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暢通工程”,暢通民心
龍岩大橋
龍岩火車站站前高架橋
市民漫步在濱河綠道。
“三橋一路”項目一角
一年一度的春運已拉開大幕,龍岩站北站房站前車水馬龍,旅客們陸續踏上了回家的路。在新年的第一天,龍岩火車站高架橋實現通車。如今,乘車旅客從高架橋可直接進入北站房,城市“血脈”與鐵路“大動脈”之間無縫銜接,交通疏導更加順暢。
這是龍岩城市道路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圍繞群眾反映的“出行難”問題,龍岩從增強交通設施承載能力、完善城市交通規劃佈局、規範道路交通管理秩序等方面下功夫,持續推進中心城市暢通工程,有序、暢通、安全、綠色、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正在形成。
上下齊心,一切為了民生
城市道路建設被稱為“暢通工程”,城市道路暢不暢,關係著市民幸福感強不強。
“長期以來,龍岩市中心城區面積小與車輛多的矛盾比較突出,而且市區地質構造主要為發育成熟的喀斯特地貌,改造城市道路具有一定的難度。”龍岩市住建局副局長吳紅斌説。
錨定目標,迎難而上。突出“補短板、惠民生”,把民生擺在第一位,在重重困難前盡顯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佳寶橋改造拓寬後,上班路好走又通暢!”家住新羅區中山路一期的謝大姐説,“過去開車去龍騰路上的單位,遇上高峰期左拐車輛多,有時候要等三四個紅綠燈。”
她的幸福感來自於“三橋一路”改造項目。據市城投公司項目負責人王雲崗介紹,該項目位於龍岩市新羅區龍川路,于2017年9月開工建設,去年6月提前40天完工通車。總投資約0.8億元,主要拓寬改造西興橋、九一橋、羅橋,新建一座人行橋,道路拓寬約0.78公里等。
“‘三橋一路’項目充分體現了‘小空間、大智慧’,除了提高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道路設計上兼顧考慮市民行車舒適感,利用龍川路及佳寶橋極窄的空間實施綠化,合理配置綠植軟化行車分隔帶,為周邊市民讓出一片綠地環境。” 王雲崗説。
“針對市民反映突出的擁堵區域,重點實施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的交通擁堵節點改造,著力改善城區交通微循環。”市城投公司董事長徐旺興説,去年實施了“三橋一路”、北環西路拓寬等10個交通擁堵節點改造,九一橋、羅橋、西興橋通行率比改造前分別提高60%、60%、200%,老城區擁堵情況得到明顯改善。
近年來,龍岩市高度重視中心城市道路建設,始終將其放在全市城建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和推動。“通過將徵地拆遷列為‘大督查大落實’五項重點工作之一,為項目順利落地奠定堅實基礎。”吳紅斌説,“推行重點城建項目中,建立了領導掛鉤聯繫制度,市四套班子領導親自挂帥,從土地報批、徵地拆遷、項目建設、竣工驗收等環節,幫助遇到的各項問題,確保了項目順利建成。”
吳紅斌表示,為杜絕“高大上”等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資金效能,市領導親自抓項目設計優化,對蓮花山下穿通道,龍岩大道四期下穿工業路,紅田路三、四期等項目設計方案進行多輪優化,節約財政資金約2億元。
上下齊心,共同發力。“我們將戰鬥力強、經驗豐富的負責人安排到時間緊、任務重的項目,要求主要負責人全天候、全過程駐點推進市民關心的項目建設工作,隨時協調項目建設問題,確保民生項目早日惠民。”徐旺興説。
攻堅克難,保品質提速度
在龍岩大橋項目部,巨臂揮動,熱火朝天。雖已近年關,項目現場卻繁忙熱鬧。
這樣的景象,在市城投公司高級工程師孔華眼裏再熟悉不過。“遇到項目的重要節點或控制性工程施工,我們經常徹夜留守現場,隨時準備解決難題。”他説,無論是龍岩大橋跨人民路的78米梁橋合龍,還是第一根樁基成功澆注,都傾注了許多心血。
