污管道建設。南大塘排洪渠(僑興路~萬安路段)建設截污管約1250米(其中管道挂壁約600米)、改造排放口23個。同時,日處理10000噸臨時污水處理站、5座500噸臨時污水處理站也在穩步建設中。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成為治理黑臭水體的一項重要舉措。

  民進寧德工委提交的團隊提案中建議:“除了對城市內河定期清淤、溝通水系外,還要下決心改造老城區的市政污水管網,完善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杜絕雨污合流、混流的現象。”

  對於淤積嚴重的河段,應及時清淤疏浚,減少污染物的堆積;污染嚴重的河段應通過人工曝氣增氧等方式促進污染物的氧化分解。雨污分流改造後,還要擴大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力爭做到城市生活污水全面收集、集中處理,杜絕亂排、偷排現象。

  “從長期來看,還需要通過科學治理,改善內河生態環境,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繆亞揚説。

  代表、委員建議,可以通過多渠道開闢補水水源,引入清水改善內河水質和水動力條件。同時,優化改造河床,為底棲生物、水生動植物提供棲息生長條件,發揮生物降解功能。此外,還應堅持政府主導,強化各部門間協作,加強環境日常監督管理,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污染整治考評、上下游聯合交叉執法等制度,實施分段管理、分段負責的‘河長’制,加強執法監管和監測監控,將各項整治任務和整治責任落到實處,確保污染不反彈,水體不返黑。” 黃世冬建議道。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