據了解,龍岩大橋是中心城區連接南北、溝通新老城區的重要樞紐,也是全省橋梁轉體結構重量最大、懸臂最長、梁寬最寬的省重點工程。大橋包含2329米長橋梁工程和3395米長道路工程,“寶石”型主塔高118米,共有21根樁基、樁徑2.5米、最大樁長86米、最大鑽孔深度97米,為整個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因樁基施工時間之長、周圍環境複雜狹小、地下溶洞地質複雜,施工難度之大在國內罕見。
鋻於此,龍岩市召集貴州、深圳等岩溶發育地區多名岩溶處理專家、相關單位技術負責人,對龍岩大橋第一根樁基成樁難題進行充分論證。
歷時4年的攻堅克難,龍岩大橋地下大型溶洞成樁技術難題終於迎刃而解。隨後,南引橋及地面道路順利通車,2017年1月1日,龍岩大橋中引橋地面道路與龍興路一期接通,實現新舊城區的貫通;2017年9月8日,北引橋地面道路雙向通車。
“城市道路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堵點,但建設施工中可能會造成新堵點。”吳紅斌説。為此,2017年龍岩市出臺應急性城建項目的相關管理辦法,不斷簡化項目審批流程,科學壓縮建設時限,為項目早建成、市民早受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項目實施層面,市城投公司與報批部門聯合形成了並聯審批工作機制,合理加快前期審批流程,提高了報批效率。去年共完成羅龍西路、小溪節點改造等10個項目用地批復與用地批准書,東園路等23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2個項目林地報批工作。
此外,市城投公司還成立督查小組為主,對照項目節點目標、倒排工期計劃、施工安排的督查單,及時跟蹤通報項目進度、文明施工情況,作為項目評先評優依據,並納入項目負責人年終績效考核指標,激發幹事創業熱情,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
呼應關切,留住城市記憶
人是城市的核心。如何讓市民居住更舒適、出行更舒心,是城市道路建設考量的重要標準。
走在濱河綠道上,清風徐來,歡笑入耳。如今這個市民休閒的好去處,過去卻被稱為“斷線”綠道。“針對民生反映強烈的‘斷線’問題,在完成東風橋至九一橋、東風橋至蓮花橋兩岸濱河綠道後,在登高橋、溪南橋、小溪橋、蓮南橋、黌門橋分別規劃建設了下穿棧道橋,用5個棧道橋串聯棧道。綠道景觀突出人性化設置,加強了無障礙設施建設,盲道保持連續不間斷,路口設置合理坡道等。”該項目負責人陳建生説。
順著濱河綠道繼續行進,陳建生指著不遠處的一口古水井介紹説:“這就是龍岩著名的羅經井。”
2017年修建這段濱河綠道時,在待拆遷的一棟旅社的地下一層發現了羅經井。“聽周邊老人説,它已有幾百年曆史,古時候井邊就是附近居民的漂洗區。我們發現它時,周邊環境又臟又亂,根本無人問津。”他説,“為了留住城市記憶,恢復歷史人文景觀,在修建濱河綠道時,特意對它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並邀請專家題寫了碑文,設計了一面歷史文化墻。”
為文物讓路並非孤立。2018年,隨著天馬西路建設的推進,曹溪老街的拆遷被提上議程。在曹溪老街掩隱著一座建築“雙友樓”。雙友樓佔地1221平方米,為二層磚木結構、單體騎樓式圍合院,繫上個世紀50年代曹溪村印尼華僑林友深、林友恭兩兄弟所建。整棟建築既有龍岩民居的建築特色,又有舶來的外國建築元素,是聯繫僑胞與家鄉感情的重要紐帶,被列入龍岩市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
徐旺興説,“雙友樓”處於原規劃天馬西路線型內,但經過歷史文物價值評估後,決定將該段天馬路線型往南調整,避開“雙友樓”。
隨著城市品位的提升,市民對城市建設工作提出了諸多意見建議,督促城建工作向精細化升級。“2018年以來,我們共收到12345平臺群眾訴求約900件,數字城管轉來訴求件227件。為此公司制定了‘e龍岩’訴求反饋機制,線上線下聯動辦理訴求件,及時回復率達99%,群眾滿意率達99%。”徐旺興説。
“近年來,我們把項目建設向著改善民生的方向傾斜,重點保護龍岩地方古樹、古跡、文化遺産等,留住龍岩特色歷史文化。”吳紅斌説。(記者 劉必然 通訊員 孔素芳 鄭咖